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英國最早的一個浪漫主義詩歌團體,出現在18世紀末,以華茲華斯、柯勒律治和騷塞為代表。因他們曾在英國西北部的湖區隱居而得名。他們對資本主義文明及人與人之間英格蘭西北部坎伯蘭高原湖區的格拉斯梅爾湖畔的現金交易關係極為反感,向往中古時期的封建社會。他們的詩作或謳歌宗法式的農村生活和自然風景,或描寫奇異神秘的故事和異國風光,一般都是遠離社會鬥爭的題材。他們常常通過緬懷中古時代的“淳樸”來否定醜惡的城市文明。華茲華斯是“湖畔派”詩人中成就最高的,1798年他和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謠集》出版。當《抒情歌謠集》兩年後再版時,華茲華斯為詩集寫了一篇序言,提出詩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強調用民間語言寫田園生活,寫詩人的真實感受。這後來成了英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書。 西歐派

19世紀40至50年代俄國農奴製度衰落、資本主義製度發展時期的一個思想派別。1841年左右形成於莫斯科,主張俄國走西歐的資本主義道路。其成員具有自由主義傾向。主《現代人》雜誌是西歐派的核心雜誌,圖為該雜誌撰稿的作家們在一起。前排左二為屠格涅夫,後排左一為托爾斯泰要代表人物有格拉諾夫斯基、恰達耶夫、屠格涅夫、鮑特金等,另外,岡察洛夫、涅克拉索夫等人在思想上也接近西歐派。《祖國紀事》《現代人》和《俄國導報》等是西歐派的核心雜誌。這一派成員比較複雜,他們抨擊君主專政政體,但隻願通過普及教育和科學等手段進行改革,完全排斥革命。在文學方麵維護現實主義原則和果戈理的創作,成為自然派的主力,在當時有一定進步意義。 巴黎公社文學

指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參與者進行的文學創作。巴黎公社文學的成就是多方麵的,多以這次革命運動為題材。比如於勒·瓦萊斯創作的小說《起義者》,出色地再現了巴馬賽曲石雕呂德法國黎公社的鬥爭史實。詩歌創作是最出色的,以《國際歌》作者歐仁·鮑狄埃為首的龐大詩人隊伍,留下了大量作品,用樸素的歌謠,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表現了公社的革命曆程。巴黎公社文學的主要特點是鮮明的政治傾向性,徹底的革命性和強烈的戰鬥精神,它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文學流派,它的出現,宣告了無產階級文學的誕生,不久在俄國也出現了無產階級性質的文學。 精神分析派

是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理論應用於文學作品分析的現代批判流派。所謂精神分析,就是通過分析心理現象來揭示隱匿在內心深處的精神原因。弗洛伊德認為,這些原因大精神分析理論的鼻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多是藏在潛意識領域,而且大多與性欲有關,這是這一理論的前提。並認為有3個因素決定精神過程:“本我”“自我”“超我”。文學批評中的精神分析派在作品分析中采用了弗洛伊德的某些理論。如對梅爾維爾《白鯨》的分析中,就采用了“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論。弗洛伊德的理論是一種泛性欲主義,即基本上是用性欲衝動來解釋人的各種精神和實踐活動。精神分析派的解釋有時很牽強,因此精神分析派在文學批評中產生的影響是有限的,但它的某些概念和術語在現代各種新的批評流派中得到了廣泛運用。 浪漫主義

文藝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浪漫主義一詞來源於中世紀用各國方言寫成的“浪漫傳奇”(romance),即中浪漫主義源於對18世紀唯理主義的造反,是一次精神的大解放,弗裏德裏希的風景畫《雲霧漫遊者》一反18世紀風景畫陳俗方式,“表達出獨特的個人感受“,深得浪漫主義的精髓古歐洲盛行的騎士傳奇、抒情詩等。作為創作方法,浪漫主義在反映客觀現實時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的語言、瑰麗的想像和誇張的手法塑造形象。作為一種文藝思潮,18世紀後半期到19世紀上半葉盛行於歐洲多個國家。它是法國大革命和歐洲民主運動、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時的產物,反映了早期資產階級對個性解放的要求。它的主要特征是抒發強烈的個人感情,歌頌大自然,詛咒城市文明,提倡回到自然,特別重視中世紀的民間文學。英國的雪萊和拜倫,法國的雨果和喬治·桑,以及俄國的普希金等都創作了優秀的浪漫主義作品。 頹廢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