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多元的信仰 (4)(3 / 3)

但他並沒有離席歡迎這位孔聖人,而是在孔子麵前大談古代的教義如何被今人所蔑視,如何被曲解地實施。言談之中,老者引經據典,見解獨到。這使孔子感到非常盡興。一番長談之後,孔子準備離開。當他要走時,老者也沒有起身相送。孔子馬上找到毫無收獲的如來佛和老子,向他們講述自己的經曆,並引領他們也去探訪這位坐著的老者,看看他是否也同樣精通於他們的教義。果然,這位老者對道教的闡釋幾乎與老子本人不相上下,其一流的口才也堪稱典範。老子極為興奮,但同時他也發現,雖然這位老者神態莊重,但一直未見他起身走動。同樣,如來佛也覺得老者對佛理的深刻理解是他多年未曾見到的;但他在感到前所未有的驚奇與成功而外,也發現老者的怪異之處。

於是,這三位教派的創始人再次聚首而談,都感到這位老者不僅能夠詳解“三教”,而且能夠融“三教”的理論為一體。三人一致認為這位投緣而才學卓越的老者就是他們要找的人。因此,三人再次找到老者。向他說明來訪的目的,並對老者的智慧與言談表示由衷的讚賞,繼而向他表明了振興“三教”,請他做領軍人物付諸實踐的願望。

老者恭敬而認真地聆聽著,仍然坐著不動,他最後才答道:“三位尊敬的聖者,你們的教義高於天、深於海;你們的計劃智慧而深刻,令人讚歎。但非常遺憾的是,你們完全選錯了人來完成這項偉大的使命。當然,我確實研讀過《道德經》和許多其他類別的經典,並且認同它們的崇高思想。然而,顯然你們沒有能夠考慮到,或者根本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的下半身已經變成石頭了。雖然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融合各種觀點來討論作為人的責任,但由於我自身存在的不幸,將永遠無法付諸實踐。”聽完老者的一番話,三位聖人無可奈何地深歎一口氣,就從老者麵前消失了。從此之後,他們對尋找在世間實踐“三教”教義的凡人這件事不再抱有任何希望了。

總有人將中國的現狀與公元一世紀的古羅馬相提並論。中國的道德現狀遠比那時候的古羅馬要好得多,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然而正像當時的古羅馬一樣,中國人的宗教信仰正接近崩潰的邊緣。用吉本評論古羅馬的話來評價中國的現狀也毫不為過:在常人看來,任何的宗教都是同樣真實的;在哲學家們看來,任何的宗教都具有欺騙的性質;在政治家們看來,任何的宗教都同樣是一種手段。中國的皇帝同古羅馬的君王一樣,都是“高級教士、無神論者與神的統一體”!儒學正是這樣一種混合多神論與泛神論的教義,使這一龐大的帝國陷於今天的困境之中。

對無神論的對錯問題抱之以冷漠的態度,是比純粹的無神論更糟糕的表現,對此我們已經嚴肅地探討過。多神論與無神論在中國就像骰子上相對的兩個麵,很多受過教育的中國人都感到兩者沒有什麼對錯之分,相互之間也不存在什麼矛盾。

中國人的心靈最為可悲之處,就在於即便麵對的是最為深刻的精神原理,他們也會表現出最大的冷漠。因而不管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肉體,一個喪失心智的靈魂,還是一顆失去活力的心靈,乃至沒有絲毫秩序和沒有上帝的整個宇宙,中國人都樂意去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