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2 / 2)

實驗室內的響動,引起了老師的注意。老師從窗口望去,範特霍夫正在那兒專心致誌地做實驗呢。這太危險了!老師怕範特霍夫在驚慌中出危險,沒有驚動他,繞到門口,悄悄把門打開。範特霍夫目瞪口呆地站在那裏,就像剛從夢中驚醒。這位老師知道範特霍夫平時是個勤奮好學又尊重老師的學生,沒有嚴厲批評他,隻是平靜地製止了他的探索行動。後來,老師把這件事告訴了範特霍夫的父親。

範特霍夫的父親從這件事中得知兒子很喜歡化學,於是就在家裏騰出一間房子當工作室,專門供兒子做化學實驗。從此,範特霍夫開始擁有自己的小實驗室。他用積蓄的零用錢購買了各種實驗器具和化學試劑,課餘時間開始自由地從事自己喜愛的化學實驗。

父母並不想讓他成為一個化學家,而想把他培養成一名工程師。範特霍夫進入了荷蘭的台夫特工業專科學校學習後,主教化學課的奧德曼教授推理清晰,論述有序,很能激發起同學們對化學的興趣,範特霍夫在奧德曼教授的指導下進步很快。範特霍夫畢業後說服了父母,還是選擇了化學專業。他來到德國波恩,在著名化學家凱庫勒的實驗室工作,並在這裏獲得了博士學位。

範特霍夫的兩篇著名論文《化學動力學研究》和《氣體體係或稀溶液中的化學平衡》使他獲得了首屆諾貝爾化學獎。借助妻子之手的X射線發現者倫琴

倫琴(1845—1923),德國物理學家。因對倫琴射線(X射線)的發現與研究,獲得第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

倫琴出生在德國魯爾的一個小鎮。父親經營著一個已祖傳四代的紡織品商店,到了倫琴父親這一輩,生意一天比一天興旺,女主人又善於持家,家境逐漸富裕,在鎮上頗有名望。

小倫琴非常淘氣,與其他的同齡孩子相比,並沒有什麼特別出眾的地方,隻是手巧一些。老師見到他父親時會禮貌地說:“您家的孩子,性格好,聰敏,將來會有前途的。”老倫琴對兒子最大的期望就是繼承祖傳的商店,所以對老師的客套話心滿意足。

小學畢業後,父親想要小倫琴留在鎮上,讀完中學就繼承家業。倫琴母親強烈反對。她一心想要兒子見世麵,將來有個好前程。倫琴沒有那麼多的考慮,但是對離開家鄉,他感到新鮮有趣。

在外祖父家,倫琴進了頗有名氣的烏得勒支中學讀書。正規的學校教育不僅豐富了倫琴的知識積累,更激活了他的思想。倫琴腦子裏的問題越來越多,想動手做些什麼的欲望也越來越強烈。倫琴迷上了機械製造,整天和一堆零件泡在一起,並夢想著當科學家。他開始學著用科學的方法來思考:光為何能穿透,為何又能被遮擋?水為何成為蒸汽,為何又成為窗上的冰花?他覺得知識不夠用了。倫琴帶著許多問題進入了大學,又帶著更多的問題開始了研究。祖傳的店鋪早已被扔在腦後。

1895年的一天,倫琴用克魯斯管做實驗時,發現熒光板能發出熒光。他用紙和書本遮住熒光板,熒光板仍然發光。使倫琴更為驚訝的是,當他把手放在熒光板前時,熒光板上留下了手骨的陰影。倫琴認為從克魯斯管中放出的是一種穿透力極強的射線,並把它命名為“X射線”(因為倫琴並不明白這種射線的本質,故用未知數符號X來命名)。倫琴製成了第一個X射線管,並發表了一係列研究論文,但是無人信服。為了證實自己的發現,倫琴說服了妻子,用這種射線拍攝了妻子的手。這張顯示出手部骨骼結構的照片立即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