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5
“世界環境日”誕生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了聯合國人類與環境會議,會議提出了一個響徹世界的口號:“隻有一個地球”。還發表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人類環境宣言》提出7個共同觀點和26項共同原則,引導和鼓勵全世界人民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人類環境宣言》規定了人類對環境的權利和義務,呼籲“為了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而保護和改善環境,已經成為人類一個緊迫的目標”,“這個目標將同爭取和平和世界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這兩個,既定的基本目標共同和協調地實現”,“各國政府和人民為維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造福全體人民和後代而努力”。會議提出建議,將這次大會的開幕日定為“世界環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提出的建議,規定每年的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讓世界各國人民永遠紀念它,並要求各國政府在每年的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環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
“世界環境日”,象征著人類環境向更美好的階段發展。它正確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
1973年1月,聯合國大會根據人類環境會議的決議,成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設立環境規劃理事會和環境基金。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6月5日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及表彰“全球保護環境500佳”。每年的世界環境日都有一個主題。這些主題的製定,基本反映了當年世界主要的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很有針對性。已提出的“世界環境日”主題有:“警惕,全球變暖”、“隻有一個地球”、“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等。
多年來,許多國家、團體和人民群眾在“世界環境日”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宣傳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世界環境日”已成為地球人共同的節日。你知道嗎
最著名的環境保護紀念日是“地球日”和“世界環境日”此外,一些國際組織還為地球確定了另一些節日,目的也是號召大家都來保護地球。例如:
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許多國家根據本國的特定環境和需求,又確定了自己的植樹節,例如我國將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製定這個節日的目的是讓世界各國人民都認識到大氣是人類的共有資源,保護大氣資源需要全人類的共同努力。
1994年12月,聯合國第49屆大會決定將每年的6月17日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幹旱日”,呼籲各國政府重視土地沙化這個日益嚴重的全球性環境問題。
1987年7月11日是地球上第50億個人出生的日子,聯合國於1990年決定將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期望以此引起世界各國對人口問題的重視,采取措施控製世界人口。
9月16日是“國際保護臭氧層日”,這個節日是紀念《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議定書》的簽訂,要求所有締約國家根據規定目標采取具體行動來紀念這一特殊日子。
第20屆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要求該組織的成員國舉行相關活動,以喚起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重視。
《生物多樣性公約》是1993年12月29日起生效的,於是第二年聯合國大會宣布12月29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1992年11月18日,全世界有1575名科學家(其中99人為諾貝爾獎獲得者)就環境問題向世人發出警告:扭轉人類遭受巨大不幸和地球發生突變的趨勢,隻剩下不過幾十年時間了。他們還起草了一份文件——《世界科學家對人類的警告》,文件開頭就:“人類和自然界正走上一條相互抵觸的道路。”這份文件將臭氧層變薄、空氣汙染、水資源浪費、海洋毒化、農田破壞、動植物物種減少及人口增長列為最嚴重的危險。事實上,這些因素已危及地球上的生命。
環境科學工作者把地球上的環境汙染問題概括為八大要素:(1)酸雨。它破壞植物氣孔,使植物喪失均衡的光合作用,它還使江湖裏的水質酸化。(2)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致使地球的氣溫上升,自然生態失衡。(3)大氣臭氧層被破壞,使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對地球生命構成威脅。(4)化學公害,全世界已經商品化的化學物質有67萬種,其中有害的化學物質為15萬種,每年有50萬人因使用不注意或廢棄物處理不當引起中毒。(5)水質汙染。世界每年有2500萬人因水汙染而死亡,約有10億人喝不到潔淨的水。(6)土地沙漠化。因森林的毀滅、過度放牧和耕作,土地不斷堿化沙化,全球每年約有700萬公頃的土地變為沙漠。(7)熱帶雨不斷減少。由於亂砍濫伐、自然與人為的火災等因素,地球上每年約有1700萬公頃熱帶雨林被毀,約占地球總麵積的09%。(8)核威脅。1991年,全球有26個國家的423座核電站在運行,到20世紀末,又增加100多座。核廢料丟向大海,已經直接威脅到海洋漁場。地球上還5萬枚核彈頭遍布世界各地,隨時威脅著人類的和平與生存。
由此可見,促使地球“衰老”,危及地球生命的因素,均來自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行為。難怪在聯合國召開的環境與發展大會的開幕式上,加利秘書長建議全體代表肅立,為地球靜默兩分鍾。這兩分鍾的靜默,代表全人類在懺悔,在反省,在思索:我們隻有一個地球,人類的未來取決於我們今天的抉擇。
人類所作的違背自然規律的事太多了,也因此受到了嚴厲的報複。正所謂是,順規律者福,逆規律者禍。
這一點其實早在2200多年前,中國偉大的思想家荀況就有過精辟的闡述。他指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這一觀點提出了要正確處理利用自然和保護自然的關係,人類的活動不應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更不能將人類自身的意識強加上去。古人尚且能看到這一點,何況高科技時代的地球村民呢?
人類的文明進程不會倒退回茹毛飲血的時代。但是人類的“文明”如以自然環境的破壞為代價,那麼大自然將真的會剝奪人類生存的權利。我們隻有一個地球,隻有一個家。讓人類攜手挽臂,共同建設家園,邁向燦爛、祥和的21世紀吧!讓地球告訴人類
大自然是最美好的。在這大自然的環境中,綠草如茵,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在草地、湖泊、山巒和森林裏,到處生活著虎、豹、鹿、鶴、貂等珍禽異獸。人與自然之間,體現著和諧統一。現在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和經濟的迅速發展,特別是由於人類愚昧無知的破壞行為,使這片土地上開始出現了草原退化、森林銳減、珍禽異獸斂跡等生態危機。生靈減少了,草地寂寞了,山河失色了!
哪裏有人為的破壞,哪裏有汙染,哪裏就綠草變色,哪裏就森林枯萎,哪裏就失去了或即將失去珍禽異獸的蹤跡,而代替它們的將是適應性最強的老鼠、害蟲,或者是看不到生命的荒漠。
在人類共同生存的這個地球上,常常出現一些令人驚奇的現象:人們自己製造的煙霧,最後毒害了人們自己;人們自己發明的先進技術,到頭來破壞了人們生存的環境;人們辛勤勞動開墾出了荒地,卻又給人們帶來風沙和洪水!到底是地球的過錯還是人類的過錯!?
18世紀以來,人們形成了一種觀念:人類是大自然的主宰,隻要征服了自然,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就可享受無窮的榮華富貴!不過,事實正像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所言,“人是生而自由的,卻又無時不在枷鎖之中”。
人類在創造文明的同時,又在破壞文明。自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劇增,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物質財富大大增加,人類文明日益繁榮。然而,回首往事,人們痛心地發現,在創造現代文明的同時,人類過度地消耗了自然資源,嚴重地汙染了自然環境,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被弄得滿目瘡痍!照此發展,我們就會斷子孫之路,造萬代之孽!
那麼,人類還要不要繼續開發自然、創造新的文明?毛澤東說得好,“人類總是不斷發展的,自然界也總是不斷發展的,永遠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因此,人類總得不斷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停止的論點,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和驕傲自滿的論點,都是錯誤的”。
在反複實踐的過程中,人類終於摸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現在,“可持續發展”一詞已經風靡全球。有的人把它稱為“道路”,有的人把它稱為“戰略”,有的人則把它稱為“模式”。道路也好,戰略也好,模式也罷,它向人們表達了這樣的內涵:人類的發展,既要滿足當代需要,又不損害後代滿足他們的需求能力。
為了不斷子孫之路,保護好環境,保護好地球,1992年6月在巴西的裏約熱內盧舉行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會議——“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183個國家和70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參加了會議。中國政府總理李鵬率團參加。會議以“可持續發展”為中心議題,通過了《關於環境與發展的裏約熱內盧宣言》,製定了《21世紀議程》。這為喚起世界各國公民的環境意識,起到了巨大的宣傳、鼓動和激勵作用。為了響應聯合國的倡議,喚起中華人民共和國12億人的環境意識,中國政府製定並實施了《中國21世紀議程》。國家主席江澤民多次強調:我們決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全國人大八屆四次會議上,12億人口的代表,一致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一定要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環境,保護地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地球會議
1992年6月3日至6月14日,170多個國家代表,其中有100多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從日理萬機中拍身聚集在巴西的裏約熱內盧,參加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又稱地球會又)。這充分說明人類對環境的高度重視。人們普遍認為:未來的最大威脅是來自環境的災難。
最近環保專家指出比較集中的環境問題有:
(1)沙漠化日趨嚴重。每年有60萬平方千米農田沙漠化,世界荒漠麵積幾達陸地麵積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