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如果你能達到自己設定的最高標準,那麼升遷晉級也將指日可待。

一般而言,教師可發揮的主動性分為五個層次:

第一級,等待別人的吩咐(最低層次的主動性)。

第二級,詢問該做些什麼。

第三級,提出建議,然後就采取相應的行動。

第四級,采取行動,但立即提出建議。

第五級,自己主動行事,然後定期彙報(最高層次的主動性)。

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你可以看看自己的主動性究竟屬於哪一個層級。

如果屬於第五級,恭喜你,你是一名讓領導舒心的核心教師。你已經具備作為一名中層管理者應有的素質,你要麼已經是領導的左右手,要麼即將成為領導的左右手。

如果屬於第四級,說明你也算是一名優秀教師,如果在行動之後,能以定期彙報的方式與領導直接溝通,你獲得的薪水和晉升的機會會比其他人多。

如果屬於第三級,說明你在工作中還是比較主動,但主動性還不夠,行動比建議更具有說服力,你需要向第四、第五層級的教師學習,提高自己的主動性。

如果屬於第二級,你的主動性還不夠,隻有在別人的指示下,你才知道做什麼,如何去做。在平時的工作中,你要善於觀察和思考,養成主動做事的習慣。

如果屬於第一級,你的主動性太差了,如果你不及時改變自己的工作方法,加薪與晉升將與你永遠無緣。

12.能夠誠懇接受領導的批評

誰都不敢保證在職業生涯中不會挨領導的批評,在受到領導批評時最需要表現出你的誠懇態度。最讓領導惱火的就是他的話被你當成了“耳旁風”。如果你對批評置若罔聞,我行我素,這種效果也許比當麵頂撞更糟,因為你的眼裏沒有領導。

或許你感到很委屈,覺得領導批評錯了。其實,批評有批評的道理,即使是錯誤的批評,也有其可接受的出發點。接受批評能體現對領導的尊重,對待錯誤的批評,你處理得好反而會變成有利因素。

如果你不服氣,發牢騷,那麼,你這種做法產生的負效應足以讓你和領導的感情拉大距離,關係惡化。當領導認為你“批評不起”、“批評不得”時,也就產生了相伴隨的印象——認為你“用不起”,“提拔不得”。

當然,公開場合受到不公正的批評、錯誤的指責,會給自己造成被動。但你可以一方麵私下耐心做些解釋,另一方麵,用行動證明自己。當麵頂撞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既然是公開場合你下不了台,反過來也會使領導下不了台。

受到領導批評時,反複糾纏、爭辯,希望弄個一清二楚,這是很沒有必要的。你要學會去體諒領導,如果你能換位思考,站在他的位置上去思考問題,就會更好地理解到有時領導的言行不一定是對下屬的苛求,換了你可能也會一樣。

如果的確有冤情,的確有誤解怎麼辦?可找一兩次機會表白一下,點到為止。不要過於追求弄清是非曲直,不然會讓人們感到你心胸狹窄,經不起任何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