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那麼,在使用細節觀察法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第一,要明確仔細的、周密的思考來源於對細節的觀察。沒有對細節的觀察,就沒有仔細的思考,就不可能有許多重大的發現。

有一天,伽利略隨著人流來到比薩大教堂做禮拜。他認為這種祈禱既單調又無聊,便不時地抬頭環顧四周。忽然他注意到懸在屋頂上的吊燈,被風掀動,輕輕地搖擺著。伽利略暗想:吊燈每次擺動的速度越來越小,擺動的時間不是越來越短嗎?那時還沒有表,他就按照自己的脈搏,一遍遍地測量吊燈擺動的時間。“啊!真奇怪!吊燈每擺動一次的時間完全一樣。”他驚奇地叫起來,周圍的教徒向他投來責備的目光,他既興奮又奇怪,便飛快地跑回家,用繩子係著石頭進行實驗,經過一夜的實驗,得出同樣的結果:擺動的周期與擺錘的輕重和幅度無關,僅與擺長有關。這就是今天物理學上的“擺的等時性定律”。

比薩大教堂的吊燈不知擺動了多少年,看到的人不知有成千上萬,但為什麼隻有伽利略從中發現了“擺的等時性定律”呢?主要原因是別人隻是觀察到風吹著吊燈擺動,而伽利略觀察到的不止於此,他還觀察到吊燈每次擺勸的時間周期與擺動的幅度大小和吊燈臂的長短之間的關係等這些細微之處,從而有了一個成功的發現。這裏,伽利略用的就是細節觀察這種動腦方法。

第二,在動腦思考問題時,要注意觀察問題的每個細節。不僅要考慮每個事物的正麵,還要考慮它們的反麵;既要注意思考一件事物的表麵,又要注意思考它們的內涵。特別是在得到部分好處和利益時,應該及時想到為此失去哪些東西。

從前有個富商,由於家大業大,怕有人偷盜,便雇了一名更夫替他巡夜看守。一天晚上,更夫夢見一群匪徒攔路搶劫他主人的財物,醒來後馬上把這個不祥之兆告訴了富商。後來,富商出門時改道而行,一路平安到達目的地。而在他原先要通過的道路上,碰巧真的發生了強盜攔路搶劫的事故。更夫知道了十分高興,便來到主人跟前領賞,富商給了他一筆賞錢,隨後又把他解雇了。

這是因為更夫在晚上要巡夜看守,怎麼能睡覺做夢呢?這說明他並不忠於職守。雖然這次他碰巧讓富商免遭搶劫之災而保住了小財,下次他貪睡時很可能有強盜會搶去富商更多的財物。富商用的就是細節觀察法。

而這個更夫並沒有仔細思考,隻注意表麵——救了主人,但忽略了內涵——不忠於職守。所以他被主人解雇了。

再來看一個商業上的事件:

華清家電商場坐落在我國北方某大城市的市中心。經理陳某,42歲,可謂是年富力強。該商場也是這個城市最大的經營家用電器的商場。

某年8月4日上午,設在我國南方某特區的一家中外合資的萬達貿易公司的兩名推銷員,來到華清家電商場推銷一批家用電器。在他們帶來的樣品中,有一台香港產的家用B型冷暖風機,引起陳經理的極大興趣。這種冷暖風機當時在國內市場上還未見蹤影,並且它的功能確實不錯。按左邊的電鍵,吹出來的是冷風;按右邊的電鍵,吹出來的是熱風。因而把它置於臥室之內,在炎熱的夏天可以用於降溫,在寒冷的冬天則可以用於取暖。當陳經理得知這種冷暖兩用風機對方隻提出按每台200元人民幣的批發價索價時,不禁喜出望外。因華清家電商場所在的城市地處我國北方,冬季十分寒冷,但夏季中的白天氣溫卻與南方城市相差無幾,陳經理想購進一批萬達貿易公司前來推銷的這種功能新、價格廉的冷暖兩用風機,以作零售。於是就在當天,雙方便簽訂了一份書麵的購銷合同。該合同規定:由萬達公司向華清商場銷售B型冷暖兩用風機4000台,每台單價200元,總價款80萬元;交貨方式為萬達公司在其所在地代辦鐵路托運;貨分兩次交付,第一次1000台,在當年9月底以前交給鐵路運輸部門托運,付款方式為華清商場每收到一批貨便在其後的15天之內通過銀行向萬達公司彙付這批貨款。

然而,陳經理當初決定購進這種冷暖兩用風機時,主觀上就出現了一個重大失誤——他根本沒有注意到,這種冷暖兩用風機的功率為一千瓦,也就是使用它一小時要消耗1度電。而在華清家用電器商場所在地區,一度電(民用)的價格為028元,僅按每天使用18小時計算,每使用它一天便得開支電費504元,如此推算,每使用一個月便要開支電費150餘元,已逼近了這種風機自身的價格,這在當地一般居民家庭對這樣大的一筆錢是開支不起的。正因為如此,當第一批貨1000台運來以後,這種B型冷暖兩用風機在商場的櫃台上擺了很長時間居然賣不出一台。許多顧客在得知它的日耗電量之後,其“望洋興歎”之情都溢於言表。

陳經理所以會犯這個錯誤,關鍵是他太主觀臆斷了,思考問題時沒有仔細觀察每個細節,隻看到了這種風機功能新、價格低的一麵,沒有考慮到諸如耗電量、消費者的經濟承受能力等。這樣動腦就出了大問題,結果導致了商品積壓、資金短缺的後果。

想像遐思法

(一)

傳說有一天,劉邦想試一試韓信的智謀。他拿出一塊五寸見方的布帛,對韓信說:“給你一天時間,你在這上麵盡量畫上士兵。你能畫多少士兵,我就給你帶多少士兵!”站在旁邊的蕭何想:這塊小小的布帛,那能畫多少士兵呢?韓信是由他推薦給劉邦的,蕭何心裏急得暗暗叫苦。沒想到韓信毫不遲疑地接過那塊布帛就走了。

第二天,韓信按時交上布帛,上麵雖然畫了一些東西,但一個士兵也沒有。劉邦看了大吃一驚,心想韓信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才,於是把兵權交給了他。

你知道韓信是怎麼畫的嗎?

原來,韓信在布帛上麵畫了一座城樓,城門口戰馬剛露出頭來,一麵“帥”旗斜出。雖說整幅畫麵未見一兵一卒,但千軍萬馬可想而知。因為根據古代習慣看,“帥”字旗後肯定有千軍萬馬。這是韓信巧於動腦、善於想像的思考結果。像這樣一種運用想像而進行動腦的方法就叫想像遐思法。這也是一種常用的動腦方法。

古代戰爭中經常會用到想像遐思法。在戰場上交兵取勝固然需要鬥智鬥勇,而“不戰而屈人之兵”式的文鬥如軍事談判就完全靠鬥智了,鬥智自然離不開想像遐思法的運用。

請看下麵一則故事:

魯班心靈手巧是位能工巧匠,不單如此,他還是個愛國愛民的英勇鬥士呢。春秋戰國期間,各封建諸侯國之間爭戰十分頻繁。有一年,一個強大的諸侯國打算出兵攻打魯國。魯王無計可施,便舉國上下擇才選能,要找出能保家衛國擊退敵兵的能人。

魯班聽說後,便回家做了些準備工作後前來拜見魯王,並說自己願意去敵國談判,說服敵國不來攻打魯國。魯王聽了魯班的一番話後,便同意派他前去談判。

第二天,魯班不帶一兵一卒,書生打扮,單人匹馬前往敵國。他到了敵國都城,拜見了敵國的大王。那位大王仗著兵強馬壯,根本沒把來使放在眼裏,盛氣淩人地揚言要把魯國的城池踏平。魯班心平氣和地請那位大王與他坐下來談談。

魯班與那位傲慢的大王麵對麵地坐在蒲團席上。隻見魯班用樹枝在自己麵前的地上畫了一個方形的圈,並對大王說:“這是我們魯國的都城,大王打算如何攻城呢?”大王看了看,說:“你四門緊閉,我就用雲梯登城。”魯班說:“我有灰瓶、炮火、滾木、礌石,讓你的雲梯無法靠近我的城牆。”大王又說:“我可以用木車撞開你的城門。”魯班對道:“我在城門前挖了陷阱,大車還沒到城門口已經落入陷坑裏了。”大王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說:“我要長期圍困你的城池,讓你裏無糧草外無救兵,看你還能堅持多久?”魯班聽了笑道:“你長期圍困我也不能束手待斃呀!我要讓士兵從城裏挖地下通道,直通你的營盤,乘你不備,用火箭射你的大營,讓你不攻自亂。”……兩人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論了很長時間,大王的進攻策略處處失利,而魯班的禦敵和反攻的方案還是層出不窮。

最後,大王狡黠地笑著說:“我還有一個方法一定能取勝,可是,我不告訴你是什麼方法。”魯班說:“你不說我也知道,你是想在這裏把我殺死,讓我們魯國沒人指揮兵馬保衛城池,是吧?可是,我告訴你,你這一招也不能取勝。在魯國,我有三百個學生,我的智慧和巧手他們都學到了,你想一想,你能戰勝嗎?”魯班的一番話說得大王張口結舌,深知自己遇上了高人,隻好放棄了攻打魯國的念頭,還款待了魯班並親自送魯班出城回國。

魯班不費一兵一卒,隻是一場有虛有實、有理有節的舌戰,便說服了敵國大王打消了攻打魯國的念頭,從而製止了一場戰爭。他用自己的聰明智慧解救了魯國的老百姓,使他們免受了這場戰爭的痛苦。魯班用的動腦方法便是想像遐思法。他和敵國大王以地麵為戰場,各自為主帥,借助想像模擬戰爭用舌戰鬥智鬥勇,並沒有發動兩軍對陣、廝殺疆場的真的戰爭,以語退敵,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應歸功於他思維敏捷、想像豐富和善於運用想像遐思的動腦方法。

(二)

那麼,在運用想像遐思法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第一,想像必須豐富。如果沒有豐富的想像,那麼思考時便沒有廣闊的空間和信手拈來的生活素材,想像遐思法就無法進行。

古時候有個皇帝自己喜歡舞文弄墨,特別是繪畫。有一天,他想了個主意來看看宮中哪位畫師的繪畫水平最高。於是,他召來宮中全部畫師說:“我給你們出一道題為‘深山藏古寺’,限時三天,看誰畫得最好。”

能選入宮中當畫師的都不是平庸之輩,個個都可稱得上丹青高手。這些畫師聽皇帝這麼一聽,誰不想在皇帝麵前表現表現?眾畫師各自回去答題,精工細作,匠心獨具。三天後,每位畫師都按時完成了,各自懷揣著畫卷來見皇帝。

這皇帝也是個繪畫高手,一邊賞畫一邊評析,其中果然有不少上乘之作。但是最令皇帝高興的是看到一幅畫,畫麵上找不到一點寺廟的影子,隻有一個小和尚擔著水順著山勢拾階而上,走向雲霧繚繞的大山深處。皇帝一邊看畫一邊說好,讚美之詞不絕於口:“佳品哪!佳品!真乃上上乘之作呀!”皇帝龍顏大悅,當即重賞了那位畫師。

同一個畫題,其他畫師雖也精心繪就,但畫麵有山有水有寺有僧,讓人一覽無餘沒有回味的餘地。而這位畫師作畫前善於動腦,想到皇帝出題的關鍵在那個“藏”字上。於是他就畫了這幅藏而不露、意蘊深遠的國畫,讓人看了能展開豐富的想像,產生無限的遐思,果然被皇帝看中了。從此,這位畫師一舉成名,享譽全國。

我們還來看一個繪畫方麵的事例:

有一年,竹禪和尚雲遊北京,被召到宮裏去作畫。那時宮裏畫家很多,各有所長。一天,一名宦官向畫家們宣布:“這裏有一張五尺宣紙,慈禧太後要畫一幅九尺高的觀音菩薩像,誰來接旨?”畫家中無一人敢應命,因為五尺紙怎能畫九尺高的佛像呢?

這時,竹禪想了想說:“我來接!”說完,他磨墨展紙,一揮而就,大家一看,無不驚奇叫絕,心悅誠服。此畫到了慈禧手中,慈禧也連連稱喜,甚至表示自願“受法出家”,並叫竹禪和尚當“承保人”呢。據說後來慈禧被稱為“老佛爺”,就是由此開始的。

竹禪是怎樣畫的呢?

竹禪畫的觀音和大家常畫的沒有多大差異,隻是把觀音畫成了彎腰在拾淨水瓶裏的柳枝,如果觀音直到腰來則正合九尺。

竹禪的想像是十分豐富的,所以很有說服力。反之,如果他想像不豐富,那麼像這樣的奇畫也就畫不出來了。

第二,要注意想像的合理性。如果想像不合理,那麼想像便成了妄想。

上海魔術團著名魔術師傅滕龍創作的“神秘剪影”是值得一看的節目。節目是這樣的:魔術師請一位觀眾上台,當場給他剪影,當剪好的黑影頭像剛捏在這個觀眾手裏的時候,魔術師迅速揭開放在台上畫架上的白紙,一幅和觀眾手裏捏著的一模一樣但要大得多的黑影頭像立即展示在觀眾麵前。

這個節目不僅常使全場觀眾嘩然,而且連外國魔術師也感到神秘莫測。

那麼,頭像是從什麼地方弄出來的呢?

原來,魔術師在給上台觀眾剪影前,就早已準備好了幾百種分解頭部形狀的塊麵。不管觀眾的麵形怎樣,總離不了準備好的這些頭部塊麵範圍。

當某觀眾上台時,魔術師就把這位觀眾的頭部各塊麵的特征編成號碼,並巧妙地告訴助手。助手根據這些號碼到後台,從自己彙編成冊的各種頭部形狀中找到相應的鼻子、頭發、前額、嘴等形狀的黑紙片,拚貼在白色的畫框上,並趁魔術師在給觀眾剪影時,悄悄將畫框放在台上的畫架中。這樣,奇跡就出現了。

這個魔術不僅想像豐富,有神秘色彩,而且合情合理,所以特別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