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會有各種顏色是什麼原因呢?沙漠裏的沙主要是由岩石風化而來,但岩石裏含有各種顏色的多種礦物質,因此造成了沙漠有各種各樣的顏色。辛普森沙漠的沙子裏含有鐵,鐵被氧化後呈紅色;路索羅盆地沙漠的沙子裏含有石膏質,而石膏晶體被風化後呈白色;而卡拉庫姆沙漠則主要是由黑色岩石風化而成;亞利桑那沙漠的沙子裏含許多種顏色的多種礦物質,因此絢麗多彩。“地球之腎”

地球上的濕地在保護地球環境方麵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被稱為“地球之腎”。濕地可以調節降水量不均所帶來的洪澇與幹旱;湖泊、江河、水庫等大量水麵及其水生植物可以調節氣候;濕地植被的自然特性可以防止和減輕對海岸線、河口灣、江河湖岸的侵蝕;在地勢較低的沿海地區,下層基底是可以滲透的,淡水一般位於較深的鹹水上麵,通常由沿海的淡水濕地所保持。因此,濕地可以防止海水入侵,保證生態群落和居民的用水供應,防止土地鹽堿化;濕地流入到蓄水層的水,可以成為淺層地下水係統的一部分,使之得以保存和及時補充;濕地生態係統大量介於水陸之間,具有豐富的動植物物種。東非大裂穀

在1000多萬年前,地殼的斷裂作用形成了這一巨大的陷落帶。板塊構造學說認為,這裏是陸塊分離的地方,即非洲東部正好處於地幔物質上升流動強烈的地帶。在上升流作用下,東非地殼抬升形成高原,上升流向兩側相反方向的分散作用使地殼脆弱部分張裂、斷陷而成為裂穀帶。張裂的平均速度為每年2~4厘米,這一作用至今一直持續不斷地進行著,裂穀帶仍在不斷地向兩側擴展著。由於這裏是地殼運動活躍的地帶,因而多火山多地震。東非大裂穀是縱貫東部非洲的地理奇觀,是世界上最大的斷層陷落帶。有關地理學家預言,未來非洲大陸將沿裂穀斷裂成兩個大陸板塊。沼澤的形成

沼澤的形成,主要取決於水熱狀況和地貌。其中,水分條件是沼澤形成的主導因素,因為過濕的地表才能引起喜濕植物的侵入,從而導致土壤通氣狀況的變化,並在生物作用下產生泥炭的堆積。

沼澤的形成可以分為水體沼澤化和陸地沼澤化。在氣候濕潤的地區,河水挾帶著大量泥沙流入湖泊。在湖邊或河口地區,由於水麵突然變寬,水流速度突然減慢,泥沙在湖邊沉積下來,形成淺灘,一部分細小的物質隨著水流漂到湖泊開闊的地方,沉澱到湖底。這樣年深日久,就使湖泊變得越來越淺。隨著湖水深淺的不同,各種水生植物逐漸繁殖起來。這些植物不斷生長、死亡,大量腐爛植物的殘體不斷在湖底堆積,逐漸形成泥炭。隨著湖底的逐漸淤淺,又有新的植物出現,並從四周向湖心發展,使湖泊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淺。當湖泊中的沉澱物增大到一定限度時,原來水麵寬廣的湖泊就變成淺水汪汪、水草叢生的沼澤了。這是水體沼澤化。另外有些高原、高山地區,由於冬季地麵積雪,到次年春夏季節冰雪融水,地麵積水,短草和苔蘚植物雜生,也可形成沼澤。島嶼的形成

有些島嶼本來是大陸的一部分,由於地殼發生運動,它們和大陸之間出現了斷裂沉陷地帶,因而變成了和大陸隔海相望的島嶼,如我國的台灣島就是這樣形成的。有時大陸由於受到地球張力的作用,可以產生一些很深很大的裂縫,來自地下深處的物質擠了進來,將裂縫逐漸撐開,形成新的海底,而那些分裂出去的大陸的碎塊,便成了遠離大陸的島嶼。如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就是這樣從歐洲大陸分離出去的。有時地球氣候變暖,冰雪消融,使整個海洋水量增加,海麵升高,於是大陸邊緣的低凹部分就會被淹沒,這時沒有被淹沒的那些高地、山峰就變成了島嶼。北冰洋中的許多島嶼就是這樣形成的。以上這些島嶼都可以稱之為大陸島。

還有許多島嶼,原先不是陸地,它們是海底火山噴出的熔岩和碎屑物質在海底堆積而成的。如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島就是一群火山露在海麵上形成的。這些島嶼被稱為火山島。另外還有數以億計的珊瑚蟲分泌出的石灰質特質連同它們的遺骸形成的珊瑚島。如我國南海諸島中的大部分島嶼就屬於珊瑚島。此外,還有一些島嶼是在大河入海處,由河水中挾帶的泥沙衝積而成的,被稱為衝積島,如我國的崇明島。“雅丹”地貌

雅丹,維吾爾語原意為“陡壁的小丘”,現泛指幹燥地區一種風蝕地貌。“雅丹”地貌通常發育在幹旱地區的湖積平原上,由於湖水幹涸,黏性土因幹縮裂開,盛行大風沿裂隙不斷吹蝕,裂隙逐漸擴大,使原來平坦的地麵演變成許多不規則,從而具有與盛行風向平行延伸的陡壁的壟崗(墩台)和寬淺不一溝槽相間的奇特地貌。這種地質現象在新疆羅布泊東北很典型,在羅布泊古湖盆的東、西、北部,有3000平方千米這樣的“雅丹”地貌。世界各地的不同荒漠,包括突厥斯坦荒漠和莫哈韋沙漠在內,也都有“雅丹”地貌。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是一種水平構造地貌。它是指紅色砂岩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紅色沙礫岩層中沿垂直節理發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主要發育於侏羅紀至第三紀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這種地形以廣東北部的丹霞山最為典型,所以稱為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點是“赤壁丹崖”廣泛發育,形成了頂平、身陡、麓緩的方山、石牆、石峰、石柱等奇險的地貌形態,各異的山石形成一種觀賞價值很高的風景地貌,是名副其實的“紅石公園”。石灰岩山洞為什麼會有冷暖之分?

石灰岩山洞,有的是寒氣襲人,有的卻溫暖異常,在同一個時間裏進去,仿佛是經曆了兩個季節。為什麼山洞有冷和熱的分別呢?原來,這主要是冷、暖空氣比重不同的緣故。冷空氣較重而下沉,暖空氣較輕而上升。洞口向下的山洞裏,較輕的暖空氣充塞其中,不能流出,因而格外顯得溫暖,成為“暖洞”;洞口朝上的山洞裏,冷空氣鑽入洞內,越積越多,好像天然的冷空氣庫,這樣的山洞就成了“冷洞”。鍾乳石和石筍

生長石筍和鍾乳石的岩洞,都是石灰岩洞。流經石灰岩區的地下水,經石灰岩罅隙,到達石灰岩洞頂時,因蒸發作用,其中所含的碳酸鈣沉澱重新凝固,自上而下,結成下垂的冰柱狀,稱為鍾乳石。由鍾乳石下滴的水,落在洞底,蒸發後石灰質沉澱,屹立地麵如筍狀,即稱為石筍。鍾乳石和石筍不斷擴大,最終相接而成石柱。河流中的漩渦

我們會發現在江河水流較急的水麵上,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正在流淌的水流,到了某一個地方突然打起轉來,也就是所謂的“漩渦”。在江河中,漩渦並非處處都有。有些漩渦出現在橋梁的橋樁以及冒出水麵的礁石旁邊。主要是由於在流淌得很急的水流中,有一部分水流被橋樁或礁石擋住去路,無法再前進,於是被迫退回來,但後麵湧上來的水流,還是像以前一樣一股勁地向前流,並把被迫退回來的那部分水流帶著一起前進,但當它們流到前麵卻又被橋樁或礁石擋回來,像這樣進而又退,來來去去的水流,就隻能在被擋住去路的原地方打轉,於是出現了漩渦。

此外,在江河水道急轉彎的地方,也會出現漩渦。那裏,因為水都是沿直線流的,因此靠近彎道內側的水道也要脫離河岸的導向而筆直向前流,然而彎道外側一邊的河岸卻強迫外側的水流轉向流過來,於是內側的水流受到外側水流的壓力,就會被迫退回來,這樣也就形成了漩渦。我們如果去江河遊泳,千萬不能遊進漩渦裏,因為急劇旋轉的漩渦水流,會把人旋到水底下去,這是相當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