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血型
在介紹ABO血型係統時已經說過,在人類方麵已發現有ABO、Rh、Mn等十幾個血型係統。其中,在醫學上最有重要意義的是ABO血型係統,其次便要屬Rh血型係統了,至於其他血型係統,因為它們的凝集反應較弱,一般不甚關注。關於ABO血型係統前麵已經做了一些介紹,下麵要談的是Bh係統。
除了在ABO血型中談到的抗原以外,人類的紅細胞還可含有另一種抗原,稱為Rh凝集原或稱Rh因子,而與其相應的抗體就稱為抗Rh凝集素。凡是人血中的紅細胞表麵含趾凝集原,能和抗Rh凝集素發生凝集反應的為Rh陽性;紅細胞表麵不含Rh凝集原,不能和抗Rh凝集素發生凝集反應的為Rh陰性。抗Rh凝集素天然形成的極少,它主要在輸血或女性妊娠時產生。
在我國各民族中進行普查的結果表明,在漢族和其他大多數的民族中,人口的99%為Rh陽性,隻有1%左右為Bh陰性。但是,也有一些少數民族,其Rh陰性的百分率較高,如塔塔爾族為15.8%,苗族為12.3%,布依族和烏茲別克族均為8.7%等。
Rh血型的臨床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麵。
1.一個Rh陰性的人,他的血清中本來不含抗Rh凝集素,所以第一次接受Bh陽性的血液時,是不會發生凝集反應的。但當這種含有Rh凝集原的紅細胞被輸入體內後,即能引起免疫反應,從而使這個Rh陰性的人血清中出現了抗Rh凝集素。以後如再次輸入Bh陽性的血液,就會發生凝集反應。因此,臨床上給患者重複輸血時,即使是輸入同一供血者的血液,也應重新作交叉配血試驗,以避免可能由於Rh血型不合而引起輸血事故。
2.趾陰性者還可因妊娠而產生抗Rh凝集素,這種情況一般是由於Bh陰性的母親孕育了Rh陽性的胎兒(因為胎兒的父親是Bh陽性)造成的。如果這個Bh陽性胎兒的紅細胞或其所含的凝集原,通過胎盤血管進入母體,使母體的血清中出現抗Rh凝集素,則此抗Rh凝集素可以通過胎盤再透回胎兒血液,從而引起胎兒的紅細胞發生凝集而溶血。此外,如果這位趾陰性的母親曾經接受過Rh陽性血液的輸血,血清中已有抗Bh凝集素,則Rh陽性胎兒的溶血反應就可能更加嚴重,甚至可引起胎兒死亡。
由於以上兩種情況的存在,因此對Rh血型的檢查,特別是在Rh陰性占人口百分率較高的民族中,具有很重要的臨床意義。
輸血
輸血是搶救急性大量失血的一種最有效措施,對於大量出血者如能迅速及時進行輸血搶救,則能直接補充血量以恢複正常血壓,增加血液供應,常可轉危為安。另外,對於慢性貧血的病人,少量輸血則能加強患者機體的造血機能。
輸血與配型
輸血有這麼多的好處,但不能盲目地輸血。輸血時除嚴恪選用健康血液外,還必須注意供血者與受血者間的血型是否適合,如果受血者接受了不合的血液,就會引起嚴重後果。例如供血者血型為A型,受血者為B型,輸入後A型紅細胞就會發生凝集或溶血反應。這時,受血者將出現頭痛、腳悶、惡心、嚴重寒顫、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壓顯著下降等症狀,並可能迅速發生休克。倘若受血者在麻醉情況下被輸入血型不合的血液,還會出現紫癜與全身性滲血,由於麻醉著的受血者不能主訴所感到的不適,所以往往貽誤搶救而致死亡。
上麵說的反應主要是由於輸入的異型紅細胞在受血者血管內迅速發生了凝集反應,繼而溶解並釋放出一些凝血物質,於是引起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具體說來,血液中的紅細胞內含有某種凝集原,血清中含有相應的凝集索,如果含有某種凝集原的紅細胞遇到一種同它相對抗的凝集素,就會發生凝集反應,使血細胞凝集成團,繼而引起紅細胞的溶解。
為了預防血型不合引起輸血反應,輸血前必須檢查供血者的紅細胞是否會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如前所述,O型血紅細胞不含凝集原,A型血含凝集原A,B型血含凝集原B,AB型血含凝集原A和凝集原B;O型血的血清含凝集素抗A和抗B,A型血含抗B,B型血含抗A,AB型血既不含抗A也不含抗B。因此,假如供血者血型含凝集原A,而受血者血清中含抗A,那麼,紅細胞就會發生凝集反應。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結論:血型相同者之間可以互相輸血;AB型沒有凝集素,可以接受其他各血犁的血,被稱為“萬能受血者”;O型沒有凝集原,可供給其他各血型的受血者。
按照上述結論,O型血液可以輸給A、B和朋型受血者,是因為O型血的紅細胞不含A和B凝集原,因此可以輸給A、B或AB型的受血者,至於隨同輸入的O型血漿中的抗A和抗B凝集素的影響,在一般情況下可不予考慮。因為這些凝集素會被受血者的血漿所稀釋,輸入的O型血中凝集素的濃度很低,一般不至於同受血者的紅細胞發生凝集反應。但是為了慎重;在應用O型血輸血時,仍應注意發生凝集反應的可能,因為如果O型血輸得太快太多,以致異型血中的凝集素來不及被稀釋,或者該異型血中凝集素的凝集效力特別強,即使經稀釋後仍可以引起凝集反應。因此,臨床上輸血時最好選擇同血型的血液,隻有在緊急情況下或不得已的時候,才采取用O型血輸給其他血型的受血者。在輸入O型血液的時候,除了不要輸得太快太多外,還要隨時注意有無不良反應的發生,以便及時采取措施。
由於O型血的人可以給其他血型的人輸血,有人便以為在輸血方麵O型血是萬能的,事實上這種想法是過於簡單了。前麵曾提到過Q型血液的血漿中含有凝集素抗A和抗B,O型血液輸入受血者血管內雖然可以被受血者的血漿稀釋,但遇到受血者的凝集原A或B,仍有發生凝集反應的可能,所以應在輸血前做一做配血試驗,確實證明不會發生凝集反應後,再進行輸血。
從血型抗原和抗體的免疫學理論看,O型血是不可以輸給A型、B型和AB型人的;但是,由於O型血的紅細胞上既沒有A抗原又沒有B抗原,輸給A、B、AB型人後,O型紅細胞不被受血者血清中的相對的抗A或抗B抗體結合,因而輸入的O型紅細胞不受破壞,而發揮其良好的攜帶氧氣和排除二氧化碳的功能,人們稱O型血的人為“萬能輸血者”隻是從這一點來說的。在通常情況下,我們不主張O型血輸給其他血型的人,是因為在O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兩種抗體,輸入其他血型的人的體內後,它可以與受血者血液中的紅細胞發生凝集繼而產生溶血。由於輸入的血量少,受血者體內的血液量大,通過血液循環的稀釋,和受血者血漿中存在的一些A型或B型的血型物質對O型血清中的部分抗A和抗B抗體的中和,可以把結合的紅細胞的溶血機會降低。但是如果輸入的O型血量較大,而且血清中所含抗A抗B抗體濃度很高,同樣可以發生嚴重的輸血反應,由此可見,“萬能輸血者”並非萬能,它同樣潛伏著嚴重的危險性。綜上所述;除非特殊情況下,O型血是不可以輸給其他血型的人,AB型血也不能任意接受大量其他的血型。同型血相輸應視為輸血領域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則。血型的發現,揭開了人類輸血曆史重要的一頁,也是人類對於人體血液生理功能認識的一大飛躍。
人類的血型非常複雜,血型係統就有十幾種,嚴格地說,具備完全相同血型的人是難以找到的。就拿ABO血型係統來說,還可分出A1、A2、A:B、A2B等多種亞型。A1亞型的紅細胞含有A和A1凝集原,其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A2亞型的紅細胞隻有A凝集原,其血清中除含有抗B凝集素外,尚含有少量(1%)抗A1凝集素。由於這個原故,A型又分為A1和A,兩個亞型。同理AB型又可分為A1B和A2B兩個亞型,前者紅細胞上有A、A1和B凝集原,血清中無任何凝集素;後都紅細胞上有A和B凝集原,血清含有較多量(25%)的抗AI凝集素,已知A1凝集原與抗A1凝集素有特異性凝集反應,輸血時必須加以注意。現在把這幾個亞型列成下表,可能看起來更加清楚。
根據上述情況,不管同血型者之間輸血還是O型人輸血給其他血型的人,為了慎重,最好事先將供血者與受血者的血液進行交叉配血試驗,這種交叉配血的關係如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