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5大凡傑出人士都擁有良好的口才

語言的力量能征服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人的心靈。傑出人士都是能征服人的心靈的人,他們往往都有好口才,具備駕馭語言的高超能力。

(1)周恩來——傑出的語言大師

在中國的老一輩革命家中,出現過許多能言善辯的鐵嘴人物。周恩來可謂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的口才蜚聲海內外,其應變的機敏,非凡的氣魄,犀利的言辭,柔中有剛,就連對手也露出情不自禁的讚歎之詞。美國前總統尼克鬆說,周恩來在談話中有四個特點:“精力充沛,準備充分,談判中顯示出高超的技巧,在壓力下表現得泰然自若。”1965年,美國作家路易斯·斯特朗80大壽,周恩來總理在上海展覽館的大廳為她舉行祝壽活動,與會的有幾百位中外人士。周總理在致詞中說:“今天我們為我們的好朋友,美國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慶賀40公歲誕辰。”大家聽到總理用“40公歲”這個新名詞都笑起來。斯特朗也哈哈大笑。總理接著說:“40公歲,這不是老年,而是中年。斯特朗女士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寫了大量的文章,她的精神還很年輕。我們祝賀斯特朗女士繼續為人民寫出大量的文章,祝賀她永遠年輕。”祝詞中,周總理特別使用了“40公歲”這一說法,它一方麵暗寓著斯特朗女士的實際年齡,另一方麵又寓示著斯特朗女士精神上的年輕。這種一語雙關、新穎別致的說法是在“1公裏=2裏”、“1公斤=2斤”等基礎上的新創造,它既令眾人耳目一新,又貼近了斯特朗女士的心理需要,因而為喜慶的場合增添了熱烈、輕快的氣氛。有一次周恩來接見美國記者。對方問:“總理閣下,你們中國人為何把走的路叫馬路呢?”總理答道:“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之路,所以叫馬路。”對方又問:“在美國,人們都仰著頭走路,而你們中國人為什麼低著頭走路呢?”總理微笑道:“這個問題很簡單嘛,你們美國人走的是下坡路,當然要仰著頭走路,而我們中國人走的是上坡路,當然是要低著頭走了。”例中美國記者的發問雖無惡意卻也語帶諷刺,周恩來總理敏銳地感悟到了這一點,馬上在笑談調侃中運用弦外之音針鋒相對地予以回答,盡顯傑出外交家的語言風采。

(2)裏根——綿裏藏針顯實力

1984年,美國裏根為了競選美國總統,與對手蒙代爾進行電視論辯。在論辯中蒙代爾自恃年輕力壯,竭力攻擊裏根年齡大,不適宜擔此重任。裏根回答說:“蒙代爾說我年齡大而精力不充沛,我想我是不會把對手的年輕、不成熟這類問題在競選中加以利用的。”這一絕妙的回答立即博得全場熱烈的掌聲。最後,裏根獲勝當選總統。麵對年輕氣盛的蒙代爾的攻擊,作為長者的裏根如果以牙還牙,破口對罵就會有失作為長輩的沉穩持重、老謀深算的優勢;但如果逆來順受、裝聾作啞,那麼,在蒙代爾的銳氣麵前,則又顯得老氣橫秋、難有作為了。為了爭取電視觀眾,裏根根據自己的長處和對方的短處,采取了將計就計、以守為攻、以柔克剛的策略,即在不動聲色之中,以己之長,顯彼之短,既盡量顯示作為年長者的足智多謀、寬宏大度,又委婉地抨擊和映襯對方作為年輕人的淺薄和狹隘。他在講話中並不諱言自己比對手年齡大,卻居高臨下地以長者麵對後輩的挑釁不屑一駁的口氣說:“我是不會把對手的年輕、不成熟這類問題在競選中加以利用的。”這句話說得非常幽默,因為它明裏說的是“不會利用”,其實已毫不客氣地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對方的“不成熟”。這種輕巧、寬容的語氣與內容的巨大反差不但帶有濃厚的幽默氣氛,而且在不知不覺之中把對方推到了“攻擊長者”的“不成熟”的位置上,充分反襯了自己作為長者的寬宏大度,以穩操勝券的姿態顯示了自己的信心和實力。這就不僅在論點上,而且在人品和形象上,都有力地反擊了對手,在觀眾麵前樹立起比對方更能勝任總統職務的印象。

(3)基辛格——妙答記者問

1975年5月20日,基辛格隨尼克鬆總統動身前往莫斯科,途經維也納。

在維也納,基辛格舉行了一次記者招待會。主持人簡單介紹了基辛格與尼克鬆前往蘇聯的原因及要舉行的兩國首腦的會談。

《紐約時報》記者馬科斯·弗蘭克爾問:“到時,你是打算點點滴滴地宣布呢,還是來個傾盆大雨,成批地發表協定呢?”

基辛格對這家一向使他很惱火的報紙的記者答:“我明白了,你們看,馬科斯同他們的報紙一樣,多麼公正啊,他要我們在傾盆大雨和點點滴滴之間任選一個,所以無論我們怎麼辦,總是壞透了……我們打算點點滴滴地發表成批聲明。”

全場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