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多元的信仰 (3)(1 / 2)

我們不妨將中國社會的宗教力量與夏威夷群島的火山力量進行一個比較。在夏威夷群島的北部和西部地區,分布著大量沉寂多年的火山。人們隻能從坑窪而又草木茂盛的火山坑上,隱約地看到一些以往火山爆發的痕跡。而夏威夷群島的東南部的火山卻很活躍,平均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發,威力無比。在中國的某些古老地區,那裏的人幾乎從不到寺廟裏祭拜。而在其他省份,當這種崇拜在別的地區正處於最輝煌的時期,在這裏卻不為人知,但是如今這種偶像崇拜卻非常紅火。然而,人們很容易被類似的這種表麵現象所誤導,並且極有可能將它的實際意思提高。因此,我們需要對此重新調查研究,然後才能得出堅定無疑的結論。

孔子曾提出一條建議:“敬鬼神而遠之”。毫無疑問,當今那些信奉孔子理念的人,仍然會把“敬而遠之”作為一種在對待中國“萬神殿”中眾多互不相容的神靈的最謹慎的辦法。如果將中國人與蒙古人或者日本人進行比較的話,可以說,中國人是沒有什麼宗教偏見的。因為中國的寺廟的門上常常寫著這樣一句古老的話:“祭神如神在”。普通人,僅僅依靠其本能就能夠領會到“如”這個詞所表達的不確定性。以下兩句說法中包含了幾個“如”,而這些說法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大部分人的心態:

“祭神如神在,如不敬,也無礙。”

“祭神如神在,如不敬,神不怪。”

比“敬而遠之”所表達的含義再進一步的,就是在形式上的尊敬神,人們按照特定的方式舉行特定的儀式,僅僅是為了保證那些儀式之外的結果。

中國人對於莊重的感覺,還是十分陌生的。無論如何,我們都有必要談論一下“得體”,否則莊重感也就無從談起。我們非常清楚中國人的宗教崇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如果不是按照傳統習俗搞點儀式,那麼就是一次交易行為——有多少供品就有多少好處。很多地區都把“老天爺”看成具體的人來崇拜,並具有唯一性,完全排除其他的神——這也是宗教崇拜的真實含義。一個中國人總是對詢問他們為何按時祭祀這個“人”的人說:“我們的吃穿可都靠他啊,”即便有人對存在“老天爺”這種說法感到半信半疑,但是別人那樣做著,他也會跟著那樣做;而且這是從老祖宗那裏世代傳下來的,難道會沒有用處嗎?習慣於作表麵文章的中國人,對待宗教儀式的態度也是一樣。有一副貼在寺廟柱子上的略帶諷刺意味的對聯,非常巧妙地證明了這一點:廟內無僧風掃地,寺中少燈月照明。中國人對於神靈的態度,就像西方盛行的保險製度一樣,完全是為了安全。最主要的態度就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神靈,也就沒有什麼作怪的力量了;如果真的存在神靈的話,若發覺自己被人怠慢,神靈就會對人施行報複。聽說,人類有的一切動機,神靈也同樣具備。

人們常說,如果向寺廟祭獻羊頭的話,就能夠心想事成。但像“三皇”這種不能帶給人們某些特定恩惠的神靈,很少會受到供奉;而能夠“還願”的觀音與戰神廟,香火異常旺盛。

中國人把對神靈的崇拜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之上,他們認為這樣做是“有益而無害”的,而且現在,他們的一些想法已經到了讓我們不能苟同的地步。他們經常說:“信之則有,不信則無!”這樣的話。我們說這話時的語氣,就如同在說:“相信皇帝存在,他就存在;不相信,他就不存在。”這種推論,中國人也是可以接受的,但他們卻似乎不能通過自己的分析來認識這一點。在中國,經常可以看到許多朝聖者,他們會花大量的時間在旅途中進行朝拜,每走一步,就做一次朝拜。如果問他們為什麼願意讓自己如此辛苦,他們會告訴你,有許多拜神的人都不是真心的。所以,他們覺得有必要用這種苦行來證明自己的誠心。不管我們如何來評論這種行為,都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我們曾經談及的中國人互相缺乏信任的事實,在這種朝拜行為之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證。有這樣一張照片,上麵是一群北京附近寺廟裏的和尚。而這張照片,正好反映出了他們如蛇一般狡猾的性格。可以想象,這些人所過的生活,與他們表麵上所暗示出來的,其實相差不遠。

中國人同其他民族在對待宗教問題上是一樣的,習慣將神靈想象成他們自己的樣子,這種想法倒也不無道理。因為中國有許多神靈就是其崇拜者的同鄉。我曾看過一張以觀音菩薩的名義告知世人的布告,上麵說:天庭收到一份柬,說人世間已經不再像從前了。“玉皇”聽後大怒,將大大小小的神仙都痛斥了一番,其中的原由就是他們並沒有用勸誡去改變世人!據稱,當時的人類是被一群魔法無邊的妖魔鬼怪所包圍控製的,但是這些妖魔鬼怪竟然可以被人類收買、奉承、引誘,而且他們也是十分容易哄騙的。中國人在做買賣的時候很是能起勁地討價還價,但是在對於他們所祈求的神靈時,他們竟然也想從他們身上弄點好處。如果人們將捐款用在修廟上,他們也許會得到好運。有時人們隻捐了二百五十文,卻寫上捐了一千文。因為他們認為寫上多少,神就收多少。在修廟的時候,人們會用紅紙將每位神的眼睛遮上,這樣一來,神就看不到周遭的混亂和人們的不敬了。如果一個村莊的邊緣有一所宗祠,而這裏又是盜賊們分贓的地方,那麼人們一般會把大門封起來,這樣,神靈便可以在大門裏與天地宇宙盡興地交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