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稱頹廢派,是19世紀下半葉歐洲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對社會表示不滿而又無力反抗,所產生的苦悶彷徨情緒在文學藝術中的反映。它的思想基礎是主觀唯心主義、非理性主義。“頹廢主義者”的名稱最早用來稱呼一群放浪的法國年輕詩人,1986年魏爾倫創辦《頹廢者》雜誌,主張“為藝術而藝術”,片麵強調藝術的超功利性,特別從變態的人類情感及與死亡、恐怖有關的主題中發現靈感,否定文藝的社會作用。這種傾向後來在英國的唯美主義運動、表現主義、未來主義等各種現代主義流派中都有不同形式的表現。頹廢主義是一種複雜矛盾的現象,它是資產階級精神危機的產物,故不少作家都受其影響,如王爾德、勃洛克等人,所以,很難簡單地用它來概括某一個文藝流派或作家。 唯美主義

19世紀末流行於歐洲的一種現代主義文藝思潮。首倡者是法國浪漫主義詩人戈蒂耶,他提出“為藝術而藝術”的口號,聲稱藝術本身就是目的,標榜文藝脫離社會,提倡純唯美主義代表插圖畫家比亞茲萊自畫像粹美,追求抽象的藝術效果。這種觀點在王爾德等人的創作中得到全麵體現,後來英國文藝理論家佩特使之係統化。唯美主義的興起是對資本主義社會功利哲學、市儈習氣和庸俗作風的反抗,其思想基礎可以追溯到康德的美學思想。它追求藝術的形式美和表現技巧,在藝術上開創了各種美的領域,如怪誕、醜惡、頹廢和乖戾等,從而擴大了藝術表現的範圍和能力。是頹廢主義文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象征主義

一個文學流派。1886年9月15日讓·莫雷亞斯發表《象征主義宣言》,詳細闡述了象征主義的創作原則,這成為象征主義流派誕生的標誌。它反對當時片麵重視描寫造型美施洗約翰的頭在顯靈莫羅法國的帕爾納斯派,主張抒寫個人的隱秘情感,表現隱藏在普通事物背後的“惟一真理”。為此,象征主義者改變了詩的語言,對常用的字詞進行重新組合,使之發生新的含義,重視詩歌的音樂性,追求一種撲朔迷離、晦澀難懂的風格。1886~1891年是法國象征主義詩歌比較昌盛的時期,主要作品有馬拉美的《詩與散文》、拉弗格的《善意之花》等。此後許多象征主義詩人紛紛選擇了不同的方向發展,作為一個流派的象征主義不複存在。但作為一種思潮和藝術風格,它的影響非常深遠,如20世紀法國詩人瓦萊裏、德國的裏爾克和愛爾蘭的葉芝等人的創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象征主義風格。 印象主義

19世紀末20世紀初流行於歐洲的一種文藝思潮和流派,其思想基礎是唯美主義和自然主義。最初產生在19世紀70年代的法國美術界,得名於畫家莫奈的一幅畫《日出·印象》。後來迅速擴展到音樂、文學等其他藝術領域。印象主義藝術家經常隻憑對現實的主《睡蓮》(局部)莫奈觀觀察和變幻無常的感覺或瞬間感受進行創作,否定事物之間的聯係和進行合乎邏輯或理性的提煉加工,反對用象征主義手法表達思想。印象主義作品從內容到形式都充滿含蓄、朦朧和模糊,暗示著某種宿命力量對人的捉弄。20世紀初又產生了龔古爾兄弟的“心理印象主義”,史蒂森生和康拉德的異域情調,神秘的自然力等不同風格的變種,後來成為一種獨立的創作方法,預示了意識流文學的產生。主要作品有施尼茨勒的獨幕劇《鸚鵡》和《木偶》等。 蕭伯納

愛爾蘭劇作家。出生在都柏林一個公務員家庭。1876年移居倫敦,培養了對音樂的愛好,並從事新聞工作。後來接受共產主義思想,但始終是個改良主義者。20世紀30年代蕭伯納像訪問過蘇聯、中國和美國等。他1885年開始創作戲劇,共有劇本51部,主要作品有《鰥夫的房產》、《華倫夫人的職業》、《康蒂妲》、《愷撒和克莉奧佩特拉》、《英國佬的另一個島》、《巴巴拉少校》、《皮格馬利翁》、 《傷心之家》、《聖女貞德》和《蘋果車》等。蕭伯納的社會問題劇創作受易上生影響很深,但他對社會問題的揭發和批判,對知識分子和孤獨的反抗者的推崇,常常以接近鬧劇的形式表現出來。其作品中誇張幽默的語言蘊含著深刻的真理。他也因此成為現代英國資產階級社會最辛辣的諷刺者。 康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