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攝影家阿諾德·紐曼(Arnold Newman,1918~),出生於紐約。紐曼在當童子軍時就開始學習攝影,他的啟蒙老師本·羅斯是紐約著名的職業攝影師。同時,紐曼還愛好美術,他曾在邁阿密大學學習繪畫。
1938年的經濟大蕭條,使紐曼無法實現成為畫家的理想,轉而從事攝影。他的繪畫藝術才華,在人像攝影中得到充分的運用和表現。1941年,紐曼開始為畫家、作家、作曲家、舞蹈家等名人拍攝肖像,這些肖像使他獲得了很高的聲譽,成為世界著名的人像攝影大師。
(一)環境肖像
紐曼的肖像攝影,善於把人物及其周圍的環境緊密結合起來,使背景或環境與被攝者有機地融為一體,成為人物個性的最好說明。這種開一代新風的肖像照被稱為“環境肖像”,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為了通過環境來表現人物性格,紐曼常常采用擺拍的拍攝手法,而不讚成即興式的抓拍,他說:
隨手拈來的肖像,隻是瞬間的偶然形象,一般說來都缺乏典型性,因此不能經久耐看。
因此,紐曼像導演一樣擺布他的拍攝對象,直至獲得一種自然而穩定的表情為止。在選擇與人物有關的周圍景物時,紐曼也總是精挑細選,尋找那些最典型的陪襯物。他作品中的人物總是和他們從事的工作環境一起出現在畫麵上:軍火商艾爾弗雷德·克魯普背對著龐大的工廠車間; 畫家喬其婭·奧凱菲站在她最鍾愛的繪畫題材—羊頭骨骼前:城市建築設計師羅伯特·莫塞斯手上拿著設計藍圖,身後是紐約的高樓大廈……
紐曼為畫家蒙特裏安拍攝的肖像照,最能體現出環境肖像的創作特色。蒙特裏安是抽象畫派的創始人之一,主張用幾何形狀構成“形式的美”,作品多以直線和矩形組成,反對運用曲線。紐曼在拍攝時,將蒙特裏安的手放在畫架上,背景采用兩塊長方形的糊牆紙,這麼一來,蒙特裏安仿佛嵌進了神秘而嚴格的幾何圖形之中,從而使人們聯想到畫家本人作品的風格。紐曼在談到自己的拍攝意圖時說,用嚴肅的直線條和幾何圖形來處理畫麵,是為了表現蒙特裏安及其作品的風格,這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二)紐曼的成名作
紐曼的成名作,是他為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拍攝的一幅肖像。照片中,一架大鋼琴占據畫麵的五分之四,作曲家身處一隅,人物與鋼琴之間,有著微妙的旋律感。同時,鋼琴蓋與支柱所形成的大三角,與作曲家托腮沉思所形成的小三角互相呼應,就像樂曲中的主旋律在不同的樂器上,以強弱不同的音色所進行的變奏。
這幅照片攝於1946年,當時的紐曼,在美國攝影界還隻是一個初露頭角的青年。關於這幅照片的構思,紐曼曾回憶道:
我自己對於各種樂器不同的造型有特別的愛好,而且當時又正在嚐試拍攝這些樂器的造型。我就以此作為一個出發點。
大型鋼琴的線條非常美觀,也非常強烈,而這也就是史特拉汶斯基的音樂給我的感受。我立刻想到,要把這位作曲家和鋼琴拍在一起。
為了襯托作曲家和鋼琴,紐曼把聚光燈打在白牆上,利用反射光進行照明。因為反射光比較柔和,不會產生陰影。同時,白牆與鋼琴所形成的黑白對比影調,與作曲家樂曲強烈、粗獷、剛勁的風格很相似。
在拍攝過程中,紐曼不斷變換人物韻位置和姿勢,共拍了26張底片。經過仔細篩選,紐曼選定了其中的一張,並在後期製作時進行剪裁,最終得到了這幅傑作。
這幅作品發表後大受歡迎,紐曼從此一舉成名,史特拉汶斯基也因此名聲大振。在這位作曲家去世前不久,紐曼去看望他時,他激動地與紐曼擁抱,並熱情地說:
噢!紐曼,你使我四海聞名。
三、哈爾斯曼
菲利普·哈爾斯曼(Philippe Halsman,1906~1979)出生於歐洲的拉脫維亞,1933年開始從事攝影。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哈爾斯曼在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幫助下,與妻子和孩子一起,帶著一隻箱子和一架照相機,逃難到了美國,此後一直定居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