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4
追趕飛機的高速列車
1964年日本在東京一大阪間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高速鐵路——日本東海道新幹線。10月1日,正值第18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的日子,世界鐵路史上最快的列車開始運營了,乳白色“彈丸號”列車好像飛梭似的行駛在鐵路線上。每小時行駛210千米,車內設備舒適,車站上現代化設備的控製及監視作用都令人耳目一新。
日本東海道新幹線高速鐵路的成功,引發了世界高速鐵路熱,使鐵路走進了高速時代。
日本後來又建成了山陽新幹線、東北新幹線、上越新幹線。現在日本的高速列車速度已達270千米/小時,最高的已達350千米/小時。
日本高速鐵路運營三十多年,運送旅客四十多億人次,旅客轉運量是全國的1/3,但卻保持著死亡事故為零的記錄,這在鐵路運輸安全方麵是一個空前的成績!
法國的高速鐵路發展比日本晚20年,但後來居上,已在世界占領先地位。
法國的高速鐵路運營證明,他們采用的技術是完全可靠的。法國的高速列車創造了5153千米/小時速度的世界記錄,它打破了輪子在軌道滾動前進時速不能超過500千米的傳統觀念。
高速鐵路列車比小轎車快2倍,票價比飛機票便宜2倍。在1000千米距離範圍內旅行,高速鐵路列車與飛機競爭力很強。高速鐵路列車每天能夠有很多對車互開。法國1996年新線路完工後,東南線巴黎—裏昂有23對,大西洋線巴黎一波爾多有17對。
高速鐵路已成為當代鐵路發展的主要標誌,在全世界掀起了建設新高潮。法國和德國高速鐵路開通獲得成功後,推動了全歐洲鐵路主要幹線高速化,高速鐵路網正在形成。到2000年,全歐洲還將新建9000千米高速鐵路。那時,如果你去歐洲旅行,可在各處乘上高速、安全、舒適的高速列車。
美國政府1994年-1997年間約撥款646億美元發展高速鐵路和磁浮列車。德克薩斯州投資60億美元,修建一條高速鐵路,2015年完成;到2000年賓夕法尼亞州將修成750千米高速鐵路;到1999年佛羅裏達州將建成510千米……
澳大利亞投資60億美元修建870千米高速鐵路,這將是迎接2000年奧運會的工程之一。韓國投資133億美元建409千米高速鐵路,2000年開通啟用。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和地區修建高速鐵路。
高速列車所采用的電能種類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不能通用。法國鐵路部門設計出一種可以用於法國、比利時和荷蘭的高速列車,並於1996年在巴黎、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等城市之間運營,創造了高速列車在不同電製和信號製下運行的先例。
在“歐洲之星”以後又出現了新一代高速列車,叫“泰裏斯”。1966年1月29日,兩列“泰裏斯”在巴黎—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線路上試行。“泰裏斯”列車兩端都是動力車,8節客車,可載乘客377人,運行速度為300千米/小時。現在,它已在巴黎—布魯塞爾—列日—科隆以及巴黎—布魯塞爾—安特衛普—阿姆斯特丹之間運行,這正符合歐洲旅客的需要。法國、荷蘭、德國、比利時等國鐵路部門計劃,到2005年以前,每年用“泰裏斯”運旅客650萬人次,這比現在的客運量翻了一番。
法國巴黎東南線列車很擁擠,所以,於1996年開發了TGV雙層高速列車,它比單層列車多45%的座席。飛起來的火車
傳統的鐵路,屬於輪軌粘著式鐵路,即車輛的車輪,在鋼軌頂麵上借助輪軌間的粘著力運行。這種鐵路隨著機車車輛速度的提高,輪軌間的粘著力會逐漸減小,車輛的走行阻力會逐漸增大。在車速達到極限值(350~400千米/小時)時,車輛的走行阻力將大於輪軌間的粘著力,車輪就空轉了,速度不可能再提高。
為了克服這一障礙,60年代初,有些國家開始研究非粘著式超高速鐵路。這種鐵路有氣浮式和磁浮式兩大類。
氣浮式又稱氣墊式,是利用壓縮空氣使車體底麵和導軌之間形成空氣層(氣墊),依靠氣墊的懸浮力,使車輛懸浮於導軌麵的空氣層上運行。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研究,從能源和噪音公害考慮,認為磁浮式比氣浮式優越,所以,世界各國都轉向研究磁浮式。
磁浮式又稱磁墊式。各國對磁浮鐵路經過多年研究,已經公認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新型交通工具。其特點是速度快,無噪音,無汙染,無振動,能源消耗少,不受氣候影響,適合於長途超高速和城市中低速的交通運輸。
磁浮列車的眾多優點,都來自它的一個基本優點,即它消除了車輪與鋼軌的摩擦。它不用常見的發動機,完全靠磁力運行。既沒有在軸套中旋轉的軸,又沒有摩擦和撞擊著軌道的車輪。也就是說不需要花相當大的費用,定期更換易磨損部件。因為不需要消耗動力去克服摩擦力,不僅能有效地利用能量,把列車從噪音和振動中解放出來,而且還能進一步實現列車的高速化。它的維修費用,相對來說也比較低。常規高速列車必須進行連續監測,防止軌道上出現微小缺陷,因為這種缺陷能引起列車出軌(日本“子彈列車”的路軌,每夜都要重新校準)。磁浮列車卻不同,它隻有一條單軌,因軌道表麵粗糙,不改變磁場不會帶來任何問題。雖說它是地麵交通工具,但它並不在地麵上行駛,而是離開地麵軌道,懸浮在一種看不見的“磁墊”上飛馳,因而被人們譽為會“飛”的列車。會擺動的高速列車
以日本為首的許多國家修建新的鐵道線路,但是也有的國家利用原有的線路,使用“擺式車廂”,也實現了鐵路高速化。在高速鐵路的彎道上行駛,由於列車受到離心力作用,使車輪的輪緣靠緊鐵軌,產生強烈的摩擦,甚至還要擠動外邊那根鐵軌向外移動,嚴重時會引起脫軌並使列車傾倒。為了列車安全,彎道處外側的鐵軌必須加高(叫“外軌超高”),以使車廂產生向心力,抵消離心力作用。
另外,列車速度越大,彎道的“曲率半徑”就要越大(也就是彎道的彎度越小)。所以為提高列車速度,需要修建新的鐵道線路。
鐵道軌距為1435毫米,稱為標準軌距。凡是軌距大於1435毫米的稱寬軌,如印度等國的鐵路軌距為1676毫米,西班牙和葡萄牙采用1617毫米軌距,凡軌距小於1435毫米的稱為窄軌,如南非、我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采用1067毫米軌距。
原有窄軌鐵路,曲率半徑小,“外軌超高”不大,是不能通過高速列車的。反過來,若是列車以低速通過彎道,“外軌超高”太大,列車有可能向內傾斜,甚至傾覆(特別是窄軌更危險)。這可怎麼辦?人們采用擺式車廂來解決這一矛盾。
世界上第一列擺式電動車組是英國鐵道科學研究中心從1965年開始,花了15年研製成功的。當列車在彎道行駛時,車體能自動向曲線內側傾斜而抵消離心力的作用,使乘客感到平穩和舒適。當列車在直道上行駛時,車體又恢複了原狀。
現代實用的擺式高速列車已得到各國的青睞。瑞典、意大利、西班牙、法國等國家都進行了長期研究,其中瑞典X2000型擺式高速列車尤為先進,在瑞典成功地運行多年,許多國家都積極引進這一技術。
這種列車前麵是電動車和控製車。當控製車進入彎道區域,車上的兩個“加速度儀”就測出了離心加速度,知道進入了彎道。控製車上的主控計算機對速度和距離進行計算,算出車體應傾斜多少。它發出指令給每個車廂上的受控計算機。各車廂受控計算機再發出控製信號,控製這一車廂車體傾斜。原來,車體是支撐在一個整體支架上,它又是支撐在“轉向架”上。控製信號驅動一種叫“驅動係統”的裝置,使“轉向架”帶動車體傾斜。
利用傳感器、電腦、控製驅動裝置實現列車擺動,這叫有源擺式列車。它的性能好,但是,技術要求高、維修和運用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