聖彼得堡的冬宮(2 / 3)

冬宮的建築規模非常大,尤其是在18世紀。當時的一位旅行者從莫斯科驛站方向來到彼得堡,被展現在他眼前寬廣的冬宮全景驚呆了:“走近彼得堡,一望到高高的教堂和鍾樓上的金色尖頂,就可以看到遠處剛竣工不久的冬宮新宮殿有許多雕塑的頂層”。

拉斯特列利建造的冬宮內部隻有豪華的約旦樓梯——真正的沙皇樓梯和宮廷教堂的一部分仍保留了巴洛克風格的外形。約旦樓梯通往北部由五個大廳組成的房間列廳。正麵樓梯旁邊是約旦門,主顯節時皇室和高級主教通過這道門,前往涅瓦河舉行聖水祭儀式。

除了正麵大廳外,宮殿二層是皇室成員的起居室,三層是處理公務的場所,四樓主要是宮廷人員的房間。

1762年,葉卡捷琳娜二世登基之後,拉斯特列利被迫提出辭呈,因為他的創作風格不符合俄羅斯新女皇的口味。她授權建築師費爾滕、裏納爾吉、瓦蘭—德蘭莫特對冬宮進行內部裝修,他們對原設計做了一係列改變。18世紀末期,斯塔羅夫和克瓦連吉又對宮殿進行了裝修。由於多次改造禦座廳和劇院被破壞了,修建了新的包括前廳、大廳和音樂廳在內的涅瓦河列廳。

1837年,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冬宮發生了一次大火災,華麗的裝飾幾乎化為灰燼。大火從彼得廳和元帥廳的牆壁開始熊熊燃燒,僅僅三天,富麗堂皇的沙皇宮殿就隻剩下磚牆和地下室與第一層上麵的拱形板了。拉斯特列利、克瓦連吉、蒙費蘭和羅西的裝修都毀於一旦。萬幸的是,所有造型藝術品、家具、器具和其他珍貴財產得以搶救出來。

修複工作持續了兩年,由建築師斯塔諾夫和布留諾夫領導。根據尼古拉一世的命令,宮殿的大部分“要恢複原貌”,很快被大火燒毀的地方不僅恢複了原樣,而且更加豪華。

宮殿的外表和一些內部裝飾(如約旦樓梯、大禮拜堂和音樂廳)很快就修複了。然而其他地方建築師往往需要改變其裝飾個性和色調,融入後古典主義的成分。

冬宮的孔雀石大廳分外美麗。該廳的裝飾是1837年大火之後重新修建的,在這之前,這裏曾是尼古拉一世的妻子——亞曆山大·費多羅芙娜皇後的會客室。根據蒙費蘭、布留諾夫的方案,設計孔雀石客廳時本應該保留原會客廳的風格,但尼古拉一世卻要求用孔雀石來裝修大廳,當時用孔雀石來裝飾比較講究的場所還很少見。

鮮綠色的孔雀石按照其質地要比裝修亞曆山大·費多羅夫娜會客廳所用的碧石上更多的鍍金層。孔雀石色調和紋理極其多樣化,從很早的時候起就吸引了烏拉爾的工匠和藝術家,他們用俄羅斯鑲嵌細工法琢磨孔雀石。彼得科夫斯基工廠為了修建這座客廳用了大約1120公斤孔雀石。

在孔雀石客廳裏,你會驚詫於它的奢華和創作大師豐富的想像力。黃金飾品仿佛神奇的瀑布一般遍布整個大廳,或者一塊全用黃金做成,或者隻用黃金勾出花紋。白色的牆壁下麵是白色大理石砌的圍牆。柱基、柱腳鍍了黃金的孔雀石圓柱和壁柱沿著牆壁均勻地聳立著。柱子之間的窄牆麵上有孔雀石壁爐,兩旁是鍍金大門。

斯塔索夫將彼得廳修複得尤為精細。這個大廳是大火發生前四年,即1833年,為紀念俄羅斯帝國的締造者彼得一世由建築師蒙費蘭建造的。這座大廳與和其相鄰的元帥廳同時建造,因而建得非常匆忙。兩個大廳的主要建築材料不是磚和石頭,而是木材。

彼得廳在外形上就與眾不同。它的主體呈四方形,最後麵是一個帶有平台的半圓形壁龕,平台上擺放著沙皇的寶座。壁龕作為大廳的一麵牆,用繡有俄羅斯國徽的紅布罩著。十字形拱的中央吊著優雅的枝形吊燈,壁龕兩旁的台座上擺著壁燈架和兩個大枝形燈台與之呼應。

在彼得廳修複過程中雕塑家卡托茨雕刻了彼得一世的淺浮雕像;彩色寫生畫家曼吉齊給穹頂著色,並在穹頂下麵繪製了有關彼得大帝生活情節的圖畫。

大火之後,斯塔索夫隻對彼得廳的牆壁稍加改變,由單壁柱改為雙壁柱。同時代的人將1838年修複後的彼得廳與原先的相比時,發覺前者在靈巧和莊嚴上更勝一籌。確實,斯塔索夫用天然的灰色碧石柱子代替掛有彼得一世畫像框的仿製斑岩,大大提升了彼得廳內部裝飾的藝術價值。

用裏昂天鵝絨替代過去的裝飾牆壁材料,這種天鵝絨是法國裏昂樂世界工廠生產的。彩畫牆麵上也繪有俄羅斯帝國的國徽——雙頭鷹,而且每個彩畫中央都有大型國徽。四個角落有彼得一世的花體字框,每一麵彩畫牆都勾勒了月桂葉花邊。無論是國徽還是帶有花體字的花邊都是用銀線,有些地方是用金線手工縫製的。

藝術家曼吉齊不僅重畫了以前的彩色風景畫,而且除了大廳中央正麵牆上的圖案裝飾外,在穹頂下麵還畫了反映彼得一世在波爾塔瓦戰役和森林戰役中的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