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屬食滯所致發熱,證見產後身熱,時發時止,不思飲食,食入不舒,吞酸噯腐,脘腹脹滿,嘔惡嘔瀉,舌厚苔膩,脈濡滑,宜用健肝和胃、消導化滯之治法,方用保和丸,藥有:山楂180克,神曲60克,半夏90克,茯苓90克,陳皮30克,連翹30克,萊菔子30克;共為末,水泛為丸,每服6~9克,溫水送下,水煎量為1/10。
產後陰道鬆弛的預防
在生育以前,兩性交合很緊貼,陰莖進入陰道時有一種愉悅的感覺。但生育後就完全不同了,陰道顯得很寬鬆,夫婦雙方都會產生一種交合不夠緊貼的感受。這種情形可能影響性生活的和諧,造成丈夫的不滿足及妻子的性壓抑,甚至可能使夫妻關係破裂。
產後陰道鬆弛的關鍵是恥骨、尾骨肌功能的下降。恥骨、尾骨肌是提肛肌群中作用範圍最廣的肌肉之一,它能托起盆腔內髒,保持盆尾陰部軟組織張力,它和近端尿道壁括約肌相互交錯,還伸延進陰道括約肌的1/3,因此,它能收縮直腸下端和陰道,完善排便動作及陰道“緊握”功能。當兩性交合時,恥骨、尾骨肌開始“工作”,陰道收縮,“緊握”陰莖,使兩性結合更加完全、幸福。由此可見,防治產後陰道鬆弛,是要注意鍛煉恥骨、尾骨肌的功能。方法如下:
第一,常做“提肛功”。即吸氣時用力使肛門收縮,呼氣時放鬆,反複20~30次,隔1~2分鍾再進行1次,每天清晨鍛煉5~6次,日間鍛煉2~3次,鍛煉時可采用慢速收縮、快速收縮或兩者交替進行。
第二,可練國外的“蓋格爾操”:
首先是“開關水龍頭”。患者坐在馬桶上,兩腿分開,開始排尿,中途有意識地收縮陰部肌肉,使尿流中斷,此時感到在收縮的肌肉就是PC肌。如此反複排尿、止尿,排尿、止尿,就像反複開關水龍頭一樣。
其次是波浪狀操練與收縮。坐在椅子上,由後向前緩慢地收縮PC肌,在收縮狀態下,從1數到10,然後,由前至後逐漸放鬆。此時,腦子裏可以想象海邊的潮水,漸漸漲潮又漸漸退潮,反複操練,反複體驗。
再有是結合墊上或床上運動鍛煉腰腹、臀腿肌肉。即仰臥床上,以頭部和雙腳為支點,抬高臀部,同時收縮PC肌,放下臀部,同時放鬆PC肌,反複數次。這樣做,可使腰腹臀腿肌與PC肌都得到有效的鍛煉,提高PC肌的活力。
產後42天要作婦科檢查
婦女體內的重量和解剖方麵在妊娠期間都要發生很大變化,在產後都要逐漸恢複到原來的狀態。為了了解這些變化恢複的情況,保證產婦的身體健康和勞動能力,必須認真觀察產褥期的各種變化,以便進行衛生指導。因此要求在產後6~8周到醫院進行1次全麵檢查,以發現母體全身及生殖器有無異常情況。如有特殊不適,則應提前檢查。檢查的內容包括:測量血壓,檢查子宮複舊及兩側附件的情況、腹部及會陰部傷口愈合情況、盆底托力、乳房及泌乳量等。
凡屬異常妊娠,除上述一般檢查外,應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必要的檢查。如妊高征要查尿蛋白;貧血者要查血紅蛋白及紅細胞計數,有泌尿係統感染者做尿常規檢查,必要時做尿培養;患有糖尿病者,要查尿糖及血糖,必要時做糖耐量試驗等。
產褥期發熱的預防
產褥期間出現發熱,首先要看發熱出現的時間。如果從產後24小時起,到10天之內的發熱,應多考慮為產褥感染。此外,還可能有這個期間發生的其他一些疾病,較常見的如乳腺炎、泌尿係統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產褥中暑等。所以產後一旦發熱,就應積極查找發熱的原因,並針對病因治療。
乳腺炎
產褥期如果處理不當,常易發生乳腺炎。急性乳腺炎多發生在產後2~6周左右。常常引起產婦發熱,重者伴有寒戰;患側乳房表現為局限性紅、腫、熱、痛,並有硬結,觸痛明顯;血象白細胞數增多,以中性粒細胞為主。早期用青黴素治療,炎症即可消退,體溫也隨之下降。
泌尿係統感染
也有發熱,有時伴有發冷,同時還有尿頻、尿急及腰痛等症狀,根據所出現的症狀及尿化驗檢查,即可做出診斷,經過合理治療及臥床休息,3~5天後體溫即可降至正常,尿內改變消失。
上呼吸道感染
產婦由於分娩過度疲勞,抵抗力下降,或產後著涼、感冒容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除發熱外,常伴有鼻塞、咽喉腫痛、咳嗽或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者也可發生肺炎,應予相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