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弓
弓也是人類發明的。據說最早的弓是非洲人在3萬年前發明的,在西亞、非洲、歐洲都留下了早期人類使用弓箭的壁畫。但中國最早的弓箭實物是山西朔州峙峪出土的約28945年前的石鏃。可見弓跟投矛器一樣,很可能也是人類不約而同的發明。
弓是人類發明的第一種專用射擊兵器,跟可以作為矛進行肉搏的投槍不同,當弓失去箭鏃的時候,它就不能發揮任何殺傷作用了。但它的射程是投槍所不能比的。這種射程為人類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在敵獸或敵人的近戰武器發揮作用之前,就傷害乃至殺死對方。並進而發展出不接近敵獸或敵人就將之殺死的各種戰術。從心理上說,弓第一次給予人類不冒風險就殺死敵獸或敵人的手段,另一方麵,敵獸或沒有弓箭的敵人,被傷害的可能性卻大大增加,甚至可能陷入還不了手的絕望境地,這是一種巨大的心理作用。
直到今天,自己不冒風險就殺死敵人,仍是軍事學孜孜不倦追求的極重要目標。從戰術上說,弓箭使人類的殺傷範圍空間增大,超越了所有其他動物——包括其他人科動物——以及沒有弓箭的其他人。這就提供了創建新戰術的可能性並極大的提高了選擇戰術的靈活性。
最早裝備弓箭的文明國家是埃及、古王國時期埃及軍隊的主要兵器就是戰斧和弓箭。當時的箭鏃還是石製的,不久逐漸被銅鏃取代。第五王朝的埃及人稱周邊民族——努比亞人、利比亞人、亞洲人為“九弓之民”,可見這些民族也早就裝備了弓箭。最早的文明國家中,以薩爾貢一世的弓箭手隊為著名,當時這支部隊令周邊敵人聞風喪膽。其他文明國家和野蠻部落也都裝備了弓箭——隻少數例外,如澳洲人和阿留申人。
最早的弓非常簡單,無非是用單片的木材弓身,綁上繩索即成,箭也不過是一段削尖的木杆,至多綁上石鏃。但是弓的製造和使用原理在曆史上始終未變——弓身選用有彈性的材料,能夠彎曲變形而不折斷,再用堅韌的弦把它牽緊。當用力拉弓弦時,弓身與弓弦改變形狀,產生勢能。把弦猛然鬆開,弓身與弓弦複原,這個過程極其短促,於是箭支就快速地向前飛去。老話說得好,簡單就是美。利用“勢能轉化為動能”的機械學原理和廉價易得的原料,弓箭就能夠提供有效的遠程打擊力量,這使它戰勝諸多競爭者,成為古代最成功的射擊兵器。就綜合性能而論,甚至超過早期的火槍。
弓身隻用一種主要材料的,稱為單體弓,人類早期弓箭都屬於這一類;用相同或相似材料幾層疊合或數段拚接而成的弓,稱為合成弓或疊片弓,著名的英國長弓就是代表;弓體由若幹性質不同的材料構成,最典型的配置是木和動物的肌腱或角搭配。這種弓就非常多,不用舉例了。根據中國《考工記》的說法:製造複合弓所需的材料有6:幹、角、筋、膠、絲、漆。製造起來非常耗費工時,據民國時代成都長興弓鋪製弓工藝,製成一張良弓,從備材到完成,需要3個整年。具體的製作方法,《考工記》中有詳細的記載。
大體上,人類製弓技術的發展,是從單體弓,到合成弓,到複合弓。當然與文明國家隔離的野蠻部落隻能是始終使用單體弓了。除此之外在文明地區中始終主要使用單體弓和合成弓的隻有歐洲人。早在《荷馬史詩》中就有製造和使用角弓的段落;後來的斯基泰人複合弓又在歐洲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希羅多德的《曆史》中也介紹有阿拉伯的複合弓;歐洲國家的對手波斯、印度、帕提亞、薩珊波斯都有複合弓;但歐洲人卻始終沒有在自己的土地上普及這種武器。其原因也令人費解。可能是歐洲文明國家盔甲的優良,遏製了射擊兵器的發展;可能歐洲缺乏複合弓所需的角材;也可能歐洲的堅韌木材使得單體弓的性能足以跟複合弓媲美;又或者歐洲的對手大多是些精於騎射的民族,這些民族在馬上射箭,必然造成射速降低和射程減少,從而使複合弓對單體弓的優勢進一步削弱。從而使歐洲人缺乏改進武器的緊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