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提高的基礎上,啟發學生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擬定閱讀要點。具體建議做法是:讓班上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通過閱讀先擬定出某章節的閱讀要點,然後讓其他同學討論、補充,逐步完善。通過這種方式讓全體學生的閱讀能得到全麵提高。

要使學生和物理閱讀真正落到實處必須做到:自學時間必須要有保證。保證每節物理課使學生擁有不少於10分鍾的閱讀時間,且強烈要求學生每次上完課要進行複習和預習下一節內容,並鼓勵要求學生每周不少於30分鍾的課外閱讀時間。

可適量推薦一些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的物理課外讀物,比如,介紹各個物理學家的人物傳記;介紹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現象;一些介紹至今還沒解開的一些物理奇觀的書籍等等。

③自學內容應選擇得當。要求我們教師首先應處理好教學內容中的主次輕重,精選自學內容。所以我個人認為可以將教學內容分為三類進行教學:精講、粗講和不講。

所以在課堂上並不是麵麵俱到,而是抓住主要問題,即重點和難點來精講,次要問題粗講,有的問題則不講,留給學生自學。因為,精講的結果會壓縮了課堂教學學時,使學生在不增加課外負擔的情況下,增加了課內的自學時間。

④辦好“物理園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熱情。為了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從而培養良好的自覺意識,可以在班級每隔一定的時期辦好一期“物理園地”。

可以在這個園地裏開辟“物理學家”、“身邊的物理”、“自學體驗”、“優秀小結”、“物理小論文”等專欄。學生通過閱讀自己親手主辦的“園地”感到親切、成功而又自豪,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學能力。

總之,培養自學能力是物理教學的戰略任務之一,而提高閱讀能力是培養自學能力的起點。因此,在平時的物理教學中就要充分調動學生閱讀課本的積極主動性,加強指導他們閱讀課本,讓學生在自己的閱讀中獨立的感知,理解教材。

通過經常性訓練使學生逐步地學會自我學習的方法,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不斷的提高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

2.學生實現真正自學的方法

今天又重新拜讀了張偉忠博士的《徹底的行動來自徹底的思想》一文,結合這幾天的觀看視頻和與大家的交流,對新課程的要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特別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學”,然後“自反”,最終“自得”的學習過程對我的教學觀影響很大,但就像文章題目所示,“徹底的思想來自徹底的行動”,我現在思想還不“徹底”,對自學環節還有一些困惑,希望能給與“解惑”。

什麼才叫真正的自學

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表現是要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而《現代漢語詞典》中對自學的解釋是:“沒有教師指導,自己獨立學習。”我認為這裏的“沒有教師指導”,絕不是不要教師指導。讓學生自學,絕不是放任自由的學。自學和預習不是一個概念,預習隻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而自學是一種能力。

在學生沒有養成自學的能力之前,教師的隨意放手,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我們決不能將自學無限製的放大,那樣將損害學生的利益。自學應該包括在教學過程中,那麼教師的主導作用依然存在,應該指導學生科學的、合理的、高效的自學。

呂叔湘先生也曾說:“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教師要認真研究自己的教法,還要指導學生的學法,這裏也包括如何自學。

魏書生老師的如何“自學整冊教材”的方法的確是一個不錯的參考。他認為,自學前從7個方麵提出自學內容和要求:列生字表,列新詞表,單元分析,習題歸類,知識短文歸類,書後附錄和列出文學常識簡表。

仔細分析一下,魏書生老師提供給學生的自學方法很明確,不僅具體,學生“有法可依”,內容上也突出了初中語文教學重點內容,環節上循序漸進,很值得參考。

讓自學成為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麵說,就是培養學習習慣。”如果讓自學成為了習慣,這種習慣才能轉變成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才是學生受用終身的。所以教師必須對學生嚴格的要求,按照一個科學有序的過程使學生在不斷地重複中形成自學的習慣。

麵向全體,突出個體

“因學論教”與“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因學論教”是要教師考慮全體學生對學習的要求,“因材施教”則要照顧到少數學生的個性特長,所以在指導學生自學的時候,要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程度,適度放開,真正讓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各有所得,而絕不能機械的一刀切,把自學變成了簡單的課前預習。

讓學生體驗自學帶來的成功感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學習的興趣來自於“對麵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類的智慧和意誌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所以,自學之後必有教師的反饋,可以利用課堂的提問,作業的批改等機會展示學生預習的成果,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意義和價值,教師的及時鼓勵會讓學生積極的投入到下一次的自學中去,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習慣,最終定型為一種能力。

學生“自學”,然後“自反”,最終“自得”,是我們教師努力的方向,不過還是先從“自學”開始,讓學生開始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自學”,千萬不能讓學生摔倒起跑線上。

3.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指導方法

古人雲:“授人以魚,隻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同理,教師若隻把知識灌輸給學生,那僅能滿足學生一時的求知需要;但如果讓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具有獨立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就能使他們獲得持續發展的能力,而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

因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尤為重要。自學能力,是指一個人獨立地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自覺的學習意識、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的學習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