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教學模式

轉變教學模式,鼓勵大膽表現,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應從封閉式為主的教學模式向以開放式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現代教學理論指出:教學過程不同於簡單的物質接受過程,而是一種雙向的情感交流活動。因此,教師不僅要“授業、解惑”,還要真誠的同學生交心,交朋友,交流思想,交流意見,變封閉為開放。這種開放式的教學觀表現為教育在時間、空間、內容等方麵的進一步拓展。在時間上的拓展表現為終身教育和繼續教育,就是教學要從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出發,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側重於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從而使學生在離開學校後仍具有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具有不斷創新的能力;在空間上的拓展表現為教學與社會、與生活、與實踐的廣泛結合,引生活活水進入課堂教學,不僅可以激發課堂教學的生機活力,加強課堂教學的應用性,而且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增強他們的應用能力、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勇於實踐、關心社會的道德品質;在內容上的拓展表現為通才教育,就是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複合型人才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加強各學科之間的廣泛聯係和相互滲透,從而進一步增強教學的綜合性。毫無疑問,這種開放式的課堂教學將為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注入催化劑,裝上助跑器,插上騰飛的翅膀。

(2)樹立民主平等觀念,鼓勵大膽表現。民主平等是創新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實施創新教學的前提條件之一。在創新教學的課堂裏,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宰,而是學生創新學習的設計師和引路人,學生疑難問題的解答人;教師也不再是課堂的唯一權威,而是課堂討論的平等參與者,啟發學生質疑問難的積極倡導者。教師對學生與眾不同的疑問、見解以及異想天開的設想,對學生挑戰書本、挑戰教師、挑戰權威的勇氣要表現出極大的耐心、寬容和尊重,並投以讚許的目光和會心的微笑。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但不是固執已見,敢於說他人沒說過的話但不是目空一切,敢於對書本中的“定論”挑戰但不是無知妄語,敢於對教師在課堂上不合適宜的說教說“不”但不是蔑視師長,敢於堅持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但不是離群索居。在創新教學的課堂裏,教師已經沒有了滿堂灌和注入式的陋習,呈現在課堂上的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場麵,教師給了學生不計其數的學習機會,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參與表現的可能,機會是均等的,參與也是公平的。

(3)在於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對學生如果缺乏肯定和激勵,習慣於責難、諷刺,久而久之,會使學生產生“失敗的自我意象”和消極心理。這種現象在教師中尤為突出。當教師不經意地對學生說:“你回答得不行!”或“你聽聽別人是怎麼回答的!”時,並沒有意識到對他們的積極性的挫傷,這也往往會使大多數學生在不敢回答問題的陰影中越陷越深。

11.學校創新教育的實踐

創新教育是非保守的不斷革故納新的教育,它的教育理念應該是超前性和符合教育規律的。它旨在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健康人格的養成,並且使每位學生具有創新思維和精神,以及先進的運用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論,以便促進學生全麵、自由、和諧的發展,創新教育應該與終身學習的觀念相統一。但是目前卻有許多教育現象與創新教育相悖,使創新教育流於形式和口號。如何讓學生真正在創新教育的沐浴中健康成長,是我們思考的一個課題。

讓學生真正在創新教育的沐浴中成長,首先要教育行政部門針對應試教育的弊端,進行課程改革、教材改革、考試評價製度改革等等一係列的改革。隻有這樣,才能使教育思想觀念的變革和人才培養的目標相協調,使創新教育真正在實踐中落到實處,使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真正轉到創新教育的軌道上來。這是實施創新教育的前提、基礎和保證。也隻有這樣才能使教育學者、教育管理者和廣大教學一線的教師產生一個教育世界觀的根本轉變。

其次,讓學生真正在創新教育的沐浴中成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操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搞創新教育要有求實、求新、腳踏實地的科學態度,它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搞好的,也不是追時髦,搞形式主義的。我們認為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思維應注意以下幾點:

教師觀念的轉變

國際教育交流委員會主任庫拉基1998年訪問中國後曾指出:“中國仍然采用以講課為主的教學方法,學術環境仍以授課和背書為主,沒有多少討論。這方麵變化不大。”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並且要給學生以充分自由的時間和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意識,以民主的態度讓學生對一些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自己去解決一些問題,給學生以充分表達的自由,而不是讓學生“唯書、唯上、唯師”,所以教師的知識灌輸和講解應當減少,要相信學生。當然這種教學方法,就要求班級必須小班化,一個班有四五十人以上,就不易行得通,因為每位學生想表達自己的觀念也沒有時間。

實施創新教育,必須允許學生敢於懷疑一切,善於求異,敢於發表不同見解,不要讓學生僅僅在課堂上聽,做筆記和模仿教師。

在知識經濟時代,博聞強記,記憶知識,已不是人類大腦的主要任務。一個學生重要的已不是他記住多少知識,而是當他需要知識時,他知道用什麼手段,到哪裏去獲得這些知識。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日本學者川上正光認為:“知識,百科全書可以代替;可是考慮出的新思想、新方案,卻是任何東西也代替不了的。”所以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把學生死記硬背知識的習慣,轉變為讓學生的大腦自己去體驗用知識去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即教師應正確地恰當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以實現教學過程的積極化,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從而改變過去那種教師獨占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單一的教學傳遞方式。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好奇心或者始終抱有童真,才能使學生容易打破常規去創新。

如果教師一味嚴格要求和限製,使學生隻能按照老師的做法去做,學生的好奇心就會被慢慢扼殺了。看起來學生象是成熟了,沉默了,卻失去了極其寶貴的創新精神。所以教師應該不斷表揚或鼓勵學生的好奇心,並常常告誡學生不要失去好奇心和童真,使學生在好奇心和童真的牽引中自由發展,創新則可能會自然而然地伴隨學生的一生。

對事物懷有濃烈的興趣,並且具有持久的專注性。這樣學生可以激發自己的創新熱情,可以追根究底地探究,從而使學生養成對某事物有多向思維的習慣和異想天開的習慣,更有利於創新精神和思維的養成,並且學生自己也會感到這本身就是一種生活享受。學生在興趣的帶領下親自實踐,動手自己去做,自己動腦筋去想,日久生情,他就可能對他感興趣的東西更加感興趣,從而成為了學生自己的特長。

不要怕失敗和挫折,因為做任何事情很少一蹴而就的,尤其在創新方麵,應該敢於多次嚐試,從失敗或錯誤中汲取教訓,這也是自我鍛煉,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必然過程,創造力就是在這樣的日積月累中逐漸養成的。

亞裏士多德說:“閑暇出智慧。”這就是說無論幹什麼要注意一張一弛,勞逸結合,自己會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靈感的火花可能在你不經意的放鬆中浩浩蕩蕩趕來,令你措手不及而大喜所望。很多發明家都有過這種體會。

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諸如堅忍不拔的毅力,正直、誠實的人格,開放拓展的氣魄,自省能力等等都會對創造力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思維。“創新決定未來”是創新教育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應該是傳統教育的名言。創新教育是以能力的培養和養成為中心的。

張誌勇先生認為能力的培養基本包括如下三個方麵:一是認知教育領域要以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中心;二是情感教育領域要以情感能力的培養為中心;三是動作技能教育領域要以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為中心。所以作為教師和學生應該注意研究和學習以上幾個能力所包括的範疇,以及它們之間的聯係及統一性,更好的認識自己,開發自己,塑造自己,使創新教育成為每個人身體力行的事情。

清創新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

讓學生真正在創新教育的沐浴中成長,必須認清創新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和聯係,應試教育往往把學生當作考試機器,分數就代表了學生的水平,它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不能全麵發展,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被動學習,教師被動教學,天天圍著考試的指揮棒轉,從而忽視了學生個性和獨立思考能力,應試教育雖然在一定時期內對社會的發展起過重要作用,現在卻阻礙了教育健康、向上發展。如何協調好考試與創新精神的培養問題之間的矛盾,仍然是目前教育界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不能處理好這一問題,創新教育的真正實行隻會流於空談。在目前,有良知和真知灼見的教師隻能一方麵應付考試,一方麵進行創新教育的教學,是不能不令人深思的。雖然應試教育與創新教育也有相交點,但與創新教育相比而言,應試教育總是弊大於利,應試教育的改革應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隻有解決好這一問題,學生才有可能真正在創新教育的沐浴中健康成長。應試教育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無法培養出麵向未來的創新人才。

學生家長和基層教育行政部門的理解

讓學生在創新教育的沐浴中健康成長,還需要學生家長和基層教育行政部門的理解和支持。創新教育是麵向未來的教育,對國家未來的發展,對人口素質的提高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可以這樣說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就要依靠創新教育。對學生的減負是實施創新教育的前提。而有相當多的家長和基層教育行政部門卻仍一直在為片麵追求升學率去勞碌奔波,讓我們的學校和學生基本上還停留在考試至上,死記硬背,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之中,學生還浸泡在無邊無際的題海之中。很多人還認為上學就要苦讀,讓學生走出教室就是放縱,就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所以目前我國中小學生的學習難度之高,時間之長,書包和課業負擔之重,活動和娛樂時間之少,人格發展之片麵和缺陷等等方麵,都是別的國家所沒有的。這些都極大的阻礙了創新教育良好、有序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