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都讚揚博比的忠誠、勇敢、堅毅的同時,科學家卻想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問題,博比在幾千裏外是怎麼找到路回家的?當初他的主人是開車走的公路,博比並沒有沿著它的主人往返的路線走,而它走的路與主人開車走過的路一直相距甚遠。事實上,根據動物協會勘查的結果,博比所走過的幾千裏路是它從來沒有見過、沒有嗅過,也根本不熟悉的道路。

對博比這次旅程經曆研究的結果使人們相信,這條小狗之所以能回家,是靠著一種特殊的能力和感覺覓路的,這種本領與已知的犬類感覺完全不同。有人認為動物這種神秘的感覺和能力是一種人類尚未了解的超感知覺,或者稱之為超常感。這個名詞源於希臘文的第23個字母,用於代表自然界動物的超自然感官本能。它指的是有些動物能夠以超自然的感覺感知周圍的環境,或者與某人、某事,或與其他動物之間有著心靈的溝通。然而,這種溝通似乎是通過我們人類並不知道又無法解釋的某些渠道進行的。

在意大利,有隻名叫費都的小狗,它的主人去世後它非常傷心,以至為它的主人默默地守墓13年,不論別人怎麼想把它弄走,它始終不肯離去。

多少年來,在世界各國都發現了很多動物的超常感行為。例如,它們有的會跑到從來沒去過的地方找到主人,有的似乎還能預感到自己主人的不幸和死亡,有的能預感到即將來臨的危險和自然災害。如地震、雪崩、旋風、洪水以及火山爆發等。

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前的四五天,就有好多人發現家裏雞犬不寧,豬、狗亂叫,一向很怕見人的老鼠一反常態拚命地逃離房屋,往大街上亂竄,動物園裏的動物也莫名其妙地橫衝直闖。據有關報紙稱,1999年8月在土耳其發生大地震之後,地震嚴重的災區平時人人喊打的老鼠一下子身價百倍,很多驚恐不安的災民之所以想在家裏養一隻老鼠,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發現地震來臨之前,老鼠總是先有異常的表現。

動物的主人在大禍來臨時,可能會影響動物的超自然感覺。反過來,也可能影響動物的主人。曾擔任加拿大總理22年的麥肯齊·金就曾預感到他自己十分喜歡的愛犬帕特要大禍臨頭的遭遇。有一次,總理的手表突然掉在地上,時針和分針在4點20分停住了。這位總理說:“我不是個通靈的人,不過我當時就知道,仿佛有個聲音在告訴我說,帕特在24小時內就要死了。”第二晚上,帕特爬到它主人的床上,躺在那裏靜靜地死去了,時間恰好是4點20分。

動物的超常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科學家的重視,並作了大量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某些動物確實具有一些非常奇特的感覺本能,並能以獨特的方式利用人類具有的五種感覺本能,而還有一些動物的某些感官功能是我們人類完全沒有的。而還有一些動物的超常感則是我們現在還沒能完全了解到的。1965年,荷蘭的動物行為學家延伯爾根在他著的書中寫道:“許多動物的非凡本能以特殊生理作用為基礎,至今,我們還沒有了解這些作用,因而,才把這些本能叫做‘超感知覺’”。

動物世界有著許許多多我們未知的領域,在這些領域裏,充滿神奇和奧秘。即使今天的動物學研究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動物的超常感本能的奧秘仍然是我們所不了解的。動物為何能雌雄互變

男變女、女變男,平常對人類來說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在高科技的今天,在醫學手術的幫助下,變性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在生物界中,卻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

人類對這種性逆轉現象的研究首先是從低等生物——細菌開始的。在人的大腸裏寄生著一種杆狀細菌,被稱為大腸杆菌。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發現,大腸杆菌有雌雄之分,雌的呈圓形,雄的則兩頭尖尖。令人驚奇的是,每當雌雄互相接觸時,都會發生奇異的性逆轉,即雄的變為雌的,雌的則變為雄的。後來經科學家研究,發現雌雄互變的媒介在於一種叫“性決定素”的東西,當雌雄接觸時,就將彼此的“性決定素”互贈給對方,從而改變了彼此的性別。

後來科學家們又發現,在比細菌高等的生物體上也存在性逆轉現象,諸如沙蠶、牡蠣、紅鯛、黃鱔、鱒魚等等。有人認為這些生物的原始生殖組織同時具有兩種性別發展的因素,當受到一定條件刺激時,就能向相應的性別變化。

沙蠶是一種生長在沿海泥沙中,長得像蜈蚣一樣的動物。當把兩條雌沙蠶放在一起時,其中的一條就會變為雄性,而另一隻卻保持不變,但是,如果將它們分別放在二個玻璃瓶中,讓它們彼此看不見摸不著,則它們都不變。

還有一種一夫多妻的紅鯛魚,也具有變性特征。當一個群體中的首領——惟一的那條雄魚死掉或被人捉走後,用不了多久,在剩下的雌魚中,身體強壯者,體色會變得豔麗起來,鰭變得又長又大,卵巢萎縮,精囊膨大,最終成為一條雄魚而取代原來丈夫的職位,若把這一條也捉走,剩餘的雌魚又會有一條變成雄魚。但是如果把一群雌紅鯛魚與雄紅鯛魚分別養在兩個玻璃缸中,隻要它們互相能看到,雌魚群中就不能變出雄魚來,但如果將兩個缸用木板隔開,使它們互相看不見,雌魚群中很快就變出一條雄魚。這究竟是為什麼,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再有,海邊岩礁上常見的軟體動物——牡蠣,也是一種雌雄性別不定的動物,有一種牡蠣,產卵後變為雄性,當雄性性狀衰退後又變為雄性,一年之中可有二次性轉變。然而牡蠣過的是群聚生活,不管雄性個體與雌性個體,為什麼還會有“朝雌暮雄”的性變態呢?

我們常見的黃鱔在“青春年好”時節,十有八九為雌,產卵之後轉為雄性,因為大黃鱔中十有八九為雄。這又是為何,人們也不清楚。

有人對魚類的“變性之謎”進行了研究,認為魚類改變性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繁殖後代和使個體獲得異性刺激。美國猶他大學海洋生物學家邁克爾認為,在一種雌魚群或一種雄魚群中,其中個頭較大者,幾乎壟斷了與所有異性交配的機會。這樣,當雌魚較小時能保證有交配的機會,待到長大變成雄性時,又有更多的繁育機會,與性別不變的同類相比,它們的交配繁育機會就相對增加了。同樣,在從雄性變為雌性的魚類中,雌魚的個體常大於雄體。雄魚雖小,但成年的小雄魚所帶有的幾百萬精子,足夠使再大的雌魚所帶的卵全部受精。另外這些雌魚與成熟的無論個體大小的雄魚都能交配。因此,它們小一點的時候是雄魚,長大以後變雌魚,不僅得到交配的雙重機會,而且與那些從不變性的魚類相比,又多產生1倍的受精卵,這對繁殖後代大有益處。

在動物界裏頻頻發生的性變現象,至今仍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科學的解釋,還需要人類進一步的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