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

汽車的誕生

汽車,作為現代文明的寵兒,現代交通運輸的主角,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號稱小汽車王國的美國,擁有小汽車12億輛,有人把小汽車比喻為美國人的鞋,人沒有鞋就不能出門,美國人沒有小汽車就寸步難行。

然而,汽車在世界正式誕生,才不過100多年的曆史。我們所說的汽車,是指有動力裝置(發動機)驅動,有4個或4個以上的車輪,在陸地上行駛的車輛。在第一次產業革命即蒸汽機發明之前,人類所用的車的動力不是用人力,就是用畜力,而蒸汽機的出現,才使汽車的雛形得以問世。1769年,法國人居然製造了一輛有三個輪子的蒸汽機車,每小時可行駛36千米,可乘坐4名乘客。此後一些國家先後製成了蒸汽機汽車。

但是蒸汽機汽車的缺點是很突出的,它本身笨重不說,乘坐這種車又熱又髒。人們在研究,能不能造一種讓燃料在發動機內部燃燒的汽車。1885年,德國人苯茨製成了一輛裝汽油發動機的三輪汽車;1886年德國人戴姆勒製成了一輛四輪汽車,每小時可跑18千米。這時真正的汽車才正式誕生。進入20世紀,汽車工業在美國得到快速發展,大規模的流水作業的汽車裝配線使汽車產量大幅度地增長,使汽車迅速普及,成為大眾化的商品。日趨漂亮的汽車造型

最早的汽車,看上去和馬車差不多,不同的是前麵安裝了發動機,人們稱它為馬車型汽車。這種車大多是敞篷的或裝有活動布篷,前麵和側麵都沒有車壁。所以戴上帽子和護目鏡的駕駛員也隻能避風而已。1908年,美國福特公司開始生產這類汽車的佼佼者——T型車。它結構精巧,結實耐用,容易駕駛,價格低廉。受到人們歡迎,成為最著名的馬車型汽車。

接著,福特公司又改進了T型車。新的T型車外形方方正正,就像一個大箱子,有固定的車頂,帶有窗子的車壁,這就是“箱型汽車”的開端。此後各大汽車公司都開始生產箱型汽車。但在1920年前後,T型福特車在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美國人曾這樣形容過福特車數量之多:“你根本無法超過T型車,因為當你超過一輛時,馬上眼前又會出現另一輛T型車”。

隨著汽車的普及,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要求不斷提高車速。為提高車速,一方麵要加大發動機的功率,另一方麵要減小行車的阻力。為此,人們首先想到了要降低車身的高度,以減少空氣阻力。1900年,一般車高是27米,1910年已降到24米,1920年又降到19米,這個高度一直保持到30年代。這時人們發現,車身如果降得太低,會影響駕駛員的視野,乘客也會感到憋悶,於是轉而致力於增加發動機的功率。從此,先後出現了4缸、6缸,甚至8缸的發動機。由於發動機功率增大,體積也增大,車身的形狀亦隨之改變,出現了一種“長頭”的箱型汽車;這種車在30年代曾風行一時。有趣的是,箱型車有一個“遠親”,就是越野車。這種車的功率大,但它不求高速,有較高的底盤,四輪驅動,能較輕鬆地在崎嶇不平的地形上行駛,所以特別適用於野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深受軍人歡迎。最有名的是美國的吉普車。

箱型汽車的阻力還是太大,在前麵車窗、車頂,特別在車後,都會產生空氣渦流,大大影響了汽車的前進速度。為了解決空氣阻力問題,人們吸收了飛機設計的經驗,開始用風洞試驗來研究汽車的造型。結果發現,前圓後尖的形狀所產生的空氣阻力最小。根據這種氣動力學原理,1934年美國克萊斯勒公司研製出嶄新的流線型汽車——“氣流”牌。1937年福特公司推出了V8型車,其他汽車公司也先後推出了自己的流線型車。最有名的當屬德國“大眾”牌的甲殼蟲型車。德國傑出的汽車設計師波爾舍博士,從甲殼蟲的形狀受到啟發而設計出這種流線型車。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這種車到1949年才投產。甲殼蟲車共生產了2000多萬輛,至今墨西哥、巴西等國仍有生產。作為一種曆史上最暢銷的車型,“甲殼蟲”在汽車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汽車製造業有了很大發展。美國福特公司於1949年再次推出了具有曆史意義的新型V8小轎車。這種車把車輪罩、發動機罩和行李艙罩合為一個整體,車燈不再單獨安置在車輪罩上,而與散熱器罩連在一起,與發動機罩結合成美觀、平滑過渡的一個整體,後麵就是駕駛室。由於整個造型像一隻船,所以采用這類設計風格的汽車,稱為“船型汽車”。由於發動機位於駕駛室之前,車的重心前移,汽車就不會在行駛中因橫向風而晃動。40多年來,世界上生產的轎車大多屬於船型車。1960年前後,有的汽車公司曾給船型車加上尾翼。這僅使人感到美觀而已,隨審美觀點的改變,尾翼已消失了。還有一種後窗為反傾斜式的車型,以便後排乘客可以坐得更舒適。但汽車在高速行駛時,這種後窗會產生強烈的渦流和噪聲,所以也被淘汰了。現代的船型車又恢複了簡潔的風格,像我國在80年代引進的奧迪100型,就是成功的一例。它是船型車中空氣阻力最小的一種。

但船型車的車尾較長,在高速行駛時還是會產生較強的空氣渦流。人們對此加以改進,設計出“魚型轎車”。這種車在船型車基礎上,將後車窗逐漸傾斜,與同樣傾斜的車後廂相接,形成斜背式的後部,由於與魚的背脊相似,所以也叫“魚型轎車”。美國1952年生產的別克牌小轎車,是最早的魚型車。由於在魚型車內乘客舒適,司機視野廣闊,車的正、側麵阻力小等優點,魚型車便成了一種重要的車型而受到人們的喜愛。但魚型車的側麵,類似放大了的機翼橫斷麵,在高速行駛時像機翼那樣會產生一種使車子離開地麵的升力,雖然一般不會發生危險,但如果有側向風吹來,會影響汽車行駛中的穩定性,於是又給魚型車的尾部加一翹起的尾巴,以克服一部分升力,於是便產生了魚型鴨尾式車。解決魚型車產生升力問題的徹底辦法是采用楔型外型。這種楔型車的車身很低,車頭尖尖的,車尾逐漸升高後徒然下切。現在很多跑車就是這種楔型車的代表。但完全按楔型設計汽車,乘坐的舒適性會受到影響,所以在傳統的船型車後部設計中采用一些楔性效果,就會得到實用、美觀相結合,受用戶歡迎的車型,現在寶馬係列的小汽車就是這種車型的代表。

經過近100年的發展,轎車的外形發生了不少變化,將來的汽車造型會進一步減少阻力,而且更加美觀。安全守護神

現在,有很多汽車上都配備了安全氣囊。有氣囊的汽車,也要係安全帶。有人統計過,隻用安全氣囊不用安全帶,發生撞車事故,保護率下降20%。如果安全氣囊與安全帶配合使用,在事故中可以保護乘員安全,保護率達46%,若是隻係安全帶,保護率為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