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人體內的河流——血液8(2 / 3)

有的肝炎患者在肝炎病毒感染後3~6個月內發生骨髓抑製。此種病人常為急性型或嚴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效果差。也有報道,妊娠會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分娩後血象恢複正常,再次妊娠又會發生骨髓抑製。還有一種先天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稱為範可尼貧血(Fanconi貧血),這類病人除有典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症狀外,還瘵有多發性的先天畸形(皮膚棕色色素沉著、骨骼畸形、性發育不全等)。其病因可能是以體的異常。以上這些都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原因。但是,臨床上很多病人卻難以找到病因,這就稱為原發性或特發性再生障礙性貧血。

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再生障礙性貧血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惟一的辦法就是輸血。60年代以後,我國醫生開始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使一部分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獲得了治愈,逐步打破了套在再生障礙牲貧血患者頭上的枷鎖!

1958年,中國醫科院血液學研究所有一位男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因睾丸小發育差而接受大劑量(50毫克/日)丙酸睾丸酮連續注射,治療後病人麵色紅潤,血紅蛋白上升,半年後病情明顯好轉。以後醫務人員采用同樣辦法使不少病人病情得到明顯的改變,特別是消除了成年女性病人月經不止的痛苦,杜絕了因流血不止而死亡的病例。

近20多年來,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除采用中藥外,也使用男性激素,如丙酸睾丸酮、甲基睾丸素、17-去氫甲基睾丸酮(“大力補”)、葵酸諾龍、苯丙酸諾龍和康力龍等。其中以康力龍和大力補為最常用,它們能口服,而且療效快,副作用也較少,僅部分患者可有轉氨酶升高,停藥後即可恢複正常或繼續服藥後功能不再繼續惡化。

此外,還可采用硝酸士的寧、654-2等神經興奮或調節藥物。有的可采用脾切除術。但多種藥物配合應用效果較好。由於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進展緩慢,中西藥物作用發揮較慢,所以任何一個病人都應堅持治療起碼半年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療效與治療時的病程有很大關係。病程短於兩年者有效率明顯高於超過兩年者。因此,病人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或嚴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可采用骨髓移植。胚胎肝輸注或移植、抗胸腺淋巴細胞球蛋白治療,配合強有力的支持治療,其療效已有顯著改觀。隨著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病因及發病機製的深入研究,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不久必將被徹底攻克。

惡生貧血

惡性貧血是由於胃黏膜萎縮,胃液中缺乏內因子導致維生素B12不能被吸收,從而引起機體發生的一種巨幼細胞貧血,1885年,倫敦蓋育醫院的壓生阿迪生最先描述本病,稱之為“特發性貧血”。1872年,蘇黎士大學醫學院的醫學家貝爾曼將這種疾病稱為惡性貧血。

在惡性貧血中,特有的症狀是臉色蠟黃、厭食、呼吸困難、出血時間延長、腹部不適、體重下降、舌炎、步態不穩和神經紊亂,嚴重時還會出現四肢僵直、過敏和精神抑鬱,血液檢查見有異常巨大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數減少。維生素B12缺乏可由飲食中含量不足所引起,也可能是因人體的“內源因子”受阻使得維生素B12無法被吸收利用所致。缺乏維生素B12的典型症狀是惡生貧血。維生素B12可以提高人體對葉酸的利用率,若缺乏維生素B12,則葉酸的利用受到影響。維生素B12,缺乏還可導致周圍神經炎。小孩缺乏維生素B12的早期表現是精神情緒異常、表情呆滯、少哭少鬧、反應遲鈍、愛睡覺、手足無意識運動或頭與肢體顫動,最後導致貧血。以前患該病者無藥可救,必死無疑。後來發現維生素B12後,才得以控製。

維生素B12以及用動物肝髒治療惡性貧血的方法的發現要歸功於美國醫生威廉·帕裏·墨菲。1892年,墨菲出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斯托頓城。1922年,墨菲在哈佛大學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他曾對各種貧血病理做了探討,發現維生素B12、葉酸都是紅血球成熟時所必需的物質。維生素B12要在葉酸的協助下才能防止癌變。維生素B12缺乏可引起葉酸.缺乏,有些人兩種維生素均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幫助骨髓產生細胞,沒有維生素B12,機體生成細胞速度會慢下來,最後形成惡性貧血。

1920年,美國醫學家喬治·惠普爾提出食用動物肝髒是治療貧血的有效方法。他指出,造成貧血的原因之一是有機體中存在毒劑,破壞骨髓的造血功能,使紅細胞生成不足,形成單位體積中紅細胞數目的大量減少。而動物肝髒則有解毒作用,肝髒中存在某種物質,能刺激骨髓加速製造和形成紅細胞。1926年,墨菲年結識了米諾特教授,兩人誌同道合。他們根據惠普爾的理論,共同提出以牛肝為主要食物治療惡性貧血,同時用牛肝治療低血色素性貧血患者。在45例病人中,食用牛肝後,有四分之三(41例)效果顯著,有的患病時間達10年之久,食用牛肝後仍能存活。然而墨菲他們並沒有到此止步。因為每個病人,每天需牛肝三百至六百克,甚至更多,這個辦法不便於推廣應用。他說:“作為一個醫生,如何使更多的惡性貧血患者得到治療,如何使他們早日恢複健康,是我所關注的問題。另外,為達到目的,還必須考慮治療簡單化和效率提高,成本降低。”隨後,他和米諾特又在布萊漢醫院研究了三年多,分析了肝的有效成分,摸索提取和分離的方法,最後成功地獲得了肝提取物針劑製品。經臨床應用證明:每100克鮮肝提取出3毫升肝製劑,此製品的療效為口服鮮肝療效的50倍。換句話說,從100克鮮肝中提取的3毫升針劑,經肌肉注射後,療效相當於原來口服鮮肝5000克。現在隻要每2至4周注射一次,每次3毫升,注射後6至8小時內,粒細胞數目就可增加三倍。此外,骨髓處紅細胞形成的活性也在增加,血液中的異常細胞在消失,惡性貧血患者恐慌等症狀在逐漸消失屍臨床實踐證明,這藥還適用於伴有粒細胞減少的各種疾病,如肺炎、急性傳染病、粒細胞缺乏症,及一些手術後血相異常的病症。為此,1930年,墨菲與米諾特一起獲得愛丁堡大學喀麥隆獎;1934年除榮獲美國醫學協會頒發的布朗勳章外,還分享了這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