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人體奧秘4
心髒停跳後瞬間的心理
人的心理活動,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注意、思維、意誌、情感等都是腦的功能。即使是“愛”的情感,也是產生在腦中的,而不是產生在心中。心理學實際上是“腦理學”。為什麼呢?因為心髒與人的心理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心髒停止跳動後,還可能有殘餘的心理活動;而腦“死”以後,心理活動才完全停止。如若不信,請看下麵的實例。
西班牙有位律師因交通事故“喪生”,醫生判斷他的心髒已經完全停止了跳動。在入殮的時候,因為這人個子太高,棺材裝不下,屍體搬運工就想把他的腿弄斷。剛敲了幾錘,他就完全蘇醒過來。以後,他追述說,在“死”的時候,他聽見了家裏人關於分配他的財產的談論,他曾想發表意見,但是做不到。他覺察出,他的家人隻是關心他的財產而不關心他,對他的死並不悲傷,他心中很難過。
近年來,世界上有許多學者開始注意研究“死後生活”——即人的心髒停止跳動後的那一短暫時間內的心理活動,包括各種心理體驗。
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的心理學家肯尼茲倫對此作了廣泛的研究。他發現許多心髒曾停止過跳動的人都有一種“核心經驗”。他們或者述說自己曾經走到一個高大的門檻外,徘徊不前,終於又退了回來;或者感到自己滑入一條黑暗的地道,前麵出現了一道耀眼的金光。許多人在這時的共同感覺是:有一種巨大的“安適感”、“幸福感”,以致使他們流連忘返,但同時,一種更積極的責任感和留戀人世和親人的強烈感情又使他們蘇醒,把他們拉回人間。一位名叫弗吉尼亞·菲阿絲的女人在切除扁桃體手術的過程中,一度心髒停搏。醒來後,她說:“忽然間,我像穿過一片白霧冉冉上升,然後又墜入一片冥冥之中。我看到一個巨大的光環,我感到一種絕對的安靜。有一種純粹的愛和平安感彌漫在我的心裏,我真願意永恒地安息在那裏。最後,我忽地想到我還有兩個孩子,我要工作,於是我返回來了……”
美國丹佛市聖魯克醫院的索梅克博士收集的病例多達2300餘例,其中1400餘例都報告說有諸如上述的體驗。調查還發現,一些“死”者雖然不能動彈,說不出話,但還能聽見周圍的聲響,特別是一些熟悉的聲音;看不見任何東西,隻感到周圍漆黑一片,頭頂上似乎有盞燈在逐漸熄滅……
不要把上述描敘武斷地統統視為“迷信”。這些現象往往可以用腦與心理的關係來解釋。心髒停止跳動以後,在一定時間內,人的大腦仍然可能有殘餘的心理活動,人可能還會聽到什麼,還會有一定的思維、想象、情感甚至意誌。最近的研究表明,人死後腦電波不是立即停止活動,而會發出一段時間的信息,最長的可達168小時。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究解讀這些信息的技術,它將使人們對於死亡實質的了解有突破性的進展。
由於以上緣故,現代醫學已將“腦細胞整體壞死”稱為“死”,這樣的死不可能有真正的心理活動,是真正的死亡;而人們以前常常把“心髒停止跳動”稱為死亡,這樣“死”的人有時卻未必真的死了。
美國醫生曾整理在越南戰死的士兵的屍體運回國的檔案資料。研究過此種資料的樊尚教授證明:確有許多屍體在棺材裏活動過,有的咬自己的手指頭,有的則撕裂或吞噬屍布。這類現象有些殯儀館也有發現。在巴黎公社失敗後的凡爾賽大屠殺中,沒死而當作死人錯埋的竟達十分之一,這是事後修補棺材時才發現的。
以上事實也啟發我們:不要將心髒才停止跳動的人立即捆住手腳、塞住口鼻。最好把他們暫時安放在通風、溫暖、舒適的地方,也不要忙著放哀樂,最好是放死者生前所喜愛的令人振奮的樂曲。當然,這樣做並不完全是企求死者複生,但至少可以使他們在一種熟悉的令人愉悅的感覺中,真正地離開我們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