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孩兒枕(1 / 1)

定窯孩兒枕

瓷枕是我國古代獨特的夏令寢具,它清涼沁膚,爽身怡神,頗受人們的喜愛。有人以瓷枕“最能夠明目益睛,到老了都可以閱讀字體很小的書籍”,所以無論“富貴貧賤”,都有喜好者,甚至連皇宮中也“多用之”。瓷枕創始於隋代,流行於唐、宋、元間。瓷枕的品種多樣,形製紛繁,早在唐代就有出色的花枕,以及豹頭、白澤、伏熊等獸形枕。宋代瓷枕的形式更多,許多窯口紛紛燒製。瓷枕為定窯最拿手的作品,有長形,有方形,有孩兒枕,也有作獅子馱如意式枕麵的,多姿多彩,胎釉工藝也有創新。

而這裏為大家呈現的孩兒枕,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在舊版的中學曆史課本彩圖中大家都一定見過它的風采,在這裏還是讓我們為大家作一個詳細的介紹,您一定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的!

這件孩兒枕,是北宋定窯燒造的瓷枕,高183厘米,長30厘米,寬118厘米。質地潔白,通體施釉,釉層均勻,僅在衣褶等凹處有積釉現象,但絕無掛釉的缺陷,釉色白潤如玉,光亮可鑒,釉層較厚處,色澤白中透青。瓷枕的造型為一兒童俯臥於枕座之上,隻見他抱撫雙臂,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將頭枕於臂上,並轉向左側,目光正視前方,右手中還執著一條絲滌狀織物,其上綴有一個繡球,繡球上的花紋清晰可見,絲滌在繡球的兩邊各打一個蝴蝶結,十分可愛。兒童的兩隻小腿向後舉起,並交疊在一起,頑皮逗人。再看他的麵部表情:腦門寬闊,兩耳肥大,眉毛高高挑起,眉下是一雙天真無邪的大眼睛,眼神中透出靈氣,帶著幼稚。胖胖的兩個腮幫之下是肥肥的下巴,在兩頰與下巴之間兩邊各有一道凹溝,越發的襯托出臉頰與下巴的豐腴。鼻子小巧挺直,嘴唇略厚。頭頂梳理的是“鵓角兒”發式,服飾比較簡單,上衣有兩層,內衣為長衫,從臀部的紋飾,可以看出它是有紋繡的,外衣是無袖的坎肩,後裾較長,下身穿的是長褲,比較肥大,腳上的鞋子不大清楚,估計是軟底的布鞋。這套服飾是研究宋代服飾特別是兒童服飾不可多得的資料。枕座是一個平麵呈橢圓形的扁圓體,約占整個器高的三分之一,四周有一圈浮雕圖案。

定窯孩兒枕這件定窯孩兒瓷枕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不僅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而且保存了民俗史、服飾史等方麵的珍貴資料。此外,它也反映了定窯的工匠們對生活情景的真實捕捉和高超的藝術再現技能,特別是刻畫衣紋褶皺,使用不同的刀法,表現出軟硬不同的質感,一絲一布,使人一目了然,令人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