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思勰

賈思勰像生卒年不詳,齊郡益都人,我國古代傑出的農業科學家,北魏時期人,當過高陽郡的太守。他所著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麵、最係統的農業科學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農業科學著作之一。這部著作成書於533~544年,總結了黃河流域的農業生產經驗,內容涉及土壤工作、栽培技術、選種留種技術、畜牧獸醫、桑蠶技術、農產品加工儲藏、野生植物的經濟利用等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麵,並包含著豐富的植物學知識,是對我國農業技術的一次重要的總結和發展。賈思勰在我國農業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推陳出新的重要作用。

孫思邈

孫思邈像(約581~682)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唐代傑出的醫學家。他一生不圖名利,堅持在民間醫傷治病,用畢生精力寫成了兩部醫學巨著《急備千金方》和《千金翼方》。在這兩部著作中,他第一個主張把婦科、兒科從醫學中獨立出來,並賦予了相應的內容。他最早重視采藥的季節,並把各地所產的各種藥材列出來,以供人們按時采集。鑒於他對醫藥學做出的巨大貢獻,後人稱他為“藥王”。這兩部書集當時和前代醫學之大成,在我國醫學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此外,孫思邈在化學領域也做出了很大貢獻,他寫的《丹經內伏硫磺法》最早記錄了黑火藥的配方。

僧一行

(673~727)本名張遂,陝西巨鹿人,唐代傑出的天文學家。他年輕時出家當了和尚,一行是他的法名。唐玄宗開元五年(717),他從隱居的荊州當陽山佛寺來到京都長安,充當唐玄宗的顧問,直到去世。在長安的10年中,他主要致力於天文研究和曆法改革,在天文、曆法、數學以及儀器製造方麵做出了突出貢獻。《大衍曆》是僧一行最重要的成就。這部曆法正確地掌握了太陽在黃道上運行速度變化的規律,創造了不等距間的二次內插公式。《大衍曆》還把過去沒有統一格式的曆法科學地歸納成7個部分,使得這部曆法內容係統、結構合理、邏輯嚴密,一直到明代都還在沿用。此外,僧一行還組織了世界上第一次大規模測量地球子午線的活動,並製造了觀測日月星辰位置和運行情況的黃道遊儀,和用水力驅動模仿天體運行的水運渾天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