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家強爭的一塊市場大蛋糕---大學生市場
大學生市場是一座大金礦,得大學生者得天下。各路商家,逐鹿校園,搶占市場製高點…
龐大的目標群體
2003年,在校大學生人數超過1400萬(數據來自《中國全民教育國家報告》)
2004年,全國在校大學生超過了2000萬人。(數據來自:中國社會學網http://www.sociology.cass.cn/)
2005年,中國在校的大學生數量達到2300萬,絕對人數全球第一。(數據來自:中國教育商務網http://www.edude.cn/)
1998-2007,中國的在校大學生數量,從340萬到2374餘萬,平均每年增加20%,是同期中國GDP平均增長率的2倍多。
最新在校大學生數量
2374萬,
等於四分之一個德國總人口,
等於三分之一個英國總人口,
超過澳大利亞全國總人口(數據來源:http://www.abs.gov.au/)
高校畢業生人數
2000~2006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分別為107、115、145、212、280、338、413和495萬。
大學生消費力
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及相關監測機構的2006年調查報告顯示:
我國大學生每學期的平均收入為5919元。(收入來源:主要是家庭支持,其次為兼職)
含學雜費在內,我國大學生每學期的人均消費支出高達5819元,而將大學生在兩個假期的支出計算在內,我國大學生每年的平均消費支出已經在1.2萬元以上。超過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9472.2元)。
除去學雜費,大學生一年的開銷,平均每人每年5500元,這就意味著有1200億的市場。
經常性負債消費的大學生比例超過10%。
大學生消費方式
學習消費,學習用品、培訓;
攀比消費,主要表現在瀟灑消費(旅遊、戀愛);
昂貴消費,手機、電腦、MP4;
曖昧消費,聚會、請客;
個性消費,名牌服飾、化妝品等。
“80後”大學生的消費特點
(1)獨立一代,張揚個性(“80後”,“粉時尚”)。
(2)模仿性很高,喜歡追隨風潮。
(3)對於新產品、主流產品的消費欲望很強。
(4)大學生具有“低價值產品高層化、高價值產品低層化”消費特點,也就是說,為了能夠達到消費的目的,他們可以在高價值產品上降低某些附加需求以達到核心需求的滿足,但是在低價值產品上,他們則會追求完全的需求滿足,享受痛快淋漓的消費體驗。可以想見,這樣的一群消費者,一旦他們的社會地位和經濟能力提升,他們所蘊涵的市場價值與商機無可估量。
大學生與品牌
大學階段是品牌意識形成的重要時期,大學生消費行為易受傳媒廣告的誘惑和刺激。
對品牌的認知度、忠誠度高,具有明顯的品牌偏好。
對新品牌的接受度高。
大學生是社會與家庭的消費意見領袖。在集體生活的大學環境下,大學生有很強的群體認同感,因此在消費行為上更容易互相影響;他們的意見往往能影響家庭的消費行為,他們是家族和朋友圈中小齡人學習的榜樣。
最具潛力的品牌消費群體,無論是在未來的文化素質結構還是經濟實力上,均具備成為品牌消費主力軍的潛質,是未來品牌消費的中堅力量。
大學生市場品牌推廣的意義
企業在高校針對大學生進行品牌以及產品的推廣有兩個方麵的意義:
首先,大學生處於自主消費的初始階段,處於價值觀和品牌觀念形成的初級階段,在這個時期開展品牌的推廣活動,將對大學生在未來的長期消費中產生強大的引導性,同時不可忽視的一點,大學生所具有的相對較高學曆和綜合能力使得他們將成為未來的中產階級和極具消費能力的中堅力量;
其次,通過諸多的市場調研,或者從市場容量估算來看,大學生在某些產品上(比如IT數碼、快速消費品、考試培訓、圖書音像等)具有巨大的現實消費需求。
因此,企業既可以從這塊市場上獲得實際的利益,同時更可以培養高價值的潛在客戶,或者可以這樣說,企業在校園開展品牌的宣傳和推廣,近期可以影響甚至改變大學生的消費行為,遠期可以長遠改變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意義十分重要。
知名品牌專注於“80後”的大學生市場
2006年,中國市場上為一個叫“80後”的群體而刮起的年輕化風潮,似乎是以往任何一年都無法比擬的。為了這個年輕的群體,一些世界知名品牌不惜放下更為廣大的客戶群,轉而針對“80後”一代,重新製定在中國的市場策略。
1..SWATCH:選擇了“80後”偶像李宇春作為它在中國地區的首位形象大使。
2.可口可樂:選擇了與時下最受“80後”歡迎的一家網絡遊戲合作,拍遊戲廣告,搞互動活動。
3.2006年12月,聯想專門針對“80後”人群推出的“粉時尚”係列手機大規模上市。聯想手機第一次放棄了它一貫使用的商務形象,主打時尚概念和網絡娛樂概念。
4.招商銀行:接連推出了兩款專為“80後”職場新人和在校學生設計的信用卡,其中,hellokitty卡2006年10月份推出僅21天就發售了6萬張。
億聚網絡公司整理發布。
2006大學生消費調研與大學生市場分析
——大學生意見往往能影響家庭的消費行為和社會消費趨勢。
——集體生活的環境下,大學生有很強的群體認同感,消費行為上更容易互相影響。
——社會未來精英階層,大學期間培養的品牌忠誠度,未來將轉化為巨大消費價值。
大學生月消費水平表
200—500元
34.7%
501—1000元
43.1%
1001—2000元
15.1%
2001元以上
7.7%
數據來源:寰亞在線2006年大學生品牌態度調研報告
高校市場分析
在中國,廣義的大學生有將近2000萬,這個市場相當1/4個德國,1/3個英國。除去學雜費,大學生一年的開銷,包括教育費用、娛樂休閑、交友的費用,平均每人每年4000元,這就意味著有800億的市場。
中國當代大學生群體潛在的市場價值、對於其他人群的影響力和其獨特性,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和企業的重視。
根據北京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針對大學生市場的一個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是未來消費的實力階層,因為根據中國市場與媒體研究(CMMS)在中國7年的調查發現,中國社會目前最富有的階層中,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曆的人群占到約40%,而且從CMMS2003和2004年數據對比發現,這個群體在富裕階層中也在快速成長,這意味著,未來的富裕階層是更多有著高學曆、高文化特質的人群。
大學生群體無疑就是未來的實力階層,大學生市場具有獨特的商業價值。他們較高的學曆和綜合能力,使得大學生未來將成為許多企業最為重要的客戶或合作夥伴;他們相對集中的區域、可觀的消費能力,以及相對寬鬆的競爭環境,使得企業在校園市場較社會而言還有很大的作為;他們未來所擁有的巨大消費能力,使得大學生群體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大多數企業所追逐的最重要消費群體。
(一)大學生群體的特點
大學生群體在觀念意識、開放性和潛在商業價值方麵更接近社會較高地位的職業群體,雖然經濟條件有限,但他們的夢想很多彩、他們的視野很開闊、他們的信息和知識的獲取能力相當驚人,他們是未來的中堅力量。
作為年輕人,大學生追求個性的釋放,他們希望自己成為有獨特風格的人,也喜歡有獨特風格的產品與品牌。但是這種獨特是群體的獨特。大學生每天都和同學、朋友進行密切接觸,因此他們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他們希望並主動與群體保持一致,並以這種一致獲得群體的認同。他們的空間很小,他們的選擇很簡單,他們的愛好很集中。
(二)大學生的消費特點
1、追逐時尚,崇尚個性化的獨特風格,注重張揚個性。
2、具有求新求奇的消費心理,對一切感興趣的新鮮事物產生強烈的消費欲望,對新產品新技術反映極其敏感,易於接受新事物。
3、學生基本以集體生活為主,相互間信息交流很快,易受別人的影響。
4、品牌意識強烈,喜愛品牌產品。
5、大學生的消費意見往往能影響家庭消費行為。
6、他們是家族以及朋友圈內小年齡孩子的榜樣,因此能影響關聯家庭的消費行為。
(三)校園市場的特點
1、容量大
2、彈性大
3、可塑性好
4、延續性長
(四)校園市場的目標
1、長期目標:市場培育(消費觀念培育)
2、中期目標:品牌傳播
3、短期目標:促進銷售(影響消費行為)
巨大的掘金商機
大學生市場有著巨大的潛力,蘊藏著無限的商機,是一個值得所有企業注意的市場。把握住大學生市場對企業來說意義重大,況且開拓大學生市場並不僅僅是獲得目前這一個市場空間,從長遠利益來講,把握了大學生市場,也就把握了今後中高檔商品的方向,培養了自己的品牌意識,因此,可以說這對企業的長遠發展也是有戰略意義的。
大學生是國家未來消費時尚和方向的領導者,大學生消費是整個社會商品消費的“指示燈”,尤其在中高檔商品的消費上,大學生將是未來的主力軍,他們的消費方式對整個市場有一個引導的作用,因此把握大學生的消費市場,也是搶占未來中高端用戶的心理市場,這對將來企業市場的開拓也都有指導意義。
大學生基本以集體生活為上,相互間信息交流很快,這就非常利於進行集中式重點性的促銷活動,與在市場上相比,同樣的促銷投入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對企業品牌的推廣,企業形象的建立也有一定的引導意義。
大學生市場有容量大、彈性人、可塑性好、延續性長等特點。中國當代大學生群體潛在的市場價值對於其他人群的影響力和其獨特性,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和企業的重視。
每年9月份開學,就會有中同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在各大高校“招兵買馬”,通過與學校建立友好關係,在大學生校園”,宣傳自己的品牌,然後通過設立代辦點或者幹脆招聘一些在校大學生進行校內營銷,既節約了成本(學生的收入一般憑其業績衡量,無底薪),又快速地占領了大學新生市場。其中移動與聯通的競爭尤其激烈,他們的價格要一個比一個優惠,服務要一個比一個到位。否則,大學生消費者是不會買賬的。學校舉行的各大賽事活動,如“中國移動xxx”、“中國聯通xxx”,往往這些時候會出現移動或聯通的讚助廣告,其實他們在宣傳自己,讓他們的品牌深入大學生的心中,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大學生這塊肥得流油的市場。我們來估算一下,大學生每個月每個人少則十幾元,多則上百元的電話費,全國2374萬大學生加在一起,真是個無比巨大的市場。另外從長遠來看,大學生是消費的主力軍,他們對品牌有著專一、忠誠的態度,一旦認準了哪個品牌,他們就會一直使用下去,這也是對大學生消費習慣的培養,有利於培養對自己品牌忠誠的態度,由此成為他們未來長久的消費客戶。這是對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在廣告上不停地往大學校園砸錢的最好解釋。他們要的不是別的,要的就是一個市場存在,培養已有客戶的忠誠度,吸引正在處於無購力的注意力,搶占眼球第一先機才是商業運作成功的前提。
走在大學校園裏,你會發現有許多與大學生密切相關的行業,如飾品、服裝、鞋帽、文化用品、書報亭、音像書屋……走出校門,以學校門為中心,以500米為半徑,向外畫半圓一個,就會發現在這個半圓裏同樣有許多與大學生密切相關的行業,如KTV、網吧、台球廳、酒吧等,而其中飯店酒樓尤其為甚,為什麼這個市場會這麼火呢,大學裏老鄉會、生日會、平日裏一些聚會,大家想到最多的是集中起來到哪個酒樓去撮一頓。尤其趕在開學之初,同學們剛剛從家回來,手裏的錢也多,再加上一個假期沒見了,這就需要溝通感情了,因此學校周圍餐館的生意就火了。
以上隻是兩個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很平常的例子,向我們透視了大學生市場的巨大潛力。大學生是個龐大的群體,他們是未來的實力階層,大學生市場具有獨特的商業價值。大學生具有較高的學曆和綜合能力,不久的未來,他們將成為許多企業最為重要的客戶或合作夥伴;他們相對集中的區域、可觀的消費能力,使得他們成為最具潛力的消費群體。商機存在生活中的細節當中,隻要具備一雙敏銳的眼睛,擁有善於思考的大腦和對商業生態的敏感嗅覺,同時真正站在學生立場,去理解他們、分析他們,培養他們的消費習慣,就能發現商機。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市場分析與研究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總體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觀念大有改觀,消費現象呈現一派新趨勢。大學生是中國消費市場的一大特殊消費群,是將來具有較高且穩定收入者,是將來文化水平較高而事業有成的消費者。他們可能會是公司企業的生產經營者,也可能會是生產或消費政策的製定者,因而其消費觀念對將來具有很大影響力,其消費的行為特點和方式,將左右和引領整個社會青年的趨向。因此關注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幫助大學生樹立起適度、合理科學的消費觀念,引導其合理使用有限的經濟收入,促進其與社會協調發展、刺激國內消費和社會進步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消費現狀調查
1、大學生活費來源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在消費上更多的表現是量力而行的理性化,其經濟來源對於不同的消費者而言,將對其消費心理、消費形態,以及消費結構、消費觀念等產生影響。考察分析大學生的消費經濟來源,有利於更好地了解大學生的消費形態,論述大學生的消費結構。
經調查統計大學生消費經濟來源可由表1表示。其中,親人(包括父母、親戚)提供,占大學生日常消費經濟來源的絕大部分,有資料表明:年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家庭所占比例為59.8%,說明一般大學生家庭的經濟承受力極為有限,值得注意的是勤工助學占12.87%,貸款占3.47%,說明還有不少同學由於家庭經濟困難,無力支付大學開支,但是我們又了解到依靠貸款、打工或者親屬、朋友資助消費的大學生,多數仍沒有完全擺脫對家庭的經濟依賴。而在此調查對象的背後,也有少數人因實在沒錢而輟學,我們也通過閑談了解到勤工助學背後的動機並不僅僅是經濟結倨,有相當一部分是為多參加社會實踐,拓寬自己知識麵,提高自己處事能力,為將來找工作奠定基礎。
圖—1
表—1:大學生消費的經濟來源方式
方式項目比重(%)
父母給予91.09
親友支持13.36
勤工儉學12.87
貨款3.47
獎學金7.43
其它1.98
2、大學生消費結構及消費水平分布情況
隨著我國現代化第二步戰略目標的實現,人民生活走過了溫飽階段,正在邁向小康和富裕,消費方式正在由“節儉型”轉向“享樂型”。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亦是水漲船高,據此次調查統計,了解到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分布情況(詳見圖—1),其平均每月消費417.8元,其消費方式主要有:飲食、交際費用、書籍資料、服裝、通訊費、休閑娛樂,其具體消費情況詳見表—2至表—7。
表—2:大學生飲食支出消費分布情況(元/月)
月消費支出
比重(%)
200元以下
4158
200—300元
48.02
300—350元
7.43
350元以上
2.97
表—3:大學生交際消費分布情況(元/月)
月消費支出
比重(%)
100元以下
65.35
100—150元
22.77
150—200元
7.92
200元以上
3.96
表—4:大學生書籍資料消費分布情況(元/月)
月消費支出
比重(%)
20元以下
33.17
20—50元
44.55
50—80元
16.34
80元以上
5.94
表—5:大學生服裝消費分布情況(元/月)
月消費支出
比重(%)
50元以下
43.07
50—150元
45.54
150元以
11.39
表—6:大學生通訊費分布情況(元/月)
月消費支出
比重(%)
50元以下
51.98
50—100元
32.67
100—150元
10.40
150元以上
4.95
表—7:大學生休閑娛樂消費分布情況(元/月)
月消費支出
比重(%)
50元以下
53.47
50—100元
32.67
100元以上
13.88
我們從側麵了解到,交上男(女)朋友的同學,其開支相對要大。從表—2至表—7加總的情況與圖-1即每月生活費的對比情況來看,每項具體消費的總和比每月生活費要高出許多,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認為有兩種可能性:其一是被調查的同學在估計消費金額時估計過高;其二,出現“財政赤字”,出現借貸消費。而通過觀察,經常發生經濟危機的確大有人在,這一點可從“消費觀念”這一調查項目中有所折射。其中造成“今天可以用明天的錢”的占30.2%。
從表5可看出,大學生書籍資料消費普遍偏低,每月花銷在50元以下的同學占78.72%,而花銷80元以上的隻占5.94%,這說明,大學生從總體上看不大重視書本知識的積累。
(二)大學生消費新趨勢
國際國內經濟格局不斷變化,現代生活日新月異,信息瞬息萬變,而大學生這一年青的社會群體更是走在時尚潮流的前頭,這就必然導致其消費呈現一派新趨勢:
1、基本生活消費向營養型、質量型方向發展
在飲食方麵,由於近20年在家生活形成的飲食習慣,使大學生入校後很難改變飲食上的口味選擇,因此學生常常抱怨食堂夥食大差,價格太貴(眾口難調、其實也使食堂經營者為難),由此產生的套餐製較受歡迎,特別是湖大師大文明街一帶的套餐店生意紅火。其實不光是套餐店、學校周圍的飲食店、小吃店、風味飲食攤也因其物美價廉贏得廣大市場。在日用品方麵,逐漸講究品位、開始追求品牌、追求舒適的生活環境的營造,對於女生來說、美容食品,減肥食品等倍受青睞,這與具愛美心理密不可分。
2、消費方式呈現多樣化
現在,大學生消費方式不僅僅局限於生計與學習的消費,通訊費、交際人情費、貴重小家電、服裝、休閑娛樂……花樣百出,而且新出現的消費方式在月總消費中的比重有增高的趨勢,其中小家電就有手機、電腦、隨身聽、CD機、組合音響、MP3、電視、電子辭典、貴重樂器、照相機、收音機、複讀機,而有同學擁有八項之多。究其原因,根本在於廣告鋪天蓋地,折扣優惠誘惑不斷,具有個性的產品推陳出新,花不多的錢可以得到更多的享受,往往令許多同學認為不消費實在虧了。有資料表明在介紹新潮的生活用品和娛樂方式方麵,有37.3%受電影、電視、廣播、報刊影響,有35.4%的同學受同學、朋友的影響,因而擋不住新奇商品的誘惑,消費呈現多樣化。
3、手機、電腦消費倍受青睞
信息化的時代,新一代的大學生誰都不願落後於潮流,隻有走在信息的浪尖上,跟上快節奏生活的步伐,手機和電腦對相當一部分人來說是必不可少,對大四的畢業生而言,為了找工作的需要,幾乎人人有手機,而也有不少大一同學的就有了手機。有資料表明,大學生手機擁有率為31.9%,武漢大學生在手機方麵的費用每年在3000元左右,有的高達5000元。
而電腦與許多專業知識的學習密切相關,為計算機過級考慮提供便捷、寬鬆的上機機會,不用去搶位子,擠學校機房,不受機房開放時間的限製。電腦遊戲、上網聊天、聽音樂,在寢室看碟,上網查資料等也是休閑娛樂與聯絡友情的重要方式。因而大學生的電腦普及率高達45%左右。電及比手機用途更廣泛,可以說其對大學生的重要程度比手機更高,購電腦者比購手機者更為理智。
4、旅遊——極具魅力的休閑方式
隨著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共假期的增多,大學生紛紛熱衷於出外旅遊。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越多,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格局,旅遊消費高居榜首。在調查中,有一選題為“如果現在給您5000塊,你最想花在”,有26.73%的人選擇旅遊。而武漢大學生一年的旅遊費用最高達1000元,最低也在100元左右,廣東的調查顯示,有70.4%的大學生在假期參加過旅遊,有40.4%的旅遊學習平均每次旅遊花費在800元以上,其中花費在1500元以上的占34.9%。
5、交際消費-----看不到的高額開支
(1)人情消費
大學生的人情消費不容忽視,同學過生日、考試得高分、當了學生幹部、入了黨、評上獎學金、比賽獲獎等都要請客,否則便被視為不夠交情,不上路。請客者檔次越高,赴請者的隨禮也就越高。人情風的蔓延,給一些並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經濟負擔,也給大學生們帶來了精神壓力。
(2)戀愛消費
戀愛消費是因為談戀愛而帶來的消費。戀愛費用的來源,有的是由“家裏特別提供”的;有的是從“生活費中支付”的;有的是來自“勤工儉學”的;有的是來自“獎學金”的等等。這與大學生的社會角色有關,更與家庭對大學生戀愛的看法有關。有切身經曆的大學生有感而發,如今的愛情絕非免費的紅花、綠葉便能打發;許多情侶,特別是一些男生為了愛一擲千金,導致債務纏身。平時還好,特別是情人節、對方的生日,巧克力、鮮花、手機、高檔服裝等等,這些昂貴的“愛情信物”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6、超前消費已被越來越多的同學所認同
雖然讚同大學生應勤儉節約的占大部分,然而主張超前消費的大有人在。調查得知,有百分之三十左右讚同超前消費。而別的資料表明:讚同“沒錢消費,可貸款消費”的占28%,讚同“大學生就應當超前消費”的占12%,“有錢不花是傻瓜”的占13%,這說明現在大學生不再是保守謹慎的觀念,他們對未來的前途充滿信心,相信還得起。
(三)如何引導大學生科學消費
大學生消費中也存在盲目消費,隨波逐流,攀比消費,觀念落後等不合理的觀念和行為,因此科學合理引導其消費有其必要性。
1、從校方的角度看,可開展消費道德教育
消費道德教育不應是單純的說教,而應該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加以引導。比如,(1)開設《消費經濟學》、《消費常識》等消費教育課程,使學生了解消費觀念、消費習慣與方式、消費者技巧技能以及常用消費品的選擇、評價、鑒賞、使用、維護與保護等,提高大學生對不科學消費的抵抗能力和適應市場的能力;(2)舉辦係列消費知識專題講座,介紹有關消費者權益保障的政策法規、商品標識簽別的知識。(3)發揮學校社團的重要作用,開展多種有益的消費教育活動,如開展消費問題研討會、消費知識競賽或有獎問答,消費品鑒別與鑒賞,消費投訴等實踐活動。
2、從個人角度看,應量入為出,“花”有所值
因為大學生消費與學生時代消費是完全不同的,中學生消費一般是被動型,其消費結構及消費價值取向多由父母決定。其消費觀念也尚未完成形成。大學生由於在經濟上有了相對的支配權,因此其消費觀念一定程度上的主動性,消費結構及消費的價值取向也多自主獨立決定。這種消費轉型在時間上是突然發生的。因而我們應當培養自己鑒別和判斷事非的能力,提高自身人格修養和道德辨別力,自覺遵守消費道德規範、樹立科學的消費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消費道德習慣。不盲目消費,攀比消費,還應多了解消費的相關常識,多掌握消費品的評價、鑒賞、使用和維護等知識,了解相關法規。
3、從社會角度看,積極創造條件,改善大學生消費來源
“立人”是大學之本,其基本內涵是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諧的精神生態。這也是社會對大學生應盡的義務和對大學生的要求,消費經濟來源是大學生消費文化的重要內涵,是在消費生活中對大學精神生態及人格育影響顯著的因素。
西方發達國家為大學生提供了很多方便的短期工作機會,這不僅可以使大學生較早獲得融入社會的能力,而且優化了大學生消費經濟來源,增加了大學生經濟收入。同時通過勞動獲得的金錢也將使其消費價值取向更趨合理。中國大學生則更多的依賴於家庭,這無疑是中國大學生消費文化的一大缺陷,這種狀況對和諧大學生精神生態及發育獨立人格極為不利。因此,我們可以借鑒西方的大學教育,多為大學生提供工作機會,並改善社會勞動機製,適調整教育時間與假期的比例,為大學生經濟自立提供適宜方便的社會環境。
三、從學生消費市場分析挖掘學生消費趨勢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消費的逐漸成為我國消費市場的一個熱點。大學生作為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因其蘊涵潛力巨大的商機,受到眾多商家的普遍關注。
要做好一個市場,首要的一步便是了解這個市場,隻有這樣,才能對症下藥,以最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獲取成功。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消費特點與消費方式與純粹的社會化模式有很大不同,例如大學生消費具有很強的以下特點:
1、時效性:因為學生入學時間的統一規定和入校不同時間的不同需求,大學生的消費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有顯著的變化,例如大學剛開學時會集中購買大量日常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開學一個月左右會購買一些專業性用品如畫板、收音機等,而在考試之前又會在很短時間內購買計算器等考試用品,以及在考試前後打印複印學習考試資料等。
2、從眾性:大學生消費方式和習慣並不成熟,甚至有些肓目,但他們之間的信息往來非常方便迅速,一旦發現哪兒有適合自已或同學的商品會很快的傳播開來,且朋友之間往往會在圈子內形成對某個品牌或店麵的喜好,朋友的購物情況和消費方式也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購買及消費傾向。
3、層次性:由於大學生的消費除少數人外都是依靠家庭提供經濟來源,因而家庭經濟情況的不同直接決定了大學生消費的層次性,在大學校園裏,商機從電腦,VCD到服裝、筆墨無所不包,其品質也是名牌、雜牌、仿製品牌甚至二手產品各具市場,就連普通的餐巾紙的不同品牌都能反映出大學校園消費的層次性。
4、團體性:大學校園作為一個以班,以專業,以學院為單位一級級構成的一個市場,其消費方式具有很強的團體性特征,如學生們往以班為單位訂購作圖工具,計算器,訂閱報刊雜誌,打印複印資料等等。
5、關係網絡性:大一新生的消費受導生、學長等的影響非常之大,導生學長一句哪兒可信哪兒不可信就很有可能改變大一新生的購物決定,而導生學長的建議往往能取得他們的信任,假如我們在這之前已經將我們的打印複印以及打電話的廣告讓他們知道,那麼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大學生市場的特點決定了如果要贏得這塊市場,就必須掌握大學生消費的方式、習慣及時間,因而如果沒有深入大學生之中,沒有切身地去了解大學生市場,對這塊市場進行切入,那麼在這個群體所做的一切可能要遭受失敗。
學生市場消費現狀
當大學生邁入大學校門的那一天,他們便開始了遠離家鄉父母的獨立生活。這種獨立生活最明顯的就是開始有支配大額資金的權利了。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筆生活費自然不會很少。大學上消費結構呈多元化的趨勢,除了生活消費和學習消費外,用於網絡通信、交際、非正規學曆考試培訓,旅遊等多方麵的消費也越來越多。他們雖然是純消費者,但他們的消費理念超前,他們追求個性、攀比、時尚;他們喜歡購買具有獨特風格的產品;他們具有明顯的品牌偏好,不少高端消費走進了大學校園,他們當中60%的人擁有手機;20%的人擁有電腦;20%的人擁有PDA。細心的人會發現,無論是在學校內部,還是在學校附近,都會有許多商家,並且光顧這些商鋪的大學生們還絡繹不絕。商機存在生活中的細節當中,隻要具備一雙敏銳的眼睛,擁有善於思考的大腦和對商業生態的敏感嗅覺,就能體會到大學生市場商機無限。
(一)大學生的收支狀況
1.大學生的資金來源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無論是必要的學費和生活費,還是奢侈的休閑娛樂消費,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父母。大學生經濟來源的不同對其消費心理、消費形態、消費結構以及消費觀念等產生較大影響。考察分析大學生的消費經濟來源,有利於更好地了解大學生的消費形態,進而掌握大學上的消費脈動。經調查統計,大學生的消費經濟來源中,親人(包括父母、親戚)提供,占大學生日常消費經濟來源的絕大部分,如今的大學生具有強烈的獨立意識和傾向,並付諸行動,有相當多的大學生都在自籌收入,如做兼職、做家教等,這一部分勤工助學的同學占12.87%;有部分同學由於家庭經濟困難,無力支付大學開支,他們隻好選擇貸款,這一部分同學能占到3.47%;還有一部分同學由於成績優異,獲得了獎學金,這會增加他們的收入,這部分同學占到7.34%。總之現代的大學生,有的是由於家庭條件的限製,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的獨立意識增強,所以他們的資金來源早已不僅僅局限於父母,這一點是最令人欣慰的,他們不再覺得花父母的錢就是天經地義的了。
2.大學生的支出狀況
由於各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大學生內部經濟消費水平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大學生消費在靜態上可以劃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在100~300元的占3.87%;300~500元的占44.41%;在500~700元的占34.17%;在700元以上的占9.33%。據有關資料顯示:大學生年支出均值為8383.96元,其中消費最高的達到1.85萬元,而年消費最低的隻有2100元。在動態上呈逐年遞增趨勢。
(二)大學生的消費結構
盡管大學生消費的產品種類繁多,但從總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專門為大學生設計的產品,比如電子詞典、學習機、中國移動通信校園卡等;另一類產品,並不是專門為大學生設計的,任何群體都可以使用的,但在學生消費群體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增長速度也很快,甚至遠遠高於其他人群在同類產品上的增長率,如手機、電腦、化妝品等學生消費群體都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增長速度很快,購買規格也越來越高。
從商家角度講,越來越多的商家已經瞄準了高校,圍繞高校周圍的地段建立的裝飾品店、咖啡廳、茶社等越來越多,甚至比較流行的陶吧、香味店也逼近了高校門口,—些休閑商鋪依托大學日漸完善的基礎配套設施和旺盛人氣,集休閑、消費於一身,結合文化、藝術等元素,深層次挖掘出休閑商鋪內涵,被譽為“21世紀大學城步入品位時代”的標誌性作品,這也是看準了大學生的旺盛消費市場。
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和心理整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主要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麵:
1.大學生消費有其不理性的一麵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範效應的結果。拿手機產品來說,目前,有手機的大學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經濟條件負擔不起的情況下“趨前”消費;還有一部分是既無通信需要又無家庭經濟條件負擔的“奢侈”消費。而“奢侈”消費則是由大學生消費的示範效應,攀比心理導致的。
2.大學生對品牌的忠誠度很高
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如果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終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良好的忠誠度。比如洗發水,感性認識上的氣味清香,質量好,效果明顯,都會促使他們繼續使用下去。
3.大學生更側重時尚性消費
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喜歡追求新潮,並敢於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占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對企業而言,中國移動做的較好,他們借助流行時尚代言人周傑倫為“M-ZONE”加油助威,同時利用學生追求物美價廉的心理,推出學生卡,從而贏得不菲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