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17A型飛機的外形像一架航天飛機,采用後掠機翼和“V”型尾翼。它的外表是由許多小平麵拚合而成的多角多麵體,這樣在飛機受到敵雷達電磁波照射時,可使其中大部分電磁波立即分散反射,從而使敵雷達難以接收到返回的電磁波。B-2型飛機的機身和機翼連為一體,後尾呈鋸齒狀,既像蝙蝠,又類似一支後緣不規則的飛鏢。整個飛機的外形曲線圓滑,呈流線型,可將雷達的電磁波向著不同的方向反射。

采用能吸收電磁波的複合材料也能縮小飛機反射電磁波的麵積。

在飛機表麵塗上能吸收電磁波的塗料,也能減弱對雷達電磁波的反射,使敵方的雷達不易發現。

[我還想知道]

F-117A隱形轟炸機在海灣戰爭中,投彈命中率達80%,被捧為戰鬥機中的驕子。

F-117A隱形轟炸機在1999年3月發生的北約對南聯盟的戰爭中被擊落一架,從此打破了它能避開雷達而難以發現和擊落的神話。氣墊飛行器是利用

“地麵效應”原理製成的嗎?氣墊飛行器和氣墊船、氣墊火車屬於同一家族。它的誕生同一次意外飛行事故有關。1932年,德國的一架水上飛機在飛越北海上空時,幾台發動機突然同時熄火,飛機眼看就要掉入大海!這時奇跡出現了:飛機跌到距海麵10米左右便不再往下跌,並能繼續向前飛。後來人們才知道,托著飛機不繼續往下跌的“神奇力量”,是由於一種“地(水)麵效應”產生的。利用這種原理製成的“氣墊飛行器”,也叫做“地效飛行器”。

飛行器在貼近地麵或海麵飛行時,其下邊的空氣由於地麵或海麵的阻擋,流動速度減慢,其壓力就較大;而飛行器上邊的空氣流速較快,因而壓力較小。這樣,飛行器下邊的壓力大於上邊的壓力,結果就產生了壓力差(升力),將飛行器“托”了起來。離地(水)麵越近,這種升力就越大。

氣墊飛行器能飛越沙漠、江河、冰川和雷區,能在海上和陸地上起降,能躲過雷達的探測,其運載量大,飛得遠,可在登陸戰中大顯身手。

[我還想知道]

“奧蘭”飛行器用兩台換向式噴氣發動機來代替裝在其前部的8台發動機。它能同時裝載850名士兵和兩輛坦克,能在浪高15米的條件下起降和飛行。

問世較晚的“烏特卡”飛行器,在機頭裏加裝了許多先進的電子偵察裝置,並在機身背部裝設了6枚導彈。它的航程大,隱蔽性好,不易被敵方雷達發現。直升機掃水雷因飛行

高度不同而方式不同嗎?通常,直升機掃水雷是用專用掃雷器進行掃雷作業的。掃雷器由直升機拖引在水麵上。直升機具有足夠的力量拖引掃雷器。在直升機上安裝有導航雷達、自動駕駛儀、後望鏡、後望電視機和能自動鬆開拖纜的裝置,以及自衛武器等。用直升機掃雷比用掃雷艇安全得多。

直升機拖引的掃雷器有三種。

接觸掃雷器專門用來掃除觸發水雷——錨雷。它有兩根拖纜,上麵係著許多爆破筒,用浮子使其漂浮在水中,並以定深器保持一定深度。當掃雷器遇到水雷時,爆破筒便爆炸,炸斷使錨雷在水中漂浮的雷索,水雷浮出水麵後用直升機上的機槍等武器將其擊毀。

音響掃雷器它是以模仿艦船的聲響來引爆音響水雷的。

磁性掃雷器它能產生磁場將磁性水雷引爆。

用直升機掃雷有兩種方式,一是單機掃雷,適用於狹窄水道,需要一段段分別掃除;二是多機編隊掃雷,多用於開闊的海麵,編隊機數為3~6架。

直升機掃雷時其飛行高度通常為40~100米,飛行速度為每小時15~25千米。在收放掃雷器或在空中換拖時,直升機應懸停在高度為20~40米的空中。

[我還想知道]

由於水雷是定性設置,所以模仿它的敵手的某些特征,很容易就可以讓它上當受騙。

一般情況下,對付敵對武器,隻需了解它的作用機理,然後對症下藥就可以將它攻破。響尾蛇導彈是受到響尾蛇頰窩

構造的啟發製成的嗎?“響尾蛇導彈”是模仿響尾蛇頰窩構造而製成的。

響尾蛇的頰窩內有一層僅25微米厚的薄膜,薄膜上分布著神經細胞的神經末梢,像無線電的熱敏元件,對溫熱變化感受的靈敏度非常驚人。它不僅能感受到周圍氣溫0001℃的變化,而且還能判斷發出熱量動物體的位置。

科學家們從響尾蛇頰窩的功能得到啟示,經過多年的研究,模仿蛇類頰窩的構造製造了響尾蛇導彈。這種導彈對熱度極端敏感,有紅外線自動跟蹤製導係統,發射後能尋找追蹤噴氣機尾部噴管及飛機機身輻射的紅外線,直到擊中目標為止。

但由於響尾蛇導彈隻對熱度敏感,所以,當追蹤的目標突然急轉彎時,導彈就會朝著太陽的方向飛去。

[我還想知道]

美國海軍首先裝備了名為“獵鷹”、“毒劑”的具有紅外線自動跟蹤係統的導彈,用於從海麵到5萬米以上高空中,搜索和擊毀敵方高性能的飛機。

蘇聯的“環礁”、德國的“毒蛇”、以色列的“蜻蜓”等都屬於這類利用紅線尋找目標的導彈。飛魚導彈是受到飛魚的啟示而發明的嗎?

飛魚導彈是受飛魚的啟示而發明的一種空艦導彈。在熱帶海洋裏,生活著一種會飛的魚。當它被金槍魚等敵害追趕時,會躍出水麵8~10米高,以大約每秒20米的速度滑翔150~200多米距離,甚至有時貼著海麵作長距離的超低空飛行。

現代海戰中,由於艦艇裝備有眾多的觀測雷達,導彈飛行過高很容易被敵方發現。為了達到“隱身”的目的,法國模仿飛魚的飛行,研製了一種超低空飛行的空艦導彈。這種導彈發射後,掠海麵飛行,對方雷達難以發現,如同一條大飛魚,故取名為“飛魚”導彈。

[我還想知道]

在1982年的英阿馬島之戰中,阿根廷飛機采用超低空飛行巧妙地躲過了英國艦艇雷達的觀測,神不知鬼不覺地接近目標,一舉擊沉了被稱為“皇家海軍驕傲”的英現代化驅逐艦“謝菲爾德號”,以及大型運輸船“大西洋征服者號”。

飛魚導彈除了從飛機上發射以外,還可以從艦上、陸地上以及潛艇上發射,但都是用來攻擊軍艦的。智能導彈也能自己思考嗎?

智能導彈是模擬人的大腦機能製造出來的導彈,用以代替人的某些智能去完成戰鬥任務。它會觀察、能思考、能自動尋的。

這種智能導彈如果是對空導彈,它能識別敵我飛機;如果是反坦克導彈,它也能分清敵我;如果是反艦導彈,它不僅能識別敵我艦隻,還能分辨出所要攻擊的艦隻類型,以自動選準對我威脅較大的目標實施攻擊。

智能導彈之所以能分清敵我,自動選準攻擊目標,是因為導彈體內安裝了仿人腦的人工智能微型電子計算機和圖像處理裝置。它把從導彈視覺傳感器得到的圖像,同貯存在數據庫中的已知的武器圖像進行比較,就能識別出敵我和選定攻擊目標。比如反艦導彈,在進行導彈設計時,將敵國已經服役或將要服役的軍艦形狀及圖像,變成電子信號存在計算機裏。當導彈發射出去後,麵對各型艦艇,彈體內的計算機存貯器能把光傳感器(或視覺傳感器)看到的艦艇圖像檢索出來“對號入座”,於是便能明察秋毫,及時正確地找準打擊目標。

[我還想知道]

非智能導彈發射後還需要操作手製導站進行遠距離指令操作,一旦失去控製後,導彈便要喪失目標和飛行方向,而智能導彈能克服這一缺點自動尋的。

有一種叫“黃蜂”的智能導彈,主要用來“蜇”坦克,是坦克難以招架的新對手。軍用飛機的設計、裝備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