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仲馬
法國作家。著名作家大仲馬與一個裁縫女工的私生子,這種身份使他童年時代受盡譏笑,成年後決心通過文學改變社會道德。1848年發表小說《茶花女》,隨後他本人把它小仲馬像改編成戲劇,一舉成名。作品通過出身貧困的名妓瑪格麗特和稅務官之子阿芒的愛情悲劇,揭露了資產階級道德的虛偽,塑造了一個不甘墮落、心地善良的茶花女形象,忠實地再現了七月王朝時期的社會現實。是法國戲劇由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演變時期的優秀作品。其他的戲劇作品還有描寫交際花的世態喜劇《半上流社會》、譴責富人始亂終棄的《私生子》、鼓勵失是少女走上正道的《奧布雷夫人的見解》等。小仲馬注重戲劇的道德效果,足法國現實主義戲劇的創始人,使戲劇擺脫了純粹的幻想和激情,其創作實踐和主張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車爾尼雪夫斯基
俄國革命家、哲學家、作家和批評家。他出生於一個神父家庭,1846年進入彼得堡大學語文曆史係研究哲學、曆史、經濟學和文學。大學畢業後在中學教語文。1853年後,車爾尼雪夫斯基像到彼得堡為《祖國紀事》和《現代人》雜誌撰稿。1855年發表著名的學位論文《藝術對現實的審美關係》,提出了“美是生活”。之後他接編《現代人》雜誌,使它成了傳播革命思想的強大陣地。他也因此於1862年被沙皇政府逮捕,並判處終身流放。在流放中,他寫出了長篇小說《怎麼辦?》和《序幕》。《怎麼辦?》通過拉赫美托夫集中表現了俄國民主主義革命家的形象,通過薇拉的縫衣工場和她的四次夢境,宣傳了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小說教育了一代青年和許多革命者。 易卜生
挪威戲劇家、詩人。出生在一個小商人家庭,16歲時就開始在一家藥材店當學徒,工作之餘,閱讀了大量莎士比亞、拜倫等人的作品。1850年到首都,結識了文藝界一些思易卜生像想進步的朋友,並開始詩歌和戲劇創作。這時期在藝術上處於探索期,主要作品有《愛的喜劇》、曆史劇《卡提利那》、詩劇《布蘭德》等。1864~1885年,長期居住在羅馬、慕尼黑等地,創作的代表作有《社會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敵》《青年同盟》等一係列社會問題劇,分別從社會政治問題和婚姻家庭問題入手,觸及婦女解放等當時一些重要的社會問題。晚期作品有《野鴨》《羅斯默莊》《海上夫人》《建築師》等,都著重人物心理發展的分析,具有神秘的象征主義風格。易卜生的創作把19世紀末的歐洲戲劇,從形式主義拉回到現實主義的道路上來。 玩偶之家
易卜生社會問題劇的代表作之一,又譯《娜拉》或《傀儡家庭》。女主人公娜拉為了給丈夫海爾茂治病,偽造父親的簽名向別人借錢。海爾茂發現原委後,擔心因此影響自己的聲譽和地位,對她大發脾氣,甚至要剝奪她教育孩子的權力。當債主受到感化主動退回借據時,他馬上又對妻子做出一副笑臉。但娜拉已經覺醒,意識到丈夫的自私和夫妻間的不平等,自己隻不過是丈夫的一個玩偶,憤而出走。劇作通過娜拉覺醒的過程,深刻揭露了資產階級社會的法律、宗教、道德、婚姻等的虛偽和不合理,提出了婦女解放的問題。雖然沒有作出明確的回答,但娜拉出走的舉動在當時婦女解放運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藝術上,劇本緊緊圍繞“偽造簽名”展開,矛盾衝突緊張集中,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列夫·托爾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