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中國的現實與未來 (1)(2 / 3)

中國人並不缺乏智慧與耐心,同時具備務實和樂觀的天性,他們在這些方麵都表現得非常傑出;誠信與良知才是他們真正缺少的品質。有不少中國的官員禁不起誘惑,腐敗墮落,以為隻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因而永遠也不會為此受到懲罰。中國的官員有幾人能夠抵製來自家庭的壓力,不任用自己不稱職的親戚?隻要一想到這種來自內部的壓力所帶來的後果,恐怕任何一個中國人都會就範,對此也就不足為怪了。中國人會對建立在這樣一種現實情況下的理論上的道德作何感想呢?結合現實當中所看到的各種關係在中國行政、軍事和商業中實際占有的重要地位,我們還會對中國的看門人與警察的不忠感到奇怪嗎?

當然,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中國人的幫助來認清中國社會真實的道德現狀,盡管常會遇到他們試圖掩蓋自身與友人缺點的情況,但對本民族特性的弱點卻表現出一種坦誠的態度。中國人對自己人的描述,常常會讓我們聯想到卡萊爾所寫的《普魯士腓特烈大帝史》中的一段對話。腓特烈大帝對手下的一位督學非常寵信,時常與他談話,並對談話的內容感到非常滿意。這一天君王向他詢問道:“蘇爾澤先生,你那些學校的近況如何?你的教育事業還算順利吧?” “當然,還不賴,陛下,這幾年好多了。”蘇爾澤先生答道。“這幾年?對此應該作何理解?” “陛下,因為過去的觀念認為人生來就是惡的,因而製定了非常嚴厲的校規;但現在我們意識到這一觀念的錯誤,人生來應該是向善的,因而學校采取了較為寬容的做法。” “人性向善?”腓特烈大帝搖著他那顆蒼老的頭顱,苦笑道:“唉,親愛的蘇爾澤,看來你還未真正了解這些該死的人類。”

乍一看,中國的社會和這片大地上的許多地方一樣,風景如畫;然而一旦進入其中,就會發現其中的破敗之處,空氣中也總是彌漫著一股令人感到難聞的氣味。雖然照片被認為是“無情而公正”的,但它的這一特點並不能被中國的景致所證實,垃圾與臭氣都不曾進入它的視野,或者說是被故意漏掉的,因而中國的現狀不能通過照片被客觀地反映出來。

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會像中國那樣,放眼望去,到處都是象征幸福的“福”字。然而,很快我們就會發現,中國人的幸福確實都是“表麵文章”。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這一評判是公正的,就像有人確信亞洲沒有真正的幸福之家一樣肯定。

在研究中國社會理論和如何將理論付諸實踐這樣的課題時,總是會讓人想起中國橫跨河流的主幹道旁所樹立的石碑。將那些為修建橋梁付出心血的人的名字變成“永恒的記憶”,就是樹立這些石碑的意義。然而間隔不遠的六塊石碑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對這些具有曆史紀念意義的古物感興趣的外國人,總會向當地人詢問橋梁的所在,通常會得到這樣的答複:“哦,那個東西,好幾代以前就沒有了——沒人知道是啥時候!”

前幾年,我們在大運河上的旅程被一股逆風所阻礙。船被迫靠岸,我們隻好到岸上休息。當時正是五月份,鄉間有著非常優美的景致,農民們正忙於田間的農事。任何一個到此的旅行者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是農民辛勤的勞作將這一片廣闊的天地變得如同花園一般美好。然而通過與當地農民的交談,我們很快得知他們剛剛經曆了異常嚴酷的冬季。去年,接連的旱澇災害使莊稼顆粒無收,當地的農民忍受著饑荒帶來的痛苦——很顯然,直到現在他們還在挨餓。縣裏撥下來的救濟款根本不夠,卻還被無恥的貪官層層盤剝。窮人對此深惡痛絕,卻毫無辦法,情況一直都是這樣,一切都被“表麵文章”所掩蓋。這一年,其他地方的年景倒不錯,糧食豐產,人民能夠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