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王朝成立以後,阮大鉞爬到兵部侍郎高位,憑借權力打擊迫害當年署名的複社文人。馬士英親戚田仰要聘李香君為妾。李香君誓死相拒,以頭撞地,血濺侯方域所贈定情宮扇。後來楊龍友借血跡畫成幾枝桃花。香君以扇代書,托師傅—昆曲藝人蘇昆生去尋找侯方域。侯方域曾在史可法帥府參謀軍事,調停四鎮內爭,還輔助高傑移防黃河。可惜國家局勢江河日下,清兵南下,南明閹黨重新把持朝政。侯方域在黃河渡口巧遇蘇昆生,得知香君遭遇,不禁捧扇痛哭。侯方域回到南京,李香君已被弘光皇帝強征入宮為歌妓。她因當麵痛罵馬士英、阮大鉞,被踢打,倒在雪中。而侯在南京被阮以“逆黨”罪名拘捕入獄。直至清兵殺過江來,侯、李才分別隨眾四散逃走。國破家亡,曆經生死劫難,一日兩人終於久別重逢,麵對“鮮血滿扇開紅桃”的那把“桃花扇”,訴不盡相思之苦。二人都被張薇道人當頭棒喝:“兩個癡蟲,你看國在哪裏?家在哪裏?君在哪裏?父在哪裏?偏是這點花月情根,割他不斷麼?”侯、李如夢忽醒,分別隱遁入道修行而去。

《桃花扇》不是以大團圓結局,意味深長。侯、李選擇隱遁學道,並非對道教的虔誠,而是憤慨現實社會的黑暗,深感國破家亡的沉痛,醒悟到天翻地覆的時代,不可能有兒女私情的美滿,用隱遁山林表達了一種不與清廷合作的態度。這就使侯、李的風流韻事帶上了國家興亡的色彩。

《桃花扇》中的人物,從皇帝到歌妓,有姓名可考的達39人之多,包括了南明社會各階層的代表人物,大都在曆史上實有其人。孔尚任既恪守真實,又放手虛構,成功塑造了一批鮮明的形象。其中刻畫得最光彩動人的是李香君。她雖是歌妓,卻深明大義。她對侯方域一見傾心,不單單是兒女私情,更主要的還出於對複社文人的傾慕。侯、李的感情是以他們對當時社會政治的共同認識為基礎的。而李香君的氣節、勇敢堅定竟然連侯方域都自愧弗如。是她聰明機警,盤問楊龍友“楊老爺,雖是馬督撫至親,卻也拮據作客,為何輕擲金錢,來填煙花之窟?在奴受之有愧,在老爺施之無名;今日問個明白,以便圖報”。逼得楊龍友說出了實情。侯方域念阮大鉞處境狼狽,倒心有不忍。李香君立即態度鮮明,毅然退回妝奩,並正言規諫侯方域。關鍵時刻使侯方域免於失節辱名。愛之深,責之嚴,李香君不僅是侯方域的紅粉知己,還是畏友,也贏得了複社文人的尊敬。他們親切地稱她為“老社嫂”。之後她經受了更嚴酷的考驗。逼嫁時的以死相拚,麵敵時的凜然正氣,無不令人肅然起敬。當馬士英、阮大鉞一次飲酒賞雪,命香君歌唱侑酒時,她不顧生死地痛罵:

[五供養]堂堂列公,半邊南朝,望你崢嶸。出身希貴寵,創業選聲容,《後庭花》又添幾種。把俺胡撮弄,對寒風雪海冰山,苦陪觴詠。

[玉交枝]東林伯仲,俺青樓皆知敬重。幹兒義子從新用,絕不了魏家種。(《罵筵》)

罵得痛快淋漓,罵得理直氣壯!一位青樓女子有如此胸襟見識,以如此氣魄、膽識大罵“丞相之尊”的奸臣,實屬罕見。其冰霜俠骨在中國戲曲舞台上永遠放射著獨特的光彩。

孔尚任筆下的侯方域,與真實的原型有所不同。藝術形象熔鑄、概括了明末清初許多進步知識分子的氣質、思想和遭遇。他議論朝政,參與活動,憂慮國事,精神痛苦找不到出路。同時也有那個時代風流文人尋朋訪友、尋花問柳的習性。幸遇“妙齡絕色”的李香君一往情深,不禁喜出望外,所以對解囊成全姻緣的阮大鉞甚至都打算原諒。危急時他也難舍新婚的愛侶。這是他多情脆弱的一麵。但是他仍然不失正直書生本色,真誠敬重香君的品格情操,而且在殘酷的現實麵前,他的思想性格越來越堅定。到《逮社》一出,錦衣衛拘拿他和複社好友時,他能夠挺身受捕,坦然入獄。獄中慘烈的見聞,反而使他得到了更多的磨煉。最後他超越了兒女私情,直麵山河易主的嚴酷現實,出家入道而去,完成了一個特定時代有民族正義感的文人性格的塑造過程。

劇中值得注意的另一個形象是史可法。他是民族英雄,明王朝主戰派的代表。他參與過反對權奸的鬥爭,在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英勇抗清,以至最後壯烈“沉江”,慷慨殉國。《誓師》一出極為動人。清兵已入淮,各鎮兵馬聽從馬士英、阮大鉞調度去堵截左良玉,丟下黃河一帶千裏空營。史可法手中隻有三千士兵,外無救兵,內無糧草,眼看國家傾覆在即,他悲痛欲絕!他的忠義、熱血終於激發了將士的愛國熱情,“要替元帥守住這座揚州城”:

[外(史可法)吩咐介]你們三千人馬,一千迎敵,一千內守,一千外巡。

[眾]是!

[外]上陣不利,守城。

[眾]是!

[外]守城不利,巷戰。

[眾]是!

[外]巷戰不利,短接。

[眾]是!

[外]短接不利,自盡。

[眾]是!

[外]你們知道,從來降將無伸膝之日,逃兵無回頸之時。[指介]那不良之念,再莫橫胸:無恥之言,再休掛口,才是俺史閣部結識的好漢哩。

[眾]是!

這段戲聲情並茂,充滿陽剛血氣,相信觀眾會看得熱血沸騰!為英雄寫照,為英雄留名,孔尚任史筆可讚。

劇中還有一個形象複雜的人物楊龍友。他是侯方域的書友,李貞麗的相好,又是馬士英的妹夫,阮大鉞的盟弟。他既是個結交清流的才子名人,又是個依附權貴的官僚政客。他既自私圓滑,又天良未泯。複雜的身份、複雜的性格,被塑造得很準確。靠著這種特殊的身份性格,他周旋於衝突的雙方,時而引起新的矛盾,時而調和尖銳的衝突,成為推動情節發展的動力。靠這個形象穿針引線,把生旦的離合情節跟當時的政治鬥爭、軍事鬥爭勾連了起來。作為戲曲而言,這個形象無論是性格塑造還是行當角色設置都非常成功,成為戲曲史上一個獨特的豐滿的形象。

孔尚任在創作過程中,不但善於運用春秋史筆寄寓褒貶之意,而且對人物有精細的刻畫。馬士英和阮大鉞都是南明統治集團中的代表人物,而馬驕橫,阮奸詐,性格截然不同。柳敬亭、蘇昆生同是慷慨仗義的江湖藝人,但柳幽默機智,蘇憨厚正直,兩人個性也有差別。次要角色如張薇道士的描寫也都體現作者深意。張道士最後現身說法,把清朝說成無國、無家、無君、無父,正如有一眉批所言:“悟道語非悟道也,亡國之恨也。”孔尚任那種深沉的“興亡之感”躍然紙上。

《桃花扇》全劇共四十四出,戲劇結構布局嚴謹。雖然全劇情節錯綜複雜,反映社會生活麵非常廣闊,活動地點有南京、揚州、武漢、黃河地區等地,人物有幾十個,但作者安排得主次分明、井然有序、脈絡清晰、錯落有致。特別是巧妙地通過一把桃花扇,把各種情節和各式矛盾串聯起來,完成了“南朝興亡,遂係之桃花扇底”的創作意圖。

《桃花扇》的詞曲、說白具有獨特的風格,對人物性格的刻畫與情節的開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桃花扇》的詞曲抒情性很強,語言風格與人物情緒以及劇情氣氛和諧一致。例如《眠香》一出的香豔、《卻奩》一出的剛烈、《沉江》一出的悲壯、《罵筵》一出的激昂、《會獄》一出的憤鬱、《餘韻》一出的沉痛……都成功渲染了藝術氣氛。音律方麵,作者謹守曲律,一字不苟。《桃花扇》的成就使昆山腔再次獲得世人的關注和讚譽。

《桃花扇》一直以深刻的思想性和公認的藝術成就在舞台上大放光芒。近代更是一再被改編為話劇、戲曲、電影和電視劇。影響大的有王丹鳳主演的電影《桃花扇》和安徽著名女導演胡連翠執導的黃梅戲電視劇《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