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三、戲劇與表演藝術家

孔三傳

北京說唱藝人。澤州(今山西晉城)人。相傳諸宮調為其所創。南宋王灼《碧雞漫誌》卷二:“熙豐、元間……澤州有孔三傳者,首創諸宮調古傳,士大夫皆能誦之。”作品均未傳世。

張五牛

生卒年不詳。南宋初期說唱藝人。臨安(今浙江杭州)人。創造了賺(宋代歌曲的一種特殊結構)。南宋耐得翁《都城紀勝》說他在南宋初年“因聽動鼓板中又有四片太平令或賺鼓板,即今拍板大篩揚處是也,遂撰為賺”。又作有《雙漸蘇卿》諸宮調,今已不傳。

張山人

生卒年不詳。北宋說諢話藝人。兗州(今山東兗州)人。元熙豐、元年間在汴京享有盛名,“以詼諧獨步京師”。南宋王灼《碧雞漫誌》、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對其均有記載。

董解元

生卒年不詳。金代諸宮調作家。其名號、籍貫均不詳,元代鍾嗣成《錄鬼薄》說是金代章宗(1190~1208年在位)時人。解元是當時對讀書士子的敬稱。以作《西廂記諸宮調》而著名。

關漢卿

約生於金末,卒於元太宗時期。中國元代戲曲作家。號已齋。大都(今北京市)人(另有祁州人或解州人之說)。曾做太醫院尹。一生倜儻、博學能文,有多方麵藝術愛好,會吟詩,懂篆刻,喜絲竹,尤精通戲曲藝術。不僅能編劇,也偶參與雜劇舞台表演。藝術活動地區主要在大都,晚年可能到過杭州。關漢卿是元代最為多產的雜劇作家,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之首。所作雜劇今知名目者有67種,有劇本傳世者18種;散曲作品有套曲10餘套,小令50餘首。其傳世作品中《竇娥冤》為元雜劇代表作,《救風塵》、《望江亭》是兩本精彩的喜劇,《魯齋郎》和《蝴蝶夢》為兩部成功的公案戲,《單刀會》是成就很高的曆史故事戲。所寫作品大多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敗,表現古代人民,特別是青年婦女的苦難遭遇和反抗精神,塑造了《竇娥冤》中竇娥、《救風塵》中趙盼兒,《拜月亭》中王瑞蘭、《調風月》中燕燕、《望江亭》中譚記兒等不同類型的婦女形象。劇本結構完整,矛盾集中強烈,人物性格鮮明突出,曲詞質樸而精練。其貢獻對元雜劇的形成與發展乃至近代戲曲的發展影響深遠。

白樸

(1226~1306)中國元代戲曲作家。本名恒,字仁康、太季,號蘭穀,嗅州(今山西河曲)人。父白華為金哀宗時樞密院判官。白樸8歲時,汴京被蒙古軍隊攻陷,母親遇難,白樸幸得父親好友詩人元好問救助北渡黃河,得免遇難。後跟元好問讀書,文學修養極好。元滅金、滅南宋以後,有人舉薦,但終身不仕,以詩酒為生。曾遊曆大都、壽春、懷州等地,55歲時遷居建康(今江蘇南京),暮年又返北方。白樸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之一。所作雜劇今知16種,現存全本傳世者《牆頭馬上》、《梧桐雨》等。其中《牆頭馬上》讚頌了皇族之女李千金衝破封建禮教、追求自由婚姻的行為,透射出作者思想中民主性的光彩。

馬致遠

(約1250~1321)中國元代戲曲作家。號東籬。大都(今北京市)人。曾做浙江行省務官。元成宗元貞年間,曾參加過“元貞書會”。馬致遠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之一。一生共作雜劇15種,今存8種,代表作有《漢宮秋》、《薦福碑》、《嶽陽樓》、《陳搏高臥》等。另作大量散曲,有《東籬樂府》傳世。作品中對賢愚不分的社會現象,常發激憤之情;同時又時時表現出到人世之外去尋求精神寄托的消極情緒。創作的神仙道化劇雖也提倡度脫修道證仙,但常常是隱含著對現實政治的批判,劇本曲詞清麗典雅或豪放有力,其中思想性在元代文人中頗具代表性。

王實甫

生卒年不詳,創作活動大致在元成宗元貞、大德年間)中國元代戲曲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據載,曾為混跡於妓女藝人中間頗出風頭的讀書人。擅寫兒女風情劇。所作雜劇今知其名目者10餘種,散曲數首。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禮教為題材,塑造了崔鶯鴛、紅娘、劉月娥等不同典型的婦女形象。其中《西廂記》曲詞優美,人物性格刻畫細膩生動,成為眾多的愛情婚姻為題材的元雜劇作品中最傑出的代表。700年來傳唱不絕。明清兩代刻本不下百種,不僅對後來戲曲發展影響很大,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紀君祥

生卒年不詳。中國元代戲曲作家。一作“紀天祥”。大都(今北京市)人。所作雜劇今知其名目者6種,現存《趙氏孤兒》一種。《趙氏孤兒》為一部驚心動魄的曆史故事戲,為紀氏代表作。其中救趙孤、存趙孤、扶保趙氏複興之情節,與當時宋代史實緊密相連,反映了社會現實,傳達了人民的心聲。

鄭光祖

生卒年不詳,應為元代後期人。中國元代戲曲作家。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人。曾應過科考,做過杭州路吏。卒後葬於杭州西湖靈芝寺。當時,名聲甚大,被戲曲界稱為“鄭光先生”。鄭光祖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之一。共作雜劇18種。今存《倩女離魂》、《侶梅香》、《王粲登樓》等8種。不但擅寫兒女風情戲,也是編寫曆史故事戲的能手。其中《倩女離魂》結構別致,甚有情趣,為中國古典戲曲中遊魂作品中之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