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毛的遺產(1)(1 / 2)

第十九章 毛的遺產

成為革命者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距離湖南省省會長沙市東南50公裏的韶山村,他的父親是個中等家境的農民,有1.2公頃土地。在毛的童年時代,他父親以辛勤勞作,成了“富裕”農民(按1950年土地改革時的標準)。55毛6歲開始在父親的農田上勞動;8歲到13歲,他利用早晚時間幹活,白天在本村的小學讀書。然而父親認為花太多的時間讀書沒有必要,13歲起,毛便成了農民。

一部書改變了這位年輕農民的生活軌跡。這是一位改革者在19世紀最後幾年中完成的著作,它以憂心忡忡的言語告誡人們,如果中國人不能夠克服自己的弱點,沒有能力抵禦外來的侵略,那麼中國的前途命運就會受到威脅。這部書喚起了毛繼續學習的願望。由於父親不支持,16歲的毛於1910年離開家鄉,去了附近的縣城。通過聽課,主要是靠在圖書館的自學他繼續完成著學業。最終他的父親相信了,接受教育有前途,可以掙更多的錢。毛讀完了長沙的師範學校,1918年,即24歲時畢業。接著他去了北京,在北京大學圖書館作了一名助理館員的職位。館長是李大釗,《新青年》報的編輯,後來成了共產黨北京支部的創建人。在北大圖書館工作期間,毛見到了許多“五四運動”的優秀知識分子,但他們卻並沒有留意這位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毛在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回憶時說道:“我試圖與他們談論政治和文化方麵的問題,但他們都非常忙,他們沒有時間聽一位有南方口音的圖書館助理說話。”56

1919年初,毛回到湖南,1920年擔任了長沙一所學校的校長。當時他的主要任務是在湖南建立共產黨組織,就此開始了他日後成為世界曆史上偉大革命家之一和被神化的中國統治者的政治生涯。

新中國的締造者

毛自己習慣於與第一位皇帝和國家的締造者秦始皇比較。同秦始皇一樣,毛統一了中國,建立了一個絕對權威統治下的嚴格的中央集權國家;同他一樣,為了達到目的,隻要認為是必要的,毛從不畏懼權勢和暴力。

中國官方對毛的評價是將毛的經曆分為兩部分:從1934/35年的長征到1956年黨代會的召開和從1957到1976年。第一個部分是輝煌的時期:延安時期偉大的革命家和理論家,抗日戰爭的鬥士,蔣介石的戰勝者,國家的締造者。第二部分是“失去的20年”:開始於1957年的“反右運動擴大化”,後來錯誤地將矛頭指向了所謂的黨內右傾分子,又經曆了“大躍進”的災難,最終以“文化大革命”的混亂而結束。在這個時期,好的階段是1962到1965年,當時劉少奇和鄧小平在“大躍進”後重新恢複了中國的經濟。

毛最嚴重的“錯誤”被認為是發動了“文化大革命”。它不同於“大躍進”,這場革命的犧牲品不是農民,而是黨的幹部;和“大躍進”的不同之處還在於,那些黨的幹部對那場“文化大革命”不負任何責任。“文化大革命”罪行的真正責任要歸咎於所謂的“四人幫”,他們利用了毛的錯誤,在他的背後做了許多壞事。

1981年,中央委員會在《關於黨內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中做出了公開的評價,認為毛的功績是“第一位的”,他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的錯誤是“一個偉大的無產積極革命家所犯的錯誤”。鄧小平本人在同意大利女記者奧裏亞娜?法拉奇的一次談話中對毛的功過評價為“七分成績,三分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