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故事】
將相和
藺相如是趙國的相國,大將廉頗心裏對他很不服氣,決定找機會羞辱藺相如一番。藺相如知道後,處處躲著廉頗。
有一天,藺相如帶門客出去,看見廉頗的車迎麵而來,他忙將自己的車退進小巷讓廉頗的車過去。藺相如的門客埋怨藺相如不該膽小怕事。
藺相如說:“我並不是怕廉將軍,秦國之所以不敢侵犯趙國,就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在,倘若我與廉將軍不和,秦國定會趁機來犯,所以我情願忍讓廉將軍。”
藺相如的話傳到廉頗的耳朵裏,廉頗感到無地自容。
一天,廉頗裸著上身,背上綁了一根荊條前來謝罪,兩人都激動得流下了眼淚。
無心非,名為錯
無心①非,名為錯;
有心非②,名為惡。
【注釋】
①無心:無意間。
②非:錯誤。
【心得】
不是有心故意做錯的,稱為“過錯”;若是明知故犯的,便叫作“罪惡”。
【故事】
割發代首
三國時,曹操為了使經濟快速發展,實行屯田政策。他看著成熟的麥子,為了使莊稼不遭破壞,於是下令:“嚴禁毀壞麥田,違者殺頭。”
過了一些日子,曹操率兵去打仗。曹操騎著馬,走在田間路上。忽然,從麥田裏飛出一群小鳥,驚得曹操的馬四處亂跑,踏壞了一大片麥田。曹操請軍法官治他的罪,軍法官十分為難。曹操說:“我身為主帥,不能自殺,就把我的頭發割下來代替砍頭吧!”說完,用寶劍割下自己的頭發,交給軍法官示眾。
將士們見曹操如此嚴格要求自己,對曹操很佩服,自此以後,士兵們個個都格外
遵守軍紀。
過能改,歸於無
過①能改,歸於無;
倘掩飾,增一辜②。
【注釋】
①過:錯誤。
②辜:罪。
【心得】
如果犯了過錯能勇於改正,就會越改越少,漸漸歸於無過;如果故意掩蓋過錯,那反而又增加一項過錯了。
【故事】
除害英雄周處
周處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沒有人管教,他就四處遊逛,也不去讀書學文,隻是喜歡和人打架鬥毆,鄉親鄰居們都怕他,把他和南山上的猛虎、長橋下的惡蛟並稱為當地的“三害”,可他自己卻還不知道。
後來,當周處知道別人對他的看法後,心理非常難過,他說:“這有什麼難,我會將‘三害’一齊除掉!”
周處回到家裏,拿上寶劍,背上弓箭,殺了老虎,除了惡蛟,鄉裏的鄰居們認為周處和惡蛟拚了個兩敗俱傷,“三害”都除掉了,大家都很高興。
第四天,周處回到鄉裏,對大家說:“‘二害’都除了,我從今天起,改過從善,決不讓鄉親們失望!”
凡是人,皆須愛
凡是人,皆須愛;
天同覆①,地同載。
【注釋】
①覆:遮蓋。
【心得】
對於大眾要有關懷愛護的心,人與人之間應該和睦相處,因為我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塊土地上。
【故事】
孫叔敖埋蛇
孫叔敖小時候,有一次外出,突然有一條兩頭蛇出現在麵前,孫叔敖大吃一驚,便將它殺死埋掉了。
他回家後一見到母親,就哭了。母親問他為什麼哭,他回答說:“看見兩頭蛇的人必死無疑,我外出時見到了它,所以才哭。”
母親說:“蛇現在在哪裏?”
他回答說:“我擔心別人見到它,已經把它殺死埋掉了。”
母親說:“暗中積德的人,必然會有公開的回報。你不要有任何憂慮!”
孫叔敖成人之後,擔任了楚國的令尹。
行高者,名自高
行①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②高。
【注釋】
①行:品德、品行。
②貌:相貌。
【心得】
品行高尚的人,名聲自然高;人們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並不是看他的外貌是否出眾。
【故事】
晏子出使楚國
春秋時,齊國相國使臣晏子訪楚,楚靈王得知晏子身材矮小,決定戲耍他一番。他下令緊閉城門,隻在旁邊開一個五尺高的小洞,讓晏子進來,晏子說:“到狗國去才鑽狗洞,請問你們大王,這是什麼國?”楚靈王無話可說,討了個沒趣,隻得打開城門迎接晏子入城。
臨到設宴招待時,忽然有三四個武士,捆著一個齊國囚徒從殿下走過。
晏子說:“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但是,到了楚國就變成了竊賊,這也許是由於水土不同而造成的結果。”
楚王聽了晏子的回答後,稱讚晏子說:“早聽說你博學多才,善於應對,今日寡人目睹,果然名不虛傳,令人敬佩。”
才大者,望自大
才大者,望①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注釋】
①望:名望。
【心得】
才能大的人,聲望自然大,人們所欣賞佩服的是他的真才實學,並不是看他是否會說話。
【故事】
說大話的王昭遠
五代時期,後蜀有個叫王昭遠的統帥,平時他常以諸葛亮自比,總吹噓說:“隻要我坐在太平車上指揮著大軍,沒有打不勝的時候,定能一統天下。”
公元961年,北宋派大軍攻打後蜀。後蜀皇帝非常著急,這時王昭遠主動提出願帶兵抵抗,皇帝見他如此自信,就高興地答應了。
平時誇誇其談、吹噓自大的王昭遠在戰場上指揮失誤,使後蜀的軍隊一潰千裏,王昭遠自己也做了宋軍的俘虜。他的自比諸葛亮要一統天下的大話,也成了曆史上的笑柄。
己有能,勿自私
己有能,勿自私;
人所能,勿輕訾①。
【注釋】
①訾:詆毀,指責。
【心得】
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別人有才華,應該多加讚美肯定,不要因為嫉妒而貶低別人。
【故事】
重才輕仇
祁黃羊是春秋時晉國的大夫,有一天,晉平公把祁黃羊召進宮,問他:“南陽縣還缺個縣令,誰可以勝任呢?”祁黃羊想了想,說:“解狐去比較合適。”
晉平公知道解狐平時與祁黃羊有點不和,就說:“解狐不是與你有仇嗎?你怎麼推薦他去當縣令?”祁黃羊說:“您問的是誰可以去當南陽縣令,又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
晉平公點了點頭,說:“好吧!”於是就派解狐去當南陽縣令。解狐到了南陽,把南陽治理得很好。
後來,孔子聽說了這件事,說:“祁黃羊的話說得太好了!舉薦人才不回避跟自己有仇的人,真是公而忘私啊!”
勿諂富,勿驕貧
勿諂富,勿驕①貧;
勿厭故②,勿喜新。
【注釋】
①驕:在別人麵前驕傲自大。
②故:故舊,老朋友。
【心得】
不要去討好、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貧窮人的麵前表現出驕傲自大的樣子;不厭惡、不嫌棄老朋友,也不要一味喜愛新人新朋友。
【故事】
荀巨伯探友
東漢桓帝時期,有個叫荀巨伯的人一向恪守信義。
有一次,荀巨伯得知遠處郡城的一位朋友得了重病,便趕去探望。沒想到進城後,街上空無一人,荀巨伯來到好友住處,見好友躺在床上,麵色慘白。朋友看到荀巨伯便說:“胡人馬上就要來攻城,你趕快離開吧!”
荀巨伯卻要留下照顧他。胡人進城了,問他們為什麼不跑。
荀巨伯說:“我是來探望朋友的,朋友得了重病,我不能扔下他不管。我寧願代朋友一死,隻求你們不要傷害我的朋友。”
胡人聽後說:“我們這些沒道義的人,卻侵入了這樣一個有道義的國家!”於是,胡人撤回了軍隊,全城因此得以保全。
人不閑,勿事攪
人不閑,勿事攪①;
人不安,勿話擾②。
【注釋】
①攪:打擾。
②擾:幹擾。
【心得】
別人有事,忙得沒有空暇時,就不要打攪;別人心裏焦急不安時,就不要用閑言碎語幹擾他。
【故事】
聰明的曹衝
曹衝是三國時期曹操的小兒子。他不僅聰明過人,而且極有同情心。
曹操心愛的馬鞍,放在倉庫裏被老鼠咬了一個小洞,管倉庫的官吏十分害怕。他把自己綁起來到曹操那裏請罪。此時正好遇上七歲的曹衝,曹衝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便讓庫吏回去了。
曹衝找出小刀,在自己穿的單衣上一連割了幾個小窟窿,然後穿上這件破單衣,來到曹操麵前。曹操見他一臉的不高興,就問是怎麼回事,曹衝說自己的衣服被老鼠咬了,會遭晦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