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學生的自學意識

自學意識是自學能力的基礎,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

作為教師,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學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培養形成的。在校學習離不開自學,走上社會更離不開自學。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解是指導性的,其內容具有概括性、簡潔性特征,不可能包括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問題,而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卻是具體的、複雜的、多樣的,需要學生自己去獨立地分析和解決,需要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發展創新。同時,在校學習的知識也是有限的,而我們生活的21世紀,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人們隻有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調整知識結構,才能生存和發展,才能立足於社會。

加強學生自學方法的指導

(1)培養良好的自學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尤其是獨立閱讀、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具體方法是:引導學生課前預習、督促學生課後複習、強化學生課外練習。

學生通過預習、聽課、複習幾個環節,已經基本掌握了所學知識,接下來就是在實踐中如何熟練運用了。課外練習,既訓練了學生多方麵的能力,也收到了多方麵的效果,可謂一舉多得。

(2)培養使用工具書的能力

工具書是不會說話的老師,任何學習的過程,都離不開工具書的使用,它可以解決我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大部分疑難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注意介紹各種工具書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引導、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直至熟練掌握各種工具書的使用方法,提高自學的效率和質量。

(3)培養有效閱讀的能力

閱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智力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在教學中,教師要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熟練運用精讀、略讀、速讀等任何一種方法,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質量。

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與發展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是交給學生獨立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自我獲取知識能力,培養與發展學生學習與自學能力的途徑有很多,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去進行:注意觀察,加強指導;組織安排好課堂教學與課餘學習,留給學生充分的自學和獨立思考空間;循序漸進逐步加大自學比重。

總而言之,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授之以漁”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自學能力是學生在未來社會的成才需要,未來的社會呼喚學生成為創新性人才。

因此,我們深信,隻要我們遵循教育規律,努力探求,就會逐漸靠近葉聖陶先生所倡導的“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4.促進學生自學能力提高的技巧

自學方法的形成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不會自學到初步懂得並掌握了一些自學的方法。如果學生在自學方法形成的過程中,不能夠表達自己、展示自己,那麼學生自學方法的正誤、有效性就無法得知,教師與同伴也就無法進行針對性地指導。所以,發展學生自學方法的首要一點是要鼓勵學生大膽嚐試,要勇於進行自學,勇於表達自己的自學所得。

引導多學多練

閱讀法、比較法、檢索法,這些自學方法的形成都離不開學生的閱讀與思考,因而,教師在要求學生閱讀體育教材的基礎上,還可以推薦一些適宜學生閱讀的體育運動常識和體育保健知識等方麵的著作和文章。

告訴學生一些能夠學習體育文化的體育專業網站,使學生通過檢索、瀏覽與閱讀,獲得更多的體育理論和衛生保健知識,從而擴大了學生的體育知識領域,提高了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的同時,還應該提醒學生能邊讀邊實踐,那樣效果更佳。在這樣的引導中,逐漸養成了學生自學的習慣。

指導細致觀察

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細致觀察,要指導學生在觀察中啟動思維,聯係已有的知識技能,判斷現有的動作技術。

同時,要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觀察方法:比如在技術動作教學中,引導學生按動作演示的順序觀察、從細微處觀察、注意觀察動作的轉承、特別留意動作的起始與結束。還要強調要充分發揮視覺、聽覺、觸覺的功能,讓學生逐漸掌握自學的方法,善於自學。

學會與人交流

自學需要將自己的觀點與學習所得與他人交流,這樣才能夠從他人的評價與指導中得到一些啟發。所以,要幫助學生形成敢於表達自己觀點,學會與人交流的自學品質。

隻有敢於表達,才能夠融入到群體之中;才能夠逐漸學會與人合作、協調、交流;才能夠在表達、傾聽、調整中逐漸形成正確的自學方法。

正確科學比較

自學方法的形成離不開對自己學習行為的思辨,雖然對於小學生而言,擁有思辨能力是最淺層次的。科學、合理的比較學習,就是學生在對照他人的學習與技能後,反思自己的學習,然後進行主動調整的一個思辨過程。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比較,不僅要對比動作學習的結果,還要對比動作學習的整個過程。

給予展示機會

在學生自學方法形成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的自學成果一個展示的機會。在展示的過程中,除了那些故意“惹是生非”的學生,教師都應該給予適度的表揚與激勵,鼓勵其在自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細致觀察能力、分析對比能力、積極嚐試表現,這樣的評價不僅幫助學生樹立了自信心,還能夠給予其他學生了一個導向。

隻要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幫助、指導和激勵學生,就一定能夠促進學生自學方法的形成,為學生今後的終身體育能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