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沒有切實可行的計劃。
(2)執行與計劃脫節。
(3)有計劃,無檢查。
(4)有檢查、無總結,或總結不及時,不深入。從以上弊端可以看出,學校管理過程,不隻是簡單的幾個基本環節的問題,還涉及工作作風問題。學校領導人,即使懂得了學校管理過程的幾個基本環節,如果沒有認真負責的工作精神和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還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出色的管理者,因而,要探索優化的管理過程。
學校管理過程的優化,主要是在一定條件下,學校管理過程的活動不僅是有效的,而且有效性要趨向最佳狀態,使學校的管理活動達到新的高度,這也是學校管理優化的意義所在。因此,學校管理者爭取實現管理過程優化之時,必須設法使學校目標和管理程序趨向優化,必須處理學校管理過程的程序活動與學校環境的關係。
2.學校管理目標的優化
學校管理目標的優化,可以有效刺激管理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優化,目標不優化,不僅影響過程的結果,而且直接影響過程的進行。就過程而言,它的活動越合乎或接近目標要求,其效果就越優;就目標而言,目標越優化則越能對過程發生積極作用,也就越能促進過程的優化。優化的目標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麵:
目標的正確性
學校工作目標如果是正確的,隻要學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能協調配合、共同活動,那麼學校管理活動最終總會有所成效。
目標的明確性
正確的目標需要用明確的方式和形式表達出來。學校管理者要盡量使學校成員對正確的目標有一種清晰的理解,在促進管理活動的準確性方麵趨向優化。
目標的集中性
學校工作目標不可能是單一的,而往往是多種目標或目標的多項指標要求的並存。目標多、指標多,總得要有集中點。不具有集中性的目標和目標係統,不是優化的目標,必將導致學校管理過程諸環節活動的失調。
目標的協調性
目標的集中性並不意味著隻允許一個目標或一項指標要求。除了要明確主要目標之外,還要明確各目標之間的關係。有時就一個部門、一個方麵工作而言,提出某種目標和某種高度的指標要求是合理的,但從各目標之間關係和有利於總目標實現的高度看,則是不適宜的,因此,必須進行協調,直至製訂出一個合適的目標。
3.學校管理程序的優化
學校管理程序的優化是管理過程優化的一種體現,會在各環節的結構和活動態勢方麵得到反映。
程序結構的完整性
學校的任何一項管理活動,其管理活動周期都由計劃、執行、檢查、總結所構成,缺少任何一環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周期。因此,學校各級管理人員的管理活動,從總體上說,不外是抓住這四個基本環節,使之構成完整的程序。
程序活動的連續性
學校中任何工作的管理,在一周期中由計劃到執行,再到檢查,止於總結;然後還要進入後一周期工作的管理,又由計劃到執行,再到檢查,止於總結,不斷出現這四個基本環節的循環。但是,要注意的是這種循環不是同軸定位旋轉,而是沿著一條階梯式行進路線向前發展。
程序活動的靈活性
學校管理活動十分繁雜,每一項管理活動雖都可分化為計劃、執行、檢查、總結等環節,但每項活動程序都各有其特殊性,也就是說進行管理時應具有靈活性。
首先,諸基本環節的地位不同。學校管理者應在重點環節上多花些精力,切忌在諸環節活動中平均使用力量。其次,諸基本環節的具體表現形式不同。學校管理者不能采用“一刀切”的辦法,使不同工作的管理活動都取同一表現形式。再次,諸基本環節的實際程序是不同的,這些環節的順序是有變化的,如:部分環節交叉型、由點及麵擴散型、目標分段推進型等。對於學校管理者來說,重要的不是掌握多少類型的進行方式,而在於能從實際出發,著力去抓準管理不同工作的關鍵點。
學校管理活動過程就像一架整機一樣,由各種部件、零件和眾多的齒輪所組成,學校管理者指揮和操縱著整機有規律地不停地運轉,沿著一定的程序去實現學校工作目標。
增強對環境的應變性
學校的每一項管理活動都是在一定的校內、校外環境下進行的,外界環境時時在影響著過程的進行,而過程中每一階段的活動,又往往同外界發生多方麵的聯係。因此,過程的優化不能不考慮環境因素。
學校環境的優化問題涉及到整個社會的管理狀況,同教育行政部門的宏觀管理更有直接聯係,這不是學校所能完全解決的。
學校管理過程的程序活動是閉合的。不形成連續性的閉合回路,管理過程的有效性就難以顯露。同時,我們必須看到,程序活動又具開放性。製定計劃,不能不考慮外界影響和條件,不能不反映社會環境對學校工作的要求和期待。在執行階段,學校管理者既要協調校內關係,又要協調校內與校外的關係;在檢查和總結階段也有類似情況。可見,各階段的活動要保持封閉是不合理、不科學的,同時也是不切合實際,難以做到的。因此,優化的學校管理過程應是一種既保持自身活動程序的閉合性,又在各階段的活動內容和方式方麵具有開放性,處於閉合與開放相結合的狀態。
外界的影響必將引起學校管理過程的程序活動穩定狀態的變化,甚至要產生較大的波動,這就會降低過程的有效性。學校管理者的調整措施往往是在外界影響產生之後,被動地去研究和采取的。一種優化的學校管理過程則不全是這種狀況,而是較能主動地去適應,把外界的衝擊波減少到最低程度。這就要求學校管理者要有預見能力,事先把有可能發生的變化影響預見到,事先做好應變準備。當然,外界的影響有不同情況,除了有序影響之外,還有較多的無序影響和例外情況,對此是難以預測的。因此,一種優化的學校管理過程應具有抗幹擾的能力,或具有較大的可容性,能把隨機發生的事件納入和結合進原先的正常程序活動之中。總之,學校要變被動應付為主動適應,以保持程序活動的相對穩定性。
從根本上說,要改革學校管理程序活動的舊模式,擴大學校的自主權。與此同時,要改革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管理方式。因此,要想達到對學校管理過程的優化,就要從上述幾方麵對學校管理活動進行革新,在革新中達到優化的目的。
4.學校發展戰略的涵義
關於學校發展戰略涵義有兩種代表性定義:一種認為學校發展戰略是圍繞發展性目標,同時又兼顧基礎性目標而設計的學校發展綜合性方案;另一種認為學校發展戰略不僅僅是學校發展方案,而且還是創製發展方案並確保這一方案產生效果的活動或過程。
兩者相比較,本書更讚同後一種觀點,但在“方案”與“過程”的向度上,我們認為學校發展規劃本質上是“過程”。過程性是學校發展規劃的本質屬性。將學校發展規劃歸結為“過程”,有利於促進學校發展,也符合計劃範疇概念的演進趨勢。“方案”是預先的設想或記錄該設想的文體,是人們腦中的或寫在紙上的東西,是可能性的東西。將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顯然不能僅僅求諸可能性本身。
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麵來理解學校發展戰略的涵義。
學校發展戰略是一種思想方法
學校發展戰略是關於學校未來發展的係統思考,涉及對學校發展基礎的理性分析,對學校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的發展理念與目標的定位與選擇,以及對發展內容、步驟及其保障監控措施的總體籌劃。
學校發展戰略是一種管理模式
學校發展規劃通過積極尋求專家的指導、校內外力量的廣泛參與以及營造一個有利於發展的文化環境等管理措施,努力達成預期設想。因此,從這一角度看,學校發展戰略是一種管理模式。
學校發展戰略是一種學習工具
學校發展戰略承認未來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但同時強調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性與無限性的統一,強調在不斷反思、持續改進的學習過程中探索學校未來發展的策略。它將學校發展規劃的基本目標理解為兩個層麵:一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二是開發學校自主發展能力。
學校發展戰略是持續行動過程
學校發展戰略不僅僅是提出學校發展設想,還通過包括製定、實施、評價和改進諸環節在內的持續的、自覺的行動過程,利用學校所能利用的各方力量,將發展目標一個個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