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5.開放式教學中培養自學能力的方法

人的意識不僅能認識世界,也能能動地改造世界。在開放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

“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要以遠程教育網絡為依托,形成覆蓋全國城鄉的開放教育係統,為各類社會成員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服務。”實施開放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於如何實現自主學習,即如何實施遠程開放教育的開放學習模式。

遠程開放學習模式是指學生在遠程高等學校和教師指導下,根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製定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自主製定學習計劃和學習進度,利用學校提供的多種媒體學習資源和學習支持服務自主學習,整個學習過程主要是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裏進行自主學習。

以“學生為中心”的遠程開放教育的主體理念給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經院式”教育理念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衝擊。在二十一世紀信息時代的今天,人們接受了開放學習這一體現以“學”為主、以“教”為輔的先進教育理念。

但是,在傳統教育意義下的“學”和“教”與開放教育意義下的“學”和“教”的認識與施教方法上,卻尚未形成統一的、完整的、科學的理論體係與實踐經驗。圍繞自主學習的探討與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著。本文旨在開放教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上作粗淺的探討。

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

心理學認為,由於人具有意識,因而人不僅能夠認識事物、評價事物、認識自身、評價自身,而且能夠實現對環境和自身的能動的改造。人的意識是人的行動的指南,即如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自主學習的意識是實現開放教育這一世紀工程的成敗關鍵。

(1)“要我學”與“我要學”兩種不同心理

傳統教育中,當學生手執通知書、背著行囊、帶著親人的囑托來到學校,又按課程表的安排進到教室,不論“情願”“不情願”,不管“有興趣”還是“沒興趣”,都得聽講台上老師滔滔不絕的說教,完全被動式的教育方式使學生無奈地強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強打精神去記住老師的每一句話。學生會有這樣的感覺:我是被動學習者。

開放教育采取新的教學模式,當我們的學生打開電腦去尋找他們認為自己應該掌握的一些知識技能的時候,在由我們製作的、多學科、多形式的教學網絡中,他可以自主選擇專業、選擇學習時間、選擇學習方法,他會在網上留下他的疑難問題,也會留下他的答案。當然,不論他的答案對與錯,他同時也會得到我們提供的參考答案,以及其他學生提出的看法等等。總之,學生會感覺到:我是自主學習者。

前者的意識是:學校和老師領著我“走”,教我怎樣學習,是“要我學”。後者的意識是:我去尋找學校和老師,學我所要學的知識,是“我要學”。兩種意識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要我學”是封閉的、被動的、短暫的、局限的,而“我要學”則是開放的、主動的、終生的、無限的。顯然,後者作為開放教育教學,對確立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有著積極的意義,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2)應試教育與開放教育下的學習意識比較

不同的學習方式會導致不同的學習結果,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任務的標準,是樹立學生正確學習意識的一個重要環節。傳統教育下的考試分數就是成績,就是衡量學習結果的標準,也是學生能力的標誌。

開放教育下的考試則是綜合評價,是“形成性考核+實驗+筆試”。前者給學生這樣一個意識:考試分數高的學生就是能力強的學生。而後者給學生的卻是另一個相反的意識:能力強的學生才是考試分數高的學生。

教育最終目的是使學習者獲得應有的知識和能力,而不是一個分數。因此,開放教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最終目標應確立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意識上,使之能持之以恒,並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3)終身學習意識是社會大環境發展的需要

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時代,是優勝劣汰的時代。隨著社會大環境的不斷深化發展,知識的加速更新,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要和著時代的脈搏,與時俱進。

社會尤如一個大篩網,不斷地有沙子從篩網中漏出,而篩網中也不斷地出現新的金砂。我們的開放教育正是不斷地往篩網裏加金砂的金礦區,即終身學習的基地。或許這應該是我們的開放教學網的第一課。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開放教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是前提條件,開放教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才是最終目的。要實現這一能力的培養,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良好的學習支持服務係統和適應性較強的學習方式以及高素質的教輔隊伍;科學、係統的考評方式。隻有將這兩個條件與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機地結合,協調發展,方能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1)服務係統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開放教育的最大特點是學生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手段為學生學習提供多種媒體、課程資源和多種形式的教學組織活動,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支持服務。

學生利用學校提供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課件等教學媒體、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通過麵授輔導、函授輔導、網絡教學、網上輔導答疑、VBI、IP、電話、直播課堂等教學手段提供學習支持服務。

當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後,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選擇一種適宜的學習方式,以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此時,我們的支持服務係統將大顯身手,它們不斷地出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如網絡有中央電大開放教育網提供的網上導學、VBI信息、課程教學體係、測驗,還有衛星頻道傳輸的電視教學、直播課堂節目、教學錄像帶、錄音帶等。

它的優點是:運作程序簡單、實用性強、信息量大、學習效果佳。文字教材提供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建議,有解釋、指導、啟發、補充等說明性文字。麵授輔導提供現場答疑、相互溝通、深入探討、學習意見和建議的及時反饋等。它的優點是:麵麵俱到、立竿見影、有人情味。

常言道:“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我們的支持服務係統能為各類學生學習的各環節提供多層次的需求。應循序漸進,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尤如扭螺絲要用扳手一樣自然地開始,直至高科技要用電腦一樣不斷發展、提高,逐步養成做工使用工具和學習使用學習工具一樣的良好習慣。

綜上所述,開放教育教學就是學校隻列出各學科的學習目標,而不限製學生達到這一學習目標的手段、方式、方法、時間等。這一學習過程完全由學生自主設計、自主實施,從而逐步達到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2)考評方式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自主學習的結果,即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定,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準確完整的考評方式在開放教學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確定科學的、係統的考評方式對學生的自覺學習以及確定學習的目的、內容、學習方式等有著積極的意義。並直接影響到學生自主學習的自覺能力的培養。

為此,在開放教育考評中應全方位地體現出自主學習過程、方法、結果等。應包含以下幾方麵:學科學期目標;使用的支持服務係;計劃方案;難點問題;參考書;考評。

在學生自主學習記錄表中,統一列出各學科學期目標。但是,沒有列出具體的學習計劃、學習過程、學習方式、學習方法、學習時間、甚至參考用書等要求。

在整個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直接將自己的學習信息反饋到在網絡上的個人記錄表中。他可以選擇最佳的支持服務係統、最佳的學習計劃、最合適的參考用書、最適時的疑難解答、最佳的學習時間。

此時,輔導教師可以直接在網絡上獲取各類教學信息,並及時解答疑難問題、反饋各種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支持服務係統、獲取最佳教學方案,歸納、整理後,再反饋回教學網上,以便相互交流教學信息,使學生的自主學習達到最佳的效果。

最後,老師根據學生自主學習記錄表中的各類信息,綜合評定出學生的學習成績;這裏有學生實現教學目標全過程的成績,也有學生學習全過程的能力的表現。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成績。

通過對開放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成績的綜合評定,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實現了開放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科學的、係統的考評方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意義

(3)三讀法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讀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采用快讀、跳讀、研讀三種方式閱讀教材,掌握教材的中心、重點、難點、要點及其關係、思路等內容的閱讀方法。它包括快讀、跳讀、研讀三種閱讀,但各自的目的、要求和作用不同。

“快讀”就是快速閱讀,其目的是讀出該課所學內容的中心、重點,也就是教材集中闡述的是什麼問題。通過閱讀,要求學生能夠正確地指出。這是主題,是該課的靈魂。隻有通過快讀這一步,解決了這個問題,後麵的閱讀才能圍繞它順利地展開、拓展和深化。

“跳讀”的目的,是掌握圍繞中心的要點及其聯係、教材的思路。教師在學生快讀明確中心之後,要求學生跳躍式閱讀,看教材圍繞中心有幾個要點,幾個要點之間是何關係,教材是按照怎樣的思路展開的。這樣,通過跳讀,學生既可以把握要點及其關係,又能進一步深化對中心的理解,還能了解教材編寫的思路。

“研讀”就是仔細地閱讀在前兩次閱讀中已經感受到的疑難處,目的是把握疑難。通過研讀,要求學生能指出疑難和初步指出教材是如何解決疑難的。這一步閱讀既有利於培養學生深入閱讀、發現疑難、解決疑難的能力,更有利於後麵教師的針對性教學。

“三讀”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係。“三讀”之間的聯係主要體現在三者是層層深入的。學生通過“三讀”使自己對教材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逐漸深化,從而初步達到較為係統地識記、理解和應用知識,提高自學能力和思想政治覺悟的目的。

學生“三讀”,教師必須給以指導,學生“三讀”是為了培養自學能力和達到教學目標,為此,采用“三讀法”進行教學必須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不能放任自流。

教師對“三讀”的指導,一般來講至少應包括閱讀提綱指導和複讀指導兩個環節。閱讀提綱指導是學生閱讀教材時,教師給學生一個閱讀提綱。該提綱包括閱讀目標和要求,要使學生在閱讀時有明確的指向,知道自己通過閱讀要解決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