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生活調節免疫係統1(1 / 3)

第六章生活調節免疫係統1

一、生活提高免疫力的主要種類與方法

1搓揉腳心法提高免疫力

人體足部共有94個穴位,這些經絡穴位聯係著五髒六腑,重要髒器在足部都有相應的投影集中區,幾乎彙集了人體全部器官信息。搓揉足部能刺激足部穴位,可增強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增加免疫力。

每天晚足浴水隻需浸過腳背,水溫38~45℃,連洗帶泡,片刻水涼後可逐漸加入熱水,使水溫保持恒定,一邊浸泡兩足一邊相互搓動,每次持續10~20分鍾。現代醫學認為:熱水能刺激腳上豐富的神經末梢,使之反射到大腦皮層,達到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調節組織器官功能,加強新陳代謝,增強人體免疫力。

2幹淋浴法提高免疫力

幹淋浴即“全身按摩”。幹沐浴能使人體氣血流暢,肌膚光瑩。一般全身按摩是從頭頂百會穴開始,順次為麵、肩、臂、胸、腹、背、腰、腿、腳。按摩的生理作用:一是調節神經功能,使神經係統的興奮與抑製過程達到相對的平衡,從而起到治療作用,如頭痛、牙痛可在相應的合穀穴進行按摩即可止痛;二是增強機體抵抗力,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體質增強,防治諸多疾病;三是疏筋活絡,對扭傷、挫傷、疼痛血腫、止痛消腫療效明顯;四是促進血液循環,激活組織細胞的活性,促進新陳代謝,排除堵塞廢物,增加皮膚組織細胞的營養供應,保養皮膚變美。

3半身浴法提高免疫力

所謂半身浴就是長時間地浸泡下半身,洗“半身浴”的好處就在於變熱的血液可以在體內反複循環。其操作要點是:將浴盆內的水溫用溫度計測量,調至37~39℃;浸泡到肚臍部位;浸泡30分鍾以上。在37℃水溫中浸泡的人血壓和心跳穩定,這是因為,副交感神經處於最佳狀態,整個身心得到了放鬆。

浸泡到肩部的“全身浴”效果理應更好,為什麼隻浸泡下半身?因為浸泡到肩部,身體大概要承受56千克的水壓,水壓會給心髒帶來負擔,心髒是頂著水壓輸送血液。此外,肺部受到壓迫,會造成呼吸紊亂。心髒不好的人和老年人不宜洗“全身浴”。

4現代刷身法提高免疫力

現代刷身養生法,指用已經使用過的橢圓形棕刷子摩擦全身,以求健身益壽。具體實施方法:先脫去衣服,用舊棕刷子由左小腿、右小腿、左手、右手、左大腿、右大腿、左臂、右臂、臀部、背脊、腹部、胸部,順次摩擦,擦至肌膚微熱,並呈現出淡紅色為止。夏季可先用水淋濕刷子,輕輕用冷水摩擦。摩擦完後,應立即穿上衣服,防止感冒。每天早晚各1次。刷身養生法,與中醫按摩、推拿、刮痧等方法近似,有增強血液循環、醒神益智、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促進毛發生長等效果。

5按摩長壽穴法提高免疫力

每個人都有兩個最重要的穴位:一個是“湧泉穴”,一個是“足三裏穴”。若能充分利用這兩個“資源”,不僅能身體健康機體免疫功能增強,還能達到延年益壽。

湧泉穴是腎經的一個重要穴位,經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筋壯骨之功。湧泉穴位於足底,在足掌前1/3處,屈趾時凹陷處便是。具體方法是這樣:每晚睡前,盤腿而坐,用雙手按摩或屈指點壓雙側湧泉穴,力量以該穴位達到酸脹感覺為度,每次50~100下。

足三裏穴位於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蓋住自己的膝蓋骨,五指朝下,中指盡處便是此穴。足三裏穴是胃經的重要穴位。眾所周知,胃是人體的一個“給養倉庫”,胃部的食物隻有及時的消化、分解、吸收,人體的其他器髒才可以得到充足的養分,人才能身體健康精力充沛。以指關節按壓足三裏,不但能補脾健胃,促使飲食盡快消化吸收,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還能消除疲勞,恢複體力,使人精神煥發,青春常駐。

除了湧泉穴和足三裏穴之外,按摩、揉捏三陰交、合穀、曲池、內關、委中承山、太溪也能調節內分泌,平衡免疫係統,健脾益腎,起到抵抗疾病的作用。

6腹式深呼吸法提高免疫力

腹式呼吸法也稱深長呼吸法,簡稱“深呼吸”,是以隔肌大輻度地升降和腹腔的擴大與收縮的呼吸方法。“吸”氣尤如在聞花香,“呼”氣恰似在喊船過河。此種呼吸術可清理髒腑內的濁氣,補益髒腑。腹式呼吸可提高人體的攝氧能力,肺泡通氣量大,人體氧的攝入量增加,從而改善全身各氣管組織的氧供應。橫隔膜的上下往返運動,使胸腹肌內毛細血管收縮和舒張,極大地促進血液循環,使髒腑器官的功能得到改善,從而增強人體機能和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科學睡覺法提高免疫力

睡眠是生命活動的一種生理現象,是中樞神經係統產生的一個主動性抑製過程,能對大腦皮質細胞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使其免於破壞和衰竭,使人的精神和體力得到很好的恢複。人每天所需要的睡眠時間,一生中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年齡、工作情況的不同而發生變化。一般地說,新生兒每天約需睡20小時,兒童為12~14小時,成年人為7~9小時,老年人為6~8小時。可見,睡眠的時間會因為人的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

人在睡眠時,體內會產生一種被稱為細胞酸的睡眠因子,可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細胞活性強、肝髒功能增強,從而將侵入體內的細菌性病毒消滅。因此,睡眠對機體免疫功能十分重要。

1宜黑暗無光亮,忌睡臥對燈光,使心神不能安定,不易入睡,且易醒。

2環境宜安靜,空氣宜新鮮,睡前臥室要通風。

3宜向右側臥,上下肢呈半屈曲狀。

4宜養成固定的“睡眠節奏”,定時就寢,按時起床。長期堅持,到時候就會條件反射,自然發困想睡了。

5睡前忌生氣或情緒過於激動。因為情態的變化會引起氣血的紊亂,從而導致失眠,甚至疾病。

6睡前忌飲茶或喝咖啡。這些飲料含有興奮中樞神經係統的咖啡堿,會影響睡眠。

7睡臥忌對火爐。臥時對著火爐,易受火氣蒸犯,令人頭重目赤,或患痛腫瘡癤,並易患感冒。而且由於溫度高,在入睡後易將被子撩開,反而會著涼。

8睡眠忌憂慮。睡時一定要專心安穩地睡,不可想事。如果睡下後東想西想,思前想後,不但會失眠,而且對身體的損害會比白天更大。古人去:先睡心,後睡眼。這是睡眠的重要秘訣。

9睡前忌看情節節奏緊張的電影、電視或小說,情緒要穩定,思想要平靜。

10睡前宜用溫水洗腳。溫度40℃~50℃,約20分鍾左右。這樣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消除全身及足部疲勞,對睡眠有幫助。

11室溫忌太高,宜稍有涼意。

12枕頭忌太高。因為太高的枕頭使頭頸過分向前曲屈,影響椎動脈對腦的血液供應易產生頸椎病。但患有心肺疾病的病人和心肺功能較差的老年人,枕頭可墊高一些,甚至可取半臥位的姿勢,因為抬高了上半身之後可減輕心髒的負擔。

13睡前宜適當活動。在睡前15~20分鍾的時間裏,如做一些保健操或散步,都可幫助睡眠。

14被褥宜輕軟,忌蓋厚被。因為厚被的重壓使腦血壓增高,容易引起中風;厚被重壓在胸部,妨礙呼吸,使人無法入眠,易引起情緒煩躁,使血壓升高。

15睡覺時枕頭邊應放手電、手帕、便紙、水杯、小暖瓶、痰盂等,便於夜間急用。夜尿多的人,應在床旁放置尿壺或便盆。

16睡前應盡量少飲水,因為夜尿增多也會幹擾睡眠。

17晚餐忌過飽,睡前忌進食。過飽的晚餐和臨睡前進食都容易增加胃腸的負擔,既影響入睡,又傷害身體。如果臨睡前感到饑餓,可進少許食物,稍事休息一段時間再就寢。

18臥處忌當風。因為人入睡之後,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降低,最易受風邪的侵襲。

19被褥、枕頭宜常曬。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殺滅多種細菌和微生物,起到消毒作用。曬時可用力拍打,既拍去了灰塵,也可大大減少被褥上的病菌。再則,陽光暴曬過的被褥和枕頭蒸發了潮氣,變得又幹燥又鬆軟,空隙中充滿了空氣,蓋在身上使人舒適暖和,幫助人更快入睡。

20睡衣(內衣)宜柔軟寬大,睡時要解開衣領扣。

8克服失眠法提高免疫力

精神催眠

腦子要空,精神放鬆。睡了睡了,“一睡了之”。不要帶著思想負擔去睡眠,這是催眠的前提條件。

靠安眠藥入睡的長期失眠者,最好在睡前不看書報和少想問題,在室內外活動一陣子再上床休息。還要安排最佳時間催眠。如果是腦力勞動者,想爭取更短的睡眠時間和最佳睡眠效果,那麼最好將睡眠時間安排在晚上10點至淩晨兩點半,因為這段時間激素水平和體溫下降,各種生理功能處於低潮。

飲食催眠

如果想睡得香甜,請在睡前先用溫水洗腳,然後喝一杯熱牛奶或40克糖製品,以增加體內胰島素的分泌,幫助氨基酸“進駐”肌肉細胞,促進更多具有催眠作用的色氨酸進入細胞,從而使睡眠深入持久。

津液催眠

如果由於精神緊張或情緒興奮難以入睡,請取仰臥姿,雙手放在臍下,舌舔下齶,全身放鬆,口中生津時,不斷將津液咽下,幾分鍾後,便可進入夢鄉。

眼球看眉梢催眠

眼球使勁地看自己的眉,堅持10來秒鍾,眼疲自閉,可快速入睡。

疲勞催眠

睡前進行較大活動量的體育運動,然後,洗個熱水澡或用熱水燙腳。還可用健身球催眠。健身球在手掌中旋轉時,能起到疏通經絡,調整氣血的作用,可消除疲勞,使血壓恢複正常,改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