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6.學校管理創新的機製
什麼是管理創新?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創新。江澤民說:創新是民族的靈魂。美國經濟學家熊彼得給“創新”下的定義:所謂創新是指,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在經濟生活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實現生產要素新的組合。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這種創新並非指首創前所未有的“事物”,主要是將已有的“事物”引入新的領域,重新組合,帶來新效益。
學校管理創新可借鑒以上創新定義的意義。即:在學校管理領域中,引入新的管理要素,進行重新組合,產生新的管理效益和辦學效益。
通常意義上,這些要素主要包括:人、財、物、事、技術、信息;也可以是:思想(理念)、內容、方法(技術)、手段、結構和策略。
學校管理思想與理念創新
創新首先就是要有新思想、新觀念。創新的就是要與舊的或現有的不同、有點標新立異。
管理思想的來源多種多樣。一是理論學習、內化與借鑒。二總結、提煉成功管理經驗,上升為富有特色的管理思想。三集思廣益、走群眾路線,形成學校管理思想,乃至學校辦學理念。
學校管理思想創新應具有現代性(好的、先進的、符合實際需要的)、人本性(以人為本、體現人性、有人情味)、校本性。
學校辦學理念應充分遵循以下原則:
(1)它要具有特定的精神內涵;
(2)它要有科學性|理論性和鮮明的個性;;
(3)要考慮學校的地域、學校特色、學校的層次、培養對象等;
(4)不能太迫近現實,也不能脫離實際,要有一定的超越時空性和穩定性,保持十幾年乃至幾十年不變;
(5)要由學校校長在教師共同意願的基礎上形成;
(6)要有一個穩定的語言結構形式,以標示自己學校的個性。學校辦學理念的形成和提出,能否遵循上述這些原則,決定了它能否為全體學校成員所認可和支持,能否成為學校的主流理念,乃至成為全體學校成員共同持有的理念。
學校管理內容創新
(1)德育與實施(整體德育、全員德育、滲透德育、活動德育、科研德育);
(2)課程與教材(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
(3)課堂教學(教學方式、手段與策略、課堂教學環境、教學態度與情感);
(4)特色教育;
(5)教師隊伍建設(學校管理團隊、教學創新團隊);
(6)教育科研;等。
學校管理技術創新
這裏的“技術”是指“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管理技術體現學校的“軟實力”。
現階段需要學習和運用的管理技術主要有:
(1)現代學校製度的設計與實施;
(2)學校發展預測與規劃;
(3)學校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4)教育市場調查;等
除此之外,還有學校管理方法與手段創新(行政方法與手段、經濟方法與手段、製度手段、情感方法與手段、信息方法手段等)的創新。
7.學校管理創新的策略
長期以來,我國學校管理采用的是垂直式的外控管理模式,即從校長到中層到年級組長或教研組長的管理層次。這一管理模式的特點是:注重集權、統一和標準程序。這一管理模式的弊端是:權力過於集中,學校工作缺少活力機製,效能差,且忽略了學校管理的多元影響和需求,教學需求和目標相對一元化,忽略了教師和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此,外控管理的模式已不適合新的形勢要求,已不適合國際教育發展的趨勢。學校管理的改革或創新勢在必行,已不可避免。
學校管理的中心是使教育、教學秩序穩定、正常,核心是提高教育質量。學校管理創新是關係到個人、集體和民族的大事。創新的策略包括管理觀念的創新,管理組織的創新,管理方法的創新,管理製度的創新等幾個方麵。
管理觀念的創新
觀念包括思維和理念。管理觀念的創新主要是指管理思維和管理理念的創新。俗話說:理論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指導實踐。因此,管理觀念創新對管理決策、管理執行、管理監督、管理實踐、管理方式等一係列管理問題起著指導作用。目前,我國的學校管理者在管理觀念上要有以下幾個轉變:
(1)是從“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觀念轉變。傳統的學校管理理念強調的是把“物”作為管理目標,忽略“人本”的管理,把人看成是物的附屬物。市場經濟和知識經濟時代,強調人是第一位的, 人力資源是市場經濟、知識經濟時代社會財富和發展的首要資源。人在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過程中占有主體地位,起著主導的作用。因此,學校管理者應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將人的管理放在首位。
(2)是從“封閉管理”向“開放管理”的觀念轉變。傳統的學校管理是一種封閉守舊、意識落後、手段單一的管理,它嚴重束縛了人們的創新精神和能力,製約著教育事業與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麵對改革開放的大潮,人們接受教育的機會增多,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樣化,光靠強硬的“堵”的方式已全然不合時代潮流。因此,學校管理者要樹立開放的管理理念,變“堵”為“疏”,變“封閉管理”為“開放管理”,唯有如此,才能放飛心靈,煥發熱情,激起學術創新的銳氣。
(3)是從“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的觀念轉變。隨著社會開放程度的日益加強,隨著社會經濟和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學校管理的問題會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如果學校管理者觀念落後,一成不變,頑固不化,死守陣地,那必將把學校帶向死亡之穀。實際上,學校管理是一個動態過程,學校管理者必須在管理實踐中關注隨時出現的問題,抓住管理的每一個細節,及時地解決問題,做管理的“有心人”,變“靜態管理”為“動態管理”,實施“權變”的科學管理原則。
(4)是從“命令管理”向“服務管理”的觀念轉變。傳統的學校管理是命令式的強製管理。這一管理方式嚴重壓抑著師生個性的發展,妨礙了師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能調動師生的教與學的積極性。變“命令管理”為“服務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體現。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早就指出“教育就是一種服務”。“服務管理”,不僅要求學校管理者在管理實踐中為師生的教與學提供良好的硬件和軟件設施,提供良好的政策措施,提供舒心的工作和學習的環境,創設和諧的氛圍,更要求學校管理者為師生的全麵發展、健康發展、充分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提供養份,為地方建設培養大量的實用型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量多質優的“公共教育產品”。因此,學校管理者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強化服務意識,認真研究師生的個性差異,營造相互激勵、教學相長的良好氛圍,為具有不同個性、稟賦、潛能、文化背景的教師和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觀念的創新就是意識的創新。具體表現為以下三種具體形式。
(1)責任意識:學校管理者對於一定對象的情感或情緒性表達。
(2)機會意識:對創新的可能的認識和把握。它包括創新的趨勢預測、主題發現和機會把握三個環節。
(3)創新能力意識:學校管理者關於創新的基本自我意識,表現為能力懷疑、能力自信和能力追求。
管理組織的創新
管理組織是管理實踐活動的載體。學校管理組織和其他單位的管理組織相比,也存在著職權和職責劃分、管理幅度選擇、管理部門設計等問題,所有這些,都影響著管理者管理能力的發揮和管理效率的高低。
傳統的學校管理組織結構以垂直控製的金字塔型為主,這一舊式管理組織容易造成組織結構分工過細,管理幅度過小,組織結構層次重疊,工作效率低下的不良局麵,導致部門和人員之間產生隔膜,不利於調動和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隨著國際、國內教育形勢的迅速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這一舊式的管理組織與之已不相適應,它嚴重製約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影響著人的個性發揮,到了非創新改革不可的地步。
學校管理組織創新的目的在於優化教育教學的資源配置、整合機構、精簡人員、提高效率,重點是重新界定學校管理係統內部各種機構的職責和權限,以平麵式、網絡型組織模式替代垂直式金字塔型的等級管理模式。在這點上,上海北郊中學進行了有效的嚐試,取得豐富的經驗,為我們樹立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