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3
可怕的次聲波
人們討厭噪聲,痛恨噪聲,然而人們常常忽視“次聲”。
科學家們說,聲音是有波紋的,叫聲波。人的耳朵能聽到20赫茲到2萬赫茲之間的聲波。頻率超過2萬赫茲的聲音稱之為“超聲波”,低於20赫茲的稱之為“次聲波”。這兩種聲,人的耳朵都聽不見。
次聲波的發生源很多,分為自然和人為兩類。次聲波的自然發生源包括狂風暴雨、雷鳴閃電、地震海嘯、火山爆發、隕石落地、極光放電、太陽磁爆等。次聲波的人為發生源包括飛機飛行、車輛高速行駛、機器的快速運轉、火箭發射、核爆炸等。
次聲波具有特別強的穿透力,通常的隔聲吸聲設備對它的作用極小。它可以穿透堅實的建築物,就是宇航員的特別頭盔也無法將次聲波完全隔掉。次聲波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一旦高強度次聲波作用於人體,就會使人產生頭暈、耳鳴、惡心、失眠、神經錯亂、四肢麻木、失去知覺等症狀,特別強的次聲波還可以致人於死地。
1948年2月,荷蘭的一艘貨船正在太平洋上向西航行,船員們個個心情愉快,因為他們這次遠洋十分順利,生意也很成功,想到不久就可見到闊別已久的親人,真是太令人高興了!
這時,船長通知大家,前麵就要進入印度洋了,但必須穿過馬六甲海峽,請所有船員作好準備。船員一聽,立刻緊張起來,歡聲笑語也停止了。水手們都知道,馬六甲海峽經常有風暴出現。
不幸的是,他們果然遇上了風暴。大船被狂風吹得沒有了方向,不停地急劇搖晃。船員耳邊是海風和海浪的陣陣長嘯。所有人都感到頭痛、耳鳴、惡心、心髒狂跳,接著四肢麻木,大腦失去知覺。
數天以後,一架軍用飛機掠過馬六甲海峽,發現了這艘已經殘破不堪的商船。當救援的人們來到船上時,看到滿船橫陳的屍體,其狀慘不忍睹。
科學家對這場災難的考察研究證實,是海風、海浪引起的次聲波在短時間內“殺”死了全體船員。
次聲波“殺”人的現象還發生在法國。1986年4月16日,法國一家次聲波研究所因值班人員玩忽職守,使部分次聲波“逃”了出去,導致遠在十幾千米以外的馬賽市郊30多人被“殺”身亡。
次聲波的危害,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高度警覺。白色汙染
古人曾有“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千古絕唱,今天卻有人把這千古絕句演繹成了“千樹萬樹異花開”,以此來形容現如今的另一種奇異景觀。所謂異花,並不是說這種花有什麼特異之處,有什麼高貴之處,其實它什麼花都不是,盡管它也掛滿枝頭,而且不分春夏秋冬。這種遠看似花的東西原來是令人討厭的塑料袋:白色的、紅色的、黃色的、藍色的……這五顏六色的塑料袋被清風送上枝頭,高高在上且隨風起舞,不時發出一陣陣“嘩啦、嘩啦”的響聲。我們知道,這些塑料袋是一種嚴重汙染環境的固體廢棄物質,由於它剛出現時以白色為主要顏色,所以我們就把它叫做“白色垃圾”,又稱它為“白色汙染”。無論它後來以什麼樣的顏色出現,也無法改變“白色垃圾”的本來麵目。在現實生活中,“白色垃圾”無處不在;數量之多,駭人聽聞;危害之大,前所未有;消除汙染,困難重重。
說它無處不在,一點兒都不誇張。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白色垃圾,由於它還具有隨風隨水飄動的隨意性,即便是人跡罕至或者是人們無法到達的地方,也有白色垃圾。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無論是在高山,還是在平原;無論是在密林深處,還是在海洋之中,到處都有它那可憎的身影。那一團團、一片片五顏六色的塑料袋、塑料盒掛滿了樹枝,布滿了水麵,密集地散落在鐵路和公路的兩側以及田野上,由於耕作和風沙的作用,它們不但裸露在外,而且還有許許多多的白色垃圾被埋在了地下,它們將長期靜靜地躺在土壤中。
說它數量之多,的確達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因為有足夠的數據來說明。我們以一個擁有100萬個家庭的城市為例,假設每個家庭每天丟棄3個塑料袋(可能這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估計),僅生活中廢棄的塑料袋就有300萬個,如果再把工作中、生產中廢棄的塑料袋和餐館中廢棄的塑料袋、塑料盒加在一起,這個數字還要大得多。那麼全國一天要廢棄多少這類東西?一個月、一年呢?據資料統計,僅意大利這樣一個小國;每年扔掉的塑料袋就有50億個,那麼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每年扔掉的塑料袋的數量是可想而知的。
“白色垃圾”作為一種環境汙染物其汙染能量之大也是其他生活、生產垃圾難以比擬的。它不同於一般的生產和生活垃圾,它有自己的獨特性。各種細菌對塑料都不具有腐蝕性,而且它還能適應各種氣候條件,無論是烈日下的暴曬,還是嚴寒下的冷凍,塑料袋都能“泰然處之”,無動於衷。塑料袋是一種極難分解的物質,一般塑料製品在正常情況下,300~400年都不會腐爛,這種長期安然存在的特點就決定了它的危害性也是長期的。就拿我們現在最為普遍使用的塑料袋來說,它的主要成分大多為聚乙烯、聚氯乙烯,在製造過程中又添加了其他增塑劑,化學成分也比較複雜。在它長期存在的過程中還會發生其他化學反應,生成新的有害物質,產生新的汙染。
解決“白色垃圾”汙染環境的問題是一項極為艱巨的任務。這麼多的塑料袋、塑料盒被廢棄,靠人工去撿是不現實的,即便回收回來如何處理也是一個大問題。有人提出幹脆把它們全部燒掉,豈不幹淨利索,一勞永逸!其實不然,簡單地焚燒不但不會消除汙染,還會造成更為嚴重的二次汙染。塑料製品在高溫下會產生一種名叫“二惡英”和“三四苯並芘”的物質,這種物質被科學家稱之為“頭號生態滅絕劑”,它是一種致命的“殺手”,具有非常強烈的致癌作用,它同時還是導致新生兒出現畸形的主要物質。因此,不要說大量焚燒塑料袋,小量焚燒也是不允許的。
“白色垃圾”不但汙染環境,危及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對其他動物也是非常有害的。有人曾經講述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在夏日海灘上,人們正在享受著日光浴的歡樂,突然發現一隻大海龜拖著它那笨拙的身軀,慢慢地從海中遊了出來,它爬上沙灘不久就死了。圍觀的人發現海龜的肚子非常大,於是有人斷定,它是被撐死的。果不其然,當有關人士把這隻大海龜解剖之後發現,它的肚子裏的東西的確是太多了,多到已經無法消化也無法排泄的程度,不過這些東西並不是食物,而是一團一團的塑料袋。不分青紅皂白地把塑料袋當做食物的還不僅僅是海龜,還有鯨,人們從鯨的肚子裏也發現了許多的塑料製品。這個故事不但說明塑料袋之類的白色垃圾無處不在,也說明了它對諸如海洋生物等其他生物同樣也是一種危害。
誰也無法否認,化學工業的飛速發展,塑料製品的花樣翻新,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也促使社會生產力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化學工業今後仍將是一個重要的工業行業,化學製品也仍將會不斷地推陳出新,應用領域會更加廣泛,人們對化學製品的依賴性還會加強。但是,當人們充分體會到像塑料袋這種化工產品能給生活和生產帶來很大便利時,卻很少知道它還會帶來非常嚴重的不良後果,這就是問題之所在。為了方便,甚至為了宣傳單位的自身形象,不但是商場、飯店,就連許多不直接連通消費者的單位也都在大量地免費向人們提供形形色色的塑料袋,至於它們在經使用後的去處,就很少有人去關心了,尤其是它們所產生的危害更是很少有人問津。我們不妨這樣設想,隨著人們使用和廢棄的塑料袋的不斷增加,加上現代農業耕種又都普遍使用塑料薄膜進行地麵覆蓋,未來的土地會變成什麼樣子?據統計,在我國的北方大部分農村,僅農田中使用的薄膜,連續5年每畝土地上殘存的塑料薄膜就累計達27千克。我們知道,塑料薄膜(塑料袋也是一種薄膜製品)具有不易腐爛的特性,那麼,這越積越多的塑料薄膜該向何處去?日積月累,年複一年,最終土地不就變成了塑料地板了嗎?到那時,難道我們還能研究出一種在塑料上種莊稼的“新技術”嗎?雖然這不會變成現實,但我們必須想到這種積累是完全能夠改變土地的性質的,過多的塑料薄膜混雜在土壤裏,會汙染土地,使土地板結,降低土地的使用價值。
白色垃圾是一種特殊的垃圾,具有特殊的汙染能量,它的出現時間並不長,真正成為巨大的汙染源也不過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在我國更是最近十幾年的事情。但是,它來勢凶猛,撲天蓋地,在人們還沒來得及認識到它的危害性的時候,它已經成了“大氣候”。我們將采取什麼樣的對策來扼製住白色垃圾強勁的勢頭呢?人們常說:辦法總比困難多。既然我們對白色垃圾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現在痛下決心清除白色汙染還是完全可能的。
清除白色汙染首要的出路就是立即減少塑料袋、塑料快餐盒的使用數量,最終實現完全停止使用這種製品的目標。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們提供了新的產品,塑料袋、塑料快餐盒的替代品已先後問世。目前有的國家已經研製成功了對生態環境不構成汙染的“無公害生物塑料”,也有的國家研製出了“自毀塑料”,這些塑料都屬於可降解塑料,對環境不會造成汙染。在我國,這種研究與開發的行業也正方興未艾。比如,已經上市的用稻殼製造的一次性快餐盒、快餐盤,這種餐具使用廢棄後,不但徹底杜絕了白色垃圾的汙染,而且在短時間內還會分解為肥料。更為有意思的是,有的國家利用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為主要原料,添加鹽、糖等製成食品包裝袋或一次性餐具,使用這種新型的物品不但幹淨衛生,而且還可以當做食物直接食用。這些新的科研成果,新的工業產品都表明一個信息,徹底防治白色垃圾汙染環境的時代已為期不遠了。但是,在現階段塑料袋、塑料快餐盒的替代品尚無法很快普及,那麼就隻能采取限製使用、盡量回收的辦法了。在北京市,環保部門強製性規定了每個大商場每天發放使用塑料袋的數量,超額使用處以罰款。同時又明確規定造成汙染最為嚴重的超薄型塑料袋禁止使用。在強製措施執行的同時,也積極開展了大規模的宣傳教育活動。在1997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那天,中國環境標誌認證委員會向北京市各大商場贈送了大批可降解塑料包裝袋,通過各種方式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在北京市的城郊區,還曾經有許多環境監測小組在活動,這些小組的成員並不是專業的環保工作者,而是由一批中學生組成的義務勞動、義務服務的隊伍,北京電視台多次報道並跟蹤采訪。他們的行動所顯示的意義在於使青少年朋友從小就關注環境保護,樹立環保意識,這也正是環境保護事業的希望所在。目前,在我國的一些大、中城市實行了垃圾分裝,這也是一種非常有益的措施,通過這種辦法,把集中回收來的塑料袋、快餐盒通過無害化處理後掩埋掉,總比讓它漫天飛舞要好得多。而且還有一種新工藝在我國也已逐步利用,那就是把塑料再還原成汽油、柴油。因為塑料本身就來源於石油化工,在它被人們利用之後再返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去,成為新的動力,更是一種廢物利用的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