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點擊
●據稱,牛尾巴樹受到重視以後,就成為謀取暴利者爭奪的對象。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的掠奪,使得桫欏麵臨絕種的危險。為了搶救這些行將滅絕的珍寶,1984年,我國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專家們利用組織培養的方法成功地培養出“試管桫欏”。為什麼植物會落葉
深秋季節,昔日那些濃綠的樹葉漸漸變得焦黃幹枯,秋風掃過枯葉相繼脫落,這種秋風掃落葉的現象則是我國北方常見的一種自然景象。你看到落葉景色也許會引發歎惜、傷感之情,那為什麼植物會落葉呢?
葉片的衰老
早在20世紀40年代,科學家們就認為衰老是有性生殖耗盡植物營養所引起的。不少試驗都指出,把植物的花和果實去掉,就可以延遲或阻止葉子的衰老,但問題並不是那麼簡單。
如果有興趣不妨做這樣一個實驗,在大豆開花的季節,每天都把生長的花芽去掉,你會發現與不去花芽的植株相比,去掉花芽的大豆的衰老顯著地延遲了。進一步觀察還發現許多植物葉片的衰老發生在開花結實以前,比如雌雄異棵的菠菜的雄花形成時,葉子已經開始衰老了。
隨著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現在知道,在葉片衰老過程中蛋白質含量顯著下降,核糖核酸含量也下降,葉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看到葉片衰老時葉綠體被破壞。這些生理變化和細胞學的變化過程就是衰老的基礎,葉片衰老的最終結果就是落葉。
從形態解剖學角度研究發現,落葉跟緊靠葉柄基部的特殊結構——離層有關。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離層的薄壁細胞比周圍的細胞要小,在葉片衰老過程中,離層及其臨近細胞中的果膠酶和纖維素酶活性增加,結果使整個細胞溶解形成了一個自然的斷裂麵。但葉柄中的維管束細胞不溶解,因此衰老死亡的葉子還附著在枝條上。不過這些維管束非常纖細,秋風一吹它便抵擋不住,斷了筋骨,整個葉片便搖搖晃晃地墜向地麵。
為什麼是秋風掃落葉
說到這裏,你也許要問,為什麼落葉多發生在秋天而不是春天或夏天呢?
其實,走在馬路上就可以找到答案。仔細觀察一下最為常見的行道樹法國梧桐。你會發現深秋時節大多數的梧桐葉已落盡,而靠近路燈的樹上,卻總還有一些綠葉在寒風中艱難地挺立著。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影響植物落葉的條件是光而不是溫度。實驗證明,增加光照可以延緩葉片的衰老和脫落,而且用紅光照射效果特別明顯;反過來縮短光照時間則可以促進落葉。夏季一過,秋天來臨,日照逐漸變短是它在提醒植株——冬天來了。
經過艱苦的努力,科學家們找到了能控製葉子脫落的化學物質。它就是脫落酸,脫落酸能明顯地促進落葉,這在生產上具有重要意義,在棉花的機械化收割中,碎葉片和苞片摻進棉花後嚴重影響了棉花的質量,因此在收割以前,人們先用脫落酸進行噴灑,讓葉片和苞片完全脫落保證了棉花的質量。還有一些激素的作用正好相反,赤黴素和細胞分裂素則能延緩葉片的衰老和脫落。
落葉著地時葉背向上之謎
如果我們留心看地上的落葉的話,就會注意到落葉著地時葉背總是向上的為什麼呢?
原來這是由葉的內部結構決定的。取一片葉子做一個薄薄的橫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就會發現葉的兩麵結構是不同的,葉的表麵上下兩層表皮,表皮之間是葉肉組織,其中靠近上正麵表皮的叫柵欄組織,它的細胞排列緊密,比重較大;靠近背麵下表皮的叫海綿組織,它的細胞排列疏鬆,比重較小。所以落葉著地時,比重較大的正麵先著地,葉背總是向上。
但是還有很多問題依然在等待我們不斷去探索,去研究。
閱讀點擊
●植物的落葉有很多用途,它們可以做植物的肥料。秋天到了,樹葉一片片掉下來落在泥土裏,慢慢地腐爛了,來年植物就會長得更高。
●我國清代詩人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寫道:“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植物有性別之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