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5
瀑布的形成
我們可能認為瀑布的形成很簡單,就是一條河流翻過一個懸崖峭壁,就形成了一個瀑布。其實瀑布的形成主要有三種:其一像尼亞加拉瀑布,它是尼亞加拉河水翻過白雲石的岩壁,直落入下麵的一個大水池裏,奔騰不息的水流無休止地侵蝕頁岩,淘空了白雲岩的岩洞,一塊塊的白雲岩崩落而下,使得懸崖永遠陡峭;另一種瀑布的形成就是在古代有一大塊熔化了的岩石從下麵擠上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岩石硬化了,後來就在河道中形成了一堵牆,瀑布由此而形成;第三種情況是古代的冰川切入山穀之中,使兩側形成懸崖峭壁,瀑布由此生成。此外,地球表麵的運動使高原進一步加高,而河流就在它的邊緣地帶,這樣就形成了高原上的瀑布。尼亞加拉大瀑布為什麼會後退?
在北美洲的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間的尼亞加拉河上,有一個寬約1249米、落差51米的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尼亞加拉大瀑布。它氣勢磅礴,水聲震耳欲聾,數裏之外就能聽到那雷鳴般的瀑布聲。因此,印第安人稱它“尼亞加拉”,意思是“雷神之水”。尼亞加拉大瀑布下的基岩,上部是較硬的石灰岩,下部是較軟的頁岩。俗話說:“滴水穿石。”大瀑布每分鍾有幾百萬千克的水從約50米高處直瀉而下。在強大的急流猛烈衝擊和砂石摩擦下,基岩下部較軟的頁岩被掏空,基岩上部隨之崩塌,造成瀑布不斷後退。瀑布每年平均後退約1米左右。尼羅河的河水為什麼會變色?
尼羅河發源於非洲中部,流經蘇丹、埃及等文明古國,向北注入地中海,是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又是一條會變色的河,一年中,河水自清澈變為綠色,又變為紅褐色,到最後才複原到基本顏色。這是為什麼呢?
尼羅河的上遊分成兩端,是白尼羅河與青尼羅河,兩河互相融合,河水在流經開羅時,形成了巨大三角洲,兩岸物產豐富。每年2~5月,是枯水期,河水清澈。從6月開始,上遊的白尼羅河帶著漂浮的葦草等物流過,於是水呈綠色。到了7月,尼羅河進入了泛濫期,占流量4/7的青尼羅河此時水量猛增,許許多多泥沙使尼羅河呈一片紅褐色,其中9月份河水最紅。到了11月,水位降低,尼羅河又回到了清澈見底之狀。
尼羅河兩岸的居民生活及耕種與尼羅河的變色有很大的關係。當人們見到水色發生變化,就馬上知道河水的動向,趕緊遷離避洪或播穀耕種。會變色的尼羅河,使得兩岸的土地成了豐收的寶地。大河入海處為什麼會有三角洲?
在世界各大河的入海處,大都有一個麵積很大的三角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三角洲是河口地區的衝積平原,是河流入海時所挾帶的泥沙沉積而成的。世界上每年約有160億立方米的泥沙被河流搬入海中。這些混在河水裏的泥沙從上遊流到下遊時,由於河床逐漸擴大,在河流注入大海時,水流分散,流速驟然減少,再加上潮水不時湧入有阻滯河水的作用,特別是海水中溶有許多電離性強的氯化鈉(鹽),它產生出的大量離子,能使那些懸浮在水中的泥沙也沉澱下來。於是,泥沙就在這裏越積越多,最後露出水麵。這時,河流隻得繞過沙堆從兩邊流過去。由於沙堆的迎水麵直接受到河流的衝擊,不斷受到流水的侵蝕,往往形成尖端狀,而背方水麵卻比較寬大,使沙堆成為一個三角形,人們就給它們命名為“三角洲”。雅魯藏布江穀地為什麼有豐富的地熱資源?
按板塊構造學說,雅魯藏布江穀地正是亞歐板塊和印度板塊相碰撞的縫合線位置,這裏又由於處在地球上最年輕的劇烈隆起區,所以構造活動強烈,岩漿活動頻繁。此外,穀地除了東西向的斷裂外,還有南北向的斷裂,為岩漿和地熱流體的對流提供了通道。熔融的岩漿把高溫水和高溫蒸汽通過大量的裂縫送到地表。
據對西藏部分地區考察發現,地熱田及水熱區達420個以上,總熱流量為230×107焦耳/秒,相當於一年燃燒240萬噸標準煤釋放的熱量。豐富的地熱資源不僅為西藏的生產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能源,供土地灌溉、居民采暖,還能醫治各種高原常見病和多發病,並可作為旅遊資源觀賞。湖水鹹淡之謎
原來,大多數湖泊的水,都是由河水流入的。在流動的過程中,河水把所經過地區的土壤和岩石裏的一些鹽分溶解了;還有沿途流入河流裏的地下水也使它的鹽分增加,當河水流入湖泊時,就把鹽分帶給了湖泊。如果湖水能從另外的出口繼續流出,鹽分就會也跟著流出去,像這種水流非常暢通的湖,鹽分很難集中。如北美五大湖,許多大河都流入湖中,然後通過湖水又都流入聖勞倫斯河,最後注入大西洋,所以它們都是淡水湖。假如有些湖泊排水非常不便,而且氣候幹燥,蒸發消耗了很多水分,鹽分便會越積越多,湖水就會越來越成,成為鹹水湖。在荒漠和草原地帶,因為降水稀少,蒸發強烈,地勢平坦,排水不暢,鹹水湖往往分布較多。如世界著名的大鹽湖——死海。
但也有人認為,在地質時期,鹹水湖原是海的一部分,海水退了以後,有一部分海水就遺留在低窪地方,成為現在的湖,所以湖水保留了很多的鹽分。還有人認為,鹹水湖是因為結晶岩石經過風化,所含鹽分釋放出來,或者地下水把古代沉積的鹽溶解之後帶入湖中等原因造成的。湖水顏色的深淺變化
在阿富汗的興都庫什山脈中的一條河上,有許多天然的石灰岩壩,攔成了一串明鏡般的高山湖泊。這串湖泊沿著班得阿米爾河排列,海拔約3000米。各湖的顏色因水的深淺、陽光的強弱、石灰岩的薄厚以及湖中水藻的多少和種類而不同,有的乳白,有的淺綠,有的深藍,有的深綠。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湖間的天然石壩上的鍾乳由周圍的岩石裏的礦物質逐漸積聚而成。就是這些礦物質(主要是碳酸鈣)才構成了湖泊。溶解了碳酸鈣的水接觸水生植物,就會引起化學反應,使一部分碳酸鈣沉積在湖底或湖邊,逐漸形成一種多孔的岩石,稱為石灰岩。沉積湖邊的石灰岩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而從湖底的石灰岩反射出來的光線,則使湖水呈現各種顏色。為什麼有的湖泊能形成天然瀝青呢?
在加勒比海的東南端,有一個美麗的特立尼達島,這裏有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天然瀝青湖。特立尼達的瀝青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瀝青湖。瀝青湖就像傳說中的“寶湖”一樣,瀝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年年開采,從不見減少。為什麼會有天然瀝青湖呢?
科學的發展使人們揭開了瀝青湖形成的秘密。原來,在這些地方,由於古代地殼變動,岩層斷裂,地下石油和天然氣湧溢而出,與泥沙等物質化合成為瀝青,在湖床上逐漸堆積硬化,從而形成了如今的天然瀝青湖。天然瀝青湖的瀝青質地優良,具有高度的結構穩定性和很強的粘合力。貝加爾湖為什麼會有海洋動物呢?
貝加爾湖並不大,長約640千米,平均寬約48千米,但令世人稱奇的是,湖中不僅有2000多種特有的淡水湖動物,還生活著大量的海豹、鯊魚、龍蝦、海螺等隻有在海洋中才能見到的動物。為什麼海洋動物會出現在淡水湖中?
科學家們對此進行了不斷探索後認為,貝加爾湖以前是“北方的海洋”,後來發生地殼運動,周圍高山隆起,它卻相對下降,形成了湖泊。再後來周圍眾多的河流流入湖泊,漸漸地衝淡湖水,使之成為淡水湖,結束了它作為海洋的曆史。而原來大多數生活在海洋中的海洋生物,在貝加爾湖變遷為淡水湖的過程中絕滅。但是,有些生存能力特強的動物,慢慢地適應了淡水環境,成為世界上特有的淡水動物,如貝加爾海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