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2 / 3)

如果沒有敬業的習慣,反倒讓散漫、馬虎、不負責任成了工作常態,那麼做任何事情都將是敷衍塞責,毫不用心。這也就意味著這種人將一直打短工,因為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會長期聘用一個沒有責任心的員工。混日子的員工,對企業來說,隻是損失掉了一部分的工資成本,但對員工自身而言,卻是毀掉了他的職業前程與發展機會。

一個把敬業當成習慣的員工,從來都是實際行動者。他們幾乎很少提到自己如何敬業,對企業如何忠誠。他們敬業與忠誠,都實實在在體現在工作中,用具體的工作業績來說話。通用公司的前首席執行官伊梅爾特就是這樣一位敬業的員工。

當時伊梅爾特還隻是負責公司的電氣醫療係統業務,雖然很盡力了,但業績卻一度非常糟糕,以至於公司高層把他找去談話。同時暗示,一年之內如果狀態不能回升的話,後果將很嚴重。伊梅爾特沒有做任何辯解,更沒有去找各種客觀理由為自己開脫,而是表示如果一年之後,業績還是上不去的話,他將自動辭職。當然,結果不說大家也能猜得到。憑借那份敬業的執著,伊梅爾特千方百計去尋求突破,一年之後打了個大的翻身仗,業績直線上升。伊梅爾特不僅沒有離開通用,通過自身努力,最後坐到了首席執行官的位置。

如果企業裏每個人都敬業地工作,這樣的企業肯定會有很好的發展。你處處為企業著想,企業發展好了,也會給你帶來更多更好的福利。讓敬業成為你的習慣,既保障了自己的利益,同時也保障了企業的利益,你將與企業實現雙贏,何樂而不為呢

有一個叫辛齊格的演員,長期以來一直在一出舞台劇中出演受難的基督。他忘我的境界常常讓觀眾不覺得是在看演出,而仿佛感覺到是真的耶穌在台上受難,大家都驚歎他高超的演技。

有一次,一對夫婦在觀看完演出後,來到後台找辛齊格合影留念。合完影後,丈夫回頭看見了辛齊格表演時背負的那個舞台道具,一個巨大的木十字架。丈夫一時興起,來到十字架邊,對妻子說:“我也來扮演一下基督,你幫我拍張照。”

可當丈夫費勁想把十字架背起來時,才發現那根本不是道具,而是一個真正橡木做成的沉重十字架。使盡全力之後,丈夫氣喘籲籲地放棄了。他一邊著汗水,一邊問辛齊格:“道具不是假的嗎難道你每次都背著這麼重的東西演出為什麼啊”

辛齊格回答道:“是的,如果感覺不到十字架的重量,我就無法真正演好這個角色。在舞台上我就是耶穌,這和道具沒有關係。”

舞台上沒有道具,職場上更沒有道具,要做好工作,就必須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正如李嘉誠所說:“我在創業初期,靠的不是運氣,而是工作、是辛苦。靠的是工作能力賺錢。要想成功,你必須對你的工作、事業有興趣,更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如果你自認為敬業精神不夠,那就應趁年輕的時候強迫自己敬業——以認真的態度做任何事!經過一段時間後,敬業就會變成一種習慣!

沒有熱情就沒有成果

無論從事什麼樣的職業,隻有用自己真正的熱情投入其中,才可能點燃一個人心中潛藏的力量,最終取得出色的成績。

美國著名社會活動家賀拉斯格裏利曾經說過:“隻有那些具有極高心智並對自己的工作有真正熱忱的工作者,才有可能創造出人類最優秀的成果。

當今的時代,是一個挑戰與機遇共存的時代,就看我們能不能抓住機遇,從而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而要想抓住機遇,他就必須有一個吸引機遇的心態,這種心態就是熱情。

美國著名播音員格蘭漢姆麥克奈米最初是一個沒有名氣的歌手,常常找不到工作。有一天,他無意中看一家廣播電台的標語,他想廣播電台很可能需要一位歌手,於是他就來到一間小辦公室裏,與電台經理交談起來。經理搖頭說他們不需要歌手。麥克奈米雖然遭到善意的回絕,但他還是問了一些問題,知道了廣播事業的一些運行機製。經理見他對這一行確實有興趣,而電台正好需要一個播音員,於是便決定讓麥克奈米試一試音。

麥克奈米滿懷熱情地試了音,十分鍾後,麥克奈米被電台聘用了。於是,他步入了廣播事業的行列中,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倘若麥克奈米缺少熱情,那麼,他就注定不會發現生活裏的這一變化,也就不會抓住身邊的機會。

熱情是人類最重要的天性和財富之一。 無論什麼樣的事業,要想獲得成功,首先需要的就是工作熱情,推銷事業尤為如此。推銷員們日複一日地到處奔波,辛辛苦苦地推銷商品,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體力,還經常會遭遇客戶的拒絕,可想而知,推銷員是多麼需要熱情和活力!

熱情能夠使悲觀的人成為樂觀的人,使懶惰的人成為勤奮的人,使普通的推銷員成為頂尖的推銷員。

瑪麗凱1963年創辦了自己的化妝品公司,該公司擁有375000個美容顧問(推銷員),年零售額約為20億美元。她本人是美國最成功的商業界女強人之一。“瑪麗凱”已經成為熱情的代名詞,這為她的巨大成功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

在瑪麗凱還是一位年輕的媽媽時,正是一股激蕩的熱情使她走上了畢生從事的推銷工作之路。那時,一位名叫艾達布萊克的婦女來到她家推銷兒童心理學叢書。那是一套寫給兒童看的故事書,每篇故事講述一個現實存在的問題和一種解決方案,並闡明一個道理。瑪麗凱一下子就愛上了這套書,可是書的價格很高,她付不起那麼多錢。瑪麗凱告訴艾達說:“我會存錢,總有一天我將會為孩子買一套。”

艾達看她那麼激動,便說:“這樣吧,瑪麗,如果你為我賣出10套書的話,我就送給你一套。”瑪麗凱馬上給她熟悉的人打電話,她的熱情感染了許多人,結果一天半的時間裏就賣出了10套。這使艾達很疑惑:“這些書並不好賣,你是怎麼辦到的”

艾達使她走上了推銷之路。在以後的9個月中,瑪麗凱共賣出了25000美元的書籍,賺取了一筆可觀的傭金。

從這個事實中不難發現,熱情所激發的動力是巨大的。瑪麗凱不但發現並且運用了熱情的能量。在自己創辦事業後,她還將這種理念傳承給公司的所有員工,使他們在快樂和熱情的環境中,拓展他們共同的事業。

在瑪麗凱公司的銷售工作中,她始終強調熱情。她要求她的美容顧問絕不能強迫推銷,不能對客戶采取咄咄逼人的態度。她教育銷售人員展示護膚品時,要以洋溢的熱情、淵博的知識去感染客戶。基於這種理念,瑪麗凱公司所有的員工都具備熱情的特質,而這種熱情給客戶帶來的遠不止是簡單的貨幣兌換過程,它給每位消費者留下的是企業陽光般的溫暖和青春般的活力。

瑪麗凱非常欣賞的一句話是:“你決意要有多麼愉快,你就會有多麼愉快。”她教育她的銷售人員決不能與顧客談論自己的苦惱或不快,要永遠以熱情飽滿的情緒去進行產品展示。瑪麗凱在她的自傳中寫道:“我對於自己天生是個熱情的人十分欣慰,甚至在工作了這麼多年之後,我無論前一天晚上多麼疲勞,清晨醒來總是充滿新的熱情。”

一位哲學大師曾經說過:“生命本身是一張空白的畫布,隨便你在上麵怎麼畫;你可以將痛苦畫上去,也可以將完美的幸福畫上去。” 其實,痛苦並非必然的結果,幸福亦非遙不可及,全看你用什麼態度去塗畫自己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