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多元的信仰 (3)(2 / 2)

中國人在表現人定勝天上的理念上,有一個典型事例。每到年終歲末,灶神爺都要回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各戶在這一年中的行為情況。為了不讓灶神爺在玉皇大帝麵前泄漏自己的罪行,人們常常在他的嘴上抹點粘糊糊的稀糖,阻止他告狀。同樣,為了讓男孩子長命百歲,大人們常常給這個男孩子取個女孩子的名字,這樣一來,那些沒腦子的妖魔鬼怪就誤以為他真的是個女孩子,這樣這個男孩子便可以安度餘生了。貝德祿在談到四川某人在殺害女嬰之後,就會燒一些冥幣來安撫地獄裏的神明,這些冥幣就是給那些神明用的。

送子觀音廟與其他廟宇的最大不同就是這裏是婦女經常光顧的地方。有些送子觀音廟裏擺放著許多小泥人,它們有的是做成小男孩的樣子,有的是小女孩的模樣。它們大多是放在送子娘娘的手臂上,當然它們也像貨物一樣擺放在架子上。中國婦女在走進送子觀音廟後,一般會吃下標誌小男娃性別的部分,以示確保生的是男孩。而廟裏之所以會有很多的小泥娃,人們認為是那些經常進廟許願的婦女帶來的。在她們臨走時,人人都要帶走一個小泥娃,而且還要偷偷地將它藏好,帶回家。假如婦女真的如願以償,生了個男孩,那麼這位婦女就要到廟裏還願,在她偷走的小泥娃的地方放上兩個小泥娃。經常出海的中國人認為,海上那令人恐懼的台風都是惡魔製造出來的,這些惡魔專門利用台風使船隻遇難,然後將其捕捉。據說,出海的人在出海前,習慣於做一艘與自己的船一模一樣的紙船。當波濤洶湧到極點時,把紙船放入海中,這樣就可以蒙騙那憤怒的水神,讓他們錯誤地認為這隻就是他們想要的船,人們便可以乘著真的船避開狂風大浪了。

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流行著這樣一種風俗:每當人們碰到類似霍亂等致命的傳染病時,人們便將六七月份看作是新年進行慶祝。這樣一來,瘟神便被人們蒙騙住了。他隻能認為是自己算錯了年曆,於是便打道回府,這場瘟疫也就不治自息了。因為這是人人皆知的風俗,所以人們常常將“秋二月”解釋成“永不”的意思。在對神的欺騙方麵,還有另一種方法:讓一個人鑽到桌子下麵,將桌麵正中央挖一個洞,讓這個人將頭從洞裏伸出來。這樣做,神就會以為人類真的用人頭作供品,於是便降福於人類。而桌子下麵的這個人,隻要在一小段時間之後把頭縮回來就可以了,然後人們便可以享受這份神降之福了。

我們還知道一件事情:某個村莊因為決定將當地的廟宇改建成學堂,因此要把神像從廟裏移出來。當他們將神像搬出廟宇的時候,人們滿心希望能夠從神像的心中找到一些“銀子”,這樣他們便可以用這些錢支付這件事的花費。但是,這些頭腦簡單的鄉下人並不曉得他們所崇拜的神的特點,也並不了解這個塑像人的種種做法。因此,當他們搜尋到這座神像的中心時,他們隻找到了一些不值幾個錢的錫塊!毫無疑問,在一定時期,那些和尚或道士的確在神像裏藏了些珍寶,但是由於當時不少寺廟被盜,神像不是被全盤盜走,就是當場搗毀。那些信奉神靈的人竟然會對神如此粗暴,簡直令人無法理解。我們還聽說另一件事:有一位知縣曾審理過一樁與一個和尚有關的案子,據稱這個案子裏還牽扯到占據著這個寺廟的如來佛。當這位佛祖被傳喚到知縣麵前,叫他下跪的時候,他沒有這樣做,於是知縣大怒,命令衙役打了他五百大板。不料,這位佛爺被打成了一堆塵土。於是知縣對他作出了缺席的判決。

每當土地幹枯,無法播種的時候,中國人都會像神靈祈求賜予雨水。當祈禱了很長時間仍不奏效時,他們就會換另一種方式:把神靈請出廟,讓它親身體驗幹旱的滋味。有的時候,人們也會不加掩飾地對神靈做出一些不滿的動作,他們的這種做法用一句話來形容最為恰當:“三月、四月不修屋,五月、六月罵水神。”

我們曾經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情:當一種嚴重的傳染病在中國的某個城市傳播開來的時候,所有的居民都認為是當地的一個神靈在使壞。於是,他們一起把神像砸碎了。這件事情隻是我們聽說的,並不是親眼所見,因此,我們沒有證據證明它的真實性。但是,砸毀神像的行為卻非常符合中國人對神靈的看法。

對於上述事實,可能會令那些不熟悉中國人的素質的人,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人根本不會有任何宗教信仰。當然,這種人的想法也是最自然不過的,因為的確有人曾這樣斷言過。密迪樂先生在他的《中國人及其叛亂》一書中,就古伯察先生的某些過於寬泛的概括進行了一番譴責。密迪樂先生認為其說法是:“對人類的高尚生活所作出的毫無根據的誣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