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來舉一個我稱之為“沙塵之禍”的例子。在美國西南部的沙塵風暴地區,無情的風沙經常席卷農場,奪去人的生命。生活在沙塵中的人,每日所見、所吞進的都是沙塵。這是一個人親身經曆的故事:一個年輕人,21歲就成了一家之主,他就住在沙塵風暴地區,他的父母經過與風沙和幹旱的艱苦搏鬥,最終死去。
有一天這位年輕人終於一無所有了——沒有收成,穀倉裏沒有存糧,沒有一點兒可以吃的東西。他沮喪地坐著,沙塵落在屋瓦上,突然,門被推開,他8歲的小妹妹領著她的同學走進來。
“吉米,”她饑渴地望著她大哥,“給我一角銀幣好嗎?我們要去買一些餅幹。”
吉米久久愣著不能回答——他哪裏來一角銀幣?他雙手伸進口袋,卻什麼也沒掏出來。
“小家夥,”他滿臉溫柔,“對不起。我實在沒有一角銀幣。”
當晚,吉米無法入睡,因為他的眼前一直閃現著小妹妹失望的表情。他已身處絕境——連一角銀幣都拿不出來!吉米以沉默承受一切!雙親的亡故,農活兒的勞累,被摧毀的莊稼,可恨的沙塵。拿不出小妹妹向他要求的一角銀幣——這將是最後一個不幸,它將逼迫吉米振作起來采取行動。天將破曉,他終於下定了決心。
吉米本意想做一名教師,但是父母死後,他又覺得該繼續留在家裏經營農場。沙塵像擊敗他的父母一樣又擊敗了他。必須試試其他途徑了,第二天吉米在城裏找到一份工作。為了實現他去教書的夢想,他每天借書回家,等晚上弟弟妹妹睡著後再讀。後來,他獲得當地鄉村學校的教師職位,同鄉們都很尊敬和羨慕他。
“不幸”——個小女孩向她的哥哥要一角銀幣而未果——催吉米振作並發憤圖強,逐漸擺脫困境。
要知道,理智的行動能夠減少因你所愛的人離去帶給你的痛苦。密西西比州的傑克遜有位奈麗·柯文頓太太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例子。柯文頓太太的三個孩子生病後剛剛度過危險期,醫生又告訴她,她丈夫的心髒病很嚴重,隨時有生命危險。
“我害怕極了,整日憂心如焚,”柯文頓太太在信中這樣告訴我,“我睡不著覺,沒多久瘦了15磅。醫生說,這樣下去我會精神崩潰。一天晚上我又失眠了,我問自己:‘憂愁能解決什麼問題?’第二天早上,我就著手做計劃。我丈夫善於做家具。所以我向他提出我想要一個小床頭櫃,希望他幫我做—個,他要我先設計出來給他看。第二天我向他呈上我的設計圖,隻用了幾個下午他就完成了。而且他很樂意做他的工作。於是,他又為我的朋友們做了很多件小家具。
“然後,我們把蔬菜和鮮花種滿花園。我們送最好的蔬菜給朋友,找出所有能夠給別人帶來幫助的小事來做。一有空兒,我們就坐下來,計劃、討論該往果園裏種些什麼。
“終於有一天,我丈夫突然離開了我。那時我也終於感到:過去的一年成為我生命中最快樂的一年,而不是恐懼壓抑、隨時為我丈夫去世而擔心的一年。麵對悲劇我盡了全力。”
柯文頓太太勇敢地麵對不幸,使她丈夫度過了生命中快樂而有意義的最後一年,而且為自己留下了夫妻共同參與活動和愛的美好回憶。
減輕不幸所造成的影響最保險的途徑之一,是幫助別人從而升華自己。我認識威斯康星州的一個女人,對社區居民來說,她是一個激勵人心的人物,因為她超越了個人的悲傷,帶給那些有同樣煩惱的人以安慰。她25歲的兒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陣亡。她雖然非常哀痛,卻不要別人憐憫。正如她所說:“我了解那些從不知什麼叫真正幸福的母親,有些人的子女得了痙攣性麻痹,有些人的子女精神或身體殘缺無法為國盡忠,另有許多女人渴望養育子女卻無法生育,我有過一個好兒子,他跟我度過了快樂的23年,我的餘生中擁有了23年的美好回憶。因此我必須順從上帝的意願,盡我所能幫助那些有兒子在服軍役的母親。”
她做到了,毫不厭倦地帶給有兒子在軍中服役的人和正在軍中服役的人以安慰。她精通成熟的重要方法,學會將心思和精力投入到幫助他人之中,讓自己沒有剩餘的精力再去苦思自己的煩惱和不幸。
人生不是幸福歡樂綿延不斷的旅程。它有光明也有黑暗,有高峰也有低穀,有陽光也有陰影。
煩惱不會因為我們拉高被單蒙住眼睛拒絕麵對它而放過我們,它是人生的一部分,而我們的成熟與否跟我們對待煩惱、不幸的態度有密切的關係。
不成熟的人的共同弱點之一是在出了差錯後便從戰場上退下來,躲在營帳中生悶氣,像荷馬史詩中的希臘英雄阿契裏斯一樣。驕縱的孩子在遊戲時知道自己贏不了就不再玩了。成熟的人即使在情況非常不利的時候仍然堅持繼續嚐試。
住在康涅狄格州諾威爾奇的梅爾·西蒙,給我講了一個人不因不幸而自甘墮落的故事。西蒙先生有個大學同學名叫傑克,是個熱衷於業餘戲劇表演,整天朝氣蓬勃的青年。西蒙先生說:
“傑克這人熱心腸且精力充沛。他身體裏就流著演員的血,在大學裏,他擔任所有戲劇演出的幕後工作,還能出場表演,他是年度各項表演的導演之一,在樂團中他還能勝任鼓手。畢業後,傑克來到一家電視製作公司,後來為某電視台當製作人,他還有許多其他的事業。他工作努力,積極投入,生活得很充實。
“有一天,朋友在電話中說傑克死了。他死於一種罕見的絕症,而他早就知道自己有病。上大學時,他已得知自己活不了幾年。我想到傑克的熱情、歡笑、幽默和精神,他帶給我不小的啟示——‘堅持到最後,永不放棄!”’
傑克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生活態度,能夠鼓勵所有認識他、了解他的人。他勇敢地選擇了最成熟的方式麵對難以避免的事。
在我丈夫的班裏,一個學員為我們講述了另一個與上麵類似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麥克。
1948年,21歲的麥克去參加以阿戰爭。在一次戰鬥中,他雙目受傷。痛苦瞬間降臨,但他仍能樂觀地活著。在軍醫院裏,他跟其他病人說笑,常把他應得的香煙和糖果配額分送給病友。
為治好麥克的眼睛,醫生盡了全力。一天早上,主治醫生來到麥克的病房。“你好,麥克,”主治醫生說,“我不喜歡對病人隱瞞實情,欺騙他們。麥克,你將永遠失明了。”
麥克沉默了,時間也仿佛不動了。過了一會兒,麥克平靜地說:“很好,醫生,我想我早有準備。謝謝您為我做了這麼多。”
幾分鍾以後,麥克轉頭對他的朋友說:“畢竟,我還找不出絕望的理由。我沒有了視覺,卻能聽和說、有腳能走路、還有一雙手,政府會幫助我學會一門技藝讓我安身立命。我要改變自己,迎接新的生活。”
麥克就是這樣一個人,雖然失明了,但對未來充滿憧憬,寧願為幸福奔忙,而不去詛咒不幸的殘酷。如果進行成熟測試,他將獲得滿分。我們每個人遲早都要接受這種不幸突然降臨的考驗。
任何人問:“為什麼這種事要發生在我的身上?”都隻能得到一種回答:“為何不能?”
上天不偏愛任何人。隻要是人,都難免曆經痛苦和歡樂。生活就是要教會我們,在痛苦這個民主王國,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悲傷、死亡、煩惱和不幸來臨時,國王和乞丐、詩人和農民,經曆的是同等的折磨。一些年輕人和雖不年輕但不成熟的人往往隻會怨恨憤懣,他們無法理解悲劇的產生與出生、死亡及繳稅一樣,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勵誌故事
為了一隻小蒼蠅
一隻普普通通的小蒼蠅竟決定了一場世界台球錦標賽的結果。那是1965年9月7日,紐約舉行一場台球世界冠軍爭奪賽。這場爭奪賽是在路易斯·福克斯和約翰·迪瑞之間進行的。獎金4萬美元。
這兩位都是台球壇上的奇才,觀眾們在靜靜地觀察著比賽的進展,路易斯·福克斯得分已遙遙領先。他隻要再得幾分,這場比賽就將宣告結束。
這時賽廳裏的氣氛十分緊張,福克斯洋洋自得準備做最後幾杆漂亮的擊球,約翰·迪瑞沮喪地坐在一個角落裏,他的敗局似乎已定。
突然,在那死一般沉寂的賽廳裏出現了一隻蒼蠅,嗡嗡作響,它繞著球台盤旋了一會兒,然後叮在了主球上。路易斯·福克斯微微一笑,輕輕地一揮手,趕走了蒼蠅,他又盯著台球,準備擊球;可是這隻蒼蠅第二次來到台盤上方盤旋,而後又落在了主球上。於是,觀眾中發出一陣緊張的笑聲。福克斯又輕噓一聲將蒼蠅趕走了,他的情緒並沒有因為這種幹擾而波動。但是這隻蒼蠅第三次又回到了台盤上。這次沉寂被打破,觀眾中發出一陣狂笑。原先冷靜的路易斯·福克斯這次再也不冷靜了。他用球杆去趕那蒼蠅,想把它趕走。不料,球杆擦著了主球,主球滾動了一英寸。蒼蠅是不見了,可是由於福克斯觸擊了主球,他就失去了繼續擊球的機會,約翰·迪瑞充分地利用這一幸運的機會,長時間的連續擊球直到比賽結束。迪瑞奪得了台球世界冠軍,並拿走了4萬美元獎金的大部分。
在前進的道路上,要保持冷靜和積極正確的心態,緊緊把握住自己的主要目標,不要讓無關緊要的東西幹擾你。
卡耐基智慧金言:沒有一種勝利比戰勝自己及自己的衝動情緒更偉大,因為這是一種意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