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又叫羚羊、長角羊。雄羊有對特殊長角,直豎頭頂,角尖微內彎。通體被毛豐厚絨密,毛形直。頭、頸、上部淡棕褐色,夏深而冬淺。
藏羚羊生活在不毛之地
藏羚羊喜歡在有水源的草灘上活動,群居生活在高原荒漠、冰原凍土地帶及湖泊沼澤周圍。那些盡是些不毛之地,植被稀疏,隻能生長針茅草、苔蘚和地衣之類的低等植物,而這些卻是藏羚羊賴以生存的美味佳肴。
藏羚羊不僅體形優美、性格剛強、動作敏捷,而且耐高寒、抗缺氧。在那些十分險惡的地方,時時閃現著藏羚羊鮮活的生命色彩、騰越的矯健身姿,它們真是生命力極其頑強的生靈!它性怯懦機警,聽覺和視覺發達,常出沒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極難接近。
藏羚羊大遷徙
藏羚羊的活動很複雜,某些藏羚羊會長期居住一地,還有一些有遷徙習慣。藏羚羊生存的地區東西相跨1600千米,季節性遷徙是它們重要的生態特征。藏羚羊在夏季的遷徙是全球最為恢弘的3種有蹄類動物大遷徙之一。
母羚羊的產羔地主要在烏蘭烏拉湖、卓乃湖、可可西裏湖,太陽湖等地,每年4月底,公母羚羊開始分群而居,未滿一歲的公仔也會和母羚羊分開,至五六月,母羚羊與它的雌仔遷徙前往產羔地產子,然後母羚羊又率幼子原路返回,完成一次遷徙過程。
藏羚羊每年按照同樣的路線往返數千米,就是為了到五道梁交配,再去卓乃湖產羔。它們不懼路途遙遠,每年都義無反顧地奔走在可可西裏的荒原上,給寂寥的荒原帶來了生命的熱潮。
每年10月末至11月初,幾場大雪過後,可可西裏開始進入一年一度的枯水期。這時,隨著氣溫降至零下三四十度,大風刮到八九級,楚瑪爾河沿岸開始沙塵滾滾。
在這種極端天氣和沙塵的掩映下,隨著雄性藏羚羊黑色麵具變白了一些,為趕往交配地而引發的藏羚羊冬季大遷徙就開始了。
藏羚羊遷徙之謎
藏羚羊為什麼要進行長距離的遷徙?其遷徙路線和遷徙方式是怎樣的?
藏羚羊的遷徙,並不像以前人們所認為的是沿著單一方向進行,而是以主要產羔地為中心,呈輻射狀形式遷徙。它們以卓乃湖作為藏羚羊在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的集中產羔地。
並不是所有的藏羚羊都進行長距離的遷徙。雌藏羚羊在產完羔後,多遷回其棲息地。對產羔地遠的,便顯示出一年一度大空間的遷徙,但對產羔地周邊的藏羚羊群來說,其遷徙距離並不大。或者說,並不是所有的藏羚羊都進行一年一度大範圍的遷徙。
閱讀點擊
1970年,藏羚羊的數量大約為105萬隻,由於人類的瘋狂濫殺,1992年,下降到75000隻。以往可以發現15000隻以上的藏羚羊群,現在數量明顯減少。但2012年藏羚羊的數量又回升到了22萬隻。興安娃娃魚因何失蹤
會嚇唬人的動物
娃娃魚因其叫聲很像幼兒的哭聲,因此得名。其又名叫“大鯢”,在水中它是“獨霸”。遇上山洪暴發時,娃娃魚會攀緣樹上,有時威嚇行人,有時候還會傷人。因此,井岡山人又稱它為“狗魚”。娃娃魚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娃娃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它身扁頭粗,頭寬闊,嘴大眼小,四肢短小,體態奇異,背麵棕褐色,略有些黑色斑紋。
井岡山溪澗縱橫,洞泉密布,水清涼爽,是娃娃魚生活的樂園。它白天常常潛息在清水的洞穴內,夜間遊出洞穴,張口對著流水。讓魚、蝦、蟲、蛙等食物流入嘴裏,以此為尋食方式。
娃娃魚有很強的耐饑本領,飼養在清涼的水中兩三年不進食也不會餓死。它同時也能暴食,飽餐一頓可增加體重的15。食物缺乏時,還會出現同類相殘的現象,甚至以卵充饑。
興安娃娃魚
娃娃魚是從遠古時代留傳下來的活化石,它對於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及演化有著特殊意義。新疆娃娃魚由於生物科學家的多年奔走呼籲,得到了保護。可是,鮮為人知的小興安嶺娃娃魚卻沒有這般幸運,至今已失蹤30多年不見其蹤影。
興安娃娃魚被考古生物學家稱為“北鯢”,長0.1米左右;背和體側都呈土黃色,有蠟光,頭扁平;軀幹背麵中央有脊溝,尾側扁;腹皮朱紅且帶黑斑點;鋤骨齒斜行成倒“V”字形;四肢細長,前肢四指,後肢五指,無蹼。它一般生活在小興安嶺的天然泡澤內,與林蛙伴生。
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如果你去草甸子或山跟的水泡子捉林蛙,常有興安娃娃魚被一起抓上來,那奇怪的形體會嚇得你馬上扔掉,並情不自禁地發出“媽呀”一聲,嚇得手腳冰涼,額頭冒汗,很怕被它咬傷。
其實興安娃娃魚不傷人,隻不過是因其貌不揚,讓人敬而遠之。與興安娃娃魚生活在同一條件下的蠑螈,形體特征與之基本一樣,隻不過膚色黯黑種群繁多,興安娃娃魚稀少罷了,但研究價值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