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作用說的主要觀點是:人類及生物在進化的曆程中,必須首先在生理、行為上適應環境的節律。因此,有機體的基因上留下了必然的自然節律痕跡,表現出天生的節律。但這種節律又受環境的影響,所以人體能根據環境狀況加以調節。
人體的生命節律現象究竟如何解釋,看來還有待人們不斷地探索。
人體長毛之謎
人的身體平滑光潔,不像一般的哺乳動物那樣長滿長毛,但是人類的祖先——類人猿,卻是全身長滿濃密的長毛。曾經有人產下過“毛孩”,毛孩渾身長滿濃密的長毛,智力卻與常人無異,科學家將毛孩歸於人類的返祖現象。
那麼人的身上為什麼不長滿長毛呢?人又是在什麼情況下褪去長毛的呢?對於這些疑點,有很多種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人類遠祖在進化的過程中,出於衛生等原因,才使濃毛退化掉的。因為濃毛是寄生蟲滋生的場所,人類祖先學會了狩獵之後,更容易將毛皮弄髒。有人觀察發現,一種以動物屍體為食的禿鷲常常要把頭伸到動物的屍體中去,於是頭部常常沾滿了動物的鮮血。長此以往,禿鷲頭部的羽毛就顯得很不衛生。所以,在長期的生物進化過程中,禿鷲頭部的羽毛就漸漸褪去了。人類身上的體毛也會出於同一原因,像禿鷲頭頂的羽毛那樣褪得精光。但是,也有人表示異議:如果是出於衛生原因,那麼黑猩猩的身體表麵為什麼長滿了濃密的體毛?
於是又有人提出,濃密的體毛是用來禦寒的。當人類學會了用火之後,似乎就不需要用體毛來禦寒了,毛皮顯得多餘。所以,人類在學會了用火之後,用於禦寒的毛皮就漸漸脫落,人逐漸成為皮膚光滑、僅長汗毛的動物。但是要證明這一點,證據還不夠充分。
另一種說法認為,人在狩獵的過程中需要長途奔跑而在奔跑的途中人會出汗。長滿全身的長毛很不利於身體散熱,並且還形成了一定的阻力,使人跑不快。褪去長毛,自然會多出汗,更好地散熱。失去了長毛的人在寒冷的夜晚無法抵禦嚴寒,所以在皮膚底下產生了厚厚的一層脂肪,用來抵禦嚴寒。
不過近年來,在人類學家中又出現了一種新的說法,認為人類無長毛是因為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生活在海洋裏,那時候的猿稱為海猿。大約在枷萬年以前,在非洲的東部和北部,海水上漲,淹沒了大片的土地,生活在那裏的古猿在海水上漲的期間逐步適應了海中生活。它們生活在食物豐富的熱帶海洋裏,海水使海猿褪去了渾身的長毛,古猿的身體在長期的海洋生活中形成了流線型的體形,並且像海豹、海獅那樣,有發達的皮下脂肪。海猿在海中生活時,頭部露出海麵,因而留有濃密的頭發。另外一個證據是,人體背部的體毛朝裏朝後一齊往脊梁一邊長,這恰好是水流流過一個運動物體的方向。
人類學家在研究了人類的一些特點之後,發現人類祖先生活在海洋裏的許多證據。
比如,人類的嬰兒都有遊泳能力。有人曾在水中生產過嬰兒,嬰兒產下後會在水裏自由自在地遊,而不會被水淹死。
還有,人類和鯨、海豹、海象一樣全身無毛,而且有一層厚厚的脂肪,脂肪一方麵可以保持體溫,另一方麵可以提高身體的浮力,而猩猩、大猩猩等動物卻沒有這樣的脂肪層。
從考古發現來看,科學家在埃塞俄比亞發現了一批30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其中有一具叫露西的化石,露西有著靈活的肩關節,可是手臂和下肢相當細弱,手指骨也很短小,這一切都表明露西並不適宜在樹上生活,而更適宜生活在海中。因為在水裏前進,由於水的浮力,不需要粗壯的前肢就能很順暢地前進。露西的骨盆又寬又短,脊柱和下肢處於同一個平麵上。而四足著地的靈長類動物的骨盆又窄又長,適應樹棲的生活。另外,露西的下肢很細,還不足以支持全身的重量。於是露西隻能是一種海生動物。
但是以上種種僅是猜測,至於人類究竟為什麼沒有全身長滿長毛,至今仍眾說紛紜,還需進一步的探索、研究。
人體起火的奧秘
人體自燃是指人體內部突然自發燃燒,將人體燒為灰燼。古今中外,對人體自燃現象都有過報道。
明末清初學者周之工編寫的《書影》中,記述過人體自燃事件。
“曲周陳公令桐,言其邑富翁子婦,自父家還,明日皆臥不複起,家人呼之不應,抉戶而人,煙撲鼻如硫磺;就窗視之,衾半焦,火爍之有孔。二體俱焚,惟一足在。火之焚人,理殘不可解。”
在國外,有關人體自燃的現象也時有報道。
1950年10月的一天,在英國倫敦街頭有一對正在熱戀中的青年男女並肩而行。突然,在女青年的胸前和背部噴發出熊熊火焰,把她的頭發和臉部燒焦了,以致死亡,可與她並肩而行的男子青年卻沒有被燒死。
1951年7月,在美國佛羅裏達州的聖彼得堡,一位肥胖的老婦人坐在軟椅上,突然人體自燃,立即化為灰燼,地麵上隻剩下幾個燒得變了形的發卡、幾小塊焙幹的椎骨、一個已縮成棒球大小的頭骨和一隻完好無缺的左腳。而在這老人邊上的報紙和亞麻布卻完好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