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2 / 3)

然而,在2008年8月18日,一個人的痛苦與眼淚卻傷了整個中國的心,他還是劉翔。因傷退賽,當那個蕭索的背影蹣跚地走向休息室的時候,整個中國沉默了,一雙雙高舉著準備鼓掌歡呼的手凝固在了空中,構成了一幅透著心痛與憤怒的詭異圖片。不是我們看不到退賽的無奈,不是我們看不到帶傷訓練的堅持,世界隻要結果,我們也隻要結果。

職場裏從不相信眼淚,鮮花和掌聲隻會褒獎給那些能夠創造出結果的英雄,也唯有他們才有權力去談論奮鬥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殘酷嗎,也許吧,但這就是現實的社會。讓「重視過程輕結果,不以成敗論英雄」這句笑話隨風而逝吧,結果才是英雄存在的唯一價值,不以成敗論英雄,英雄又何以論之!

結果比工作量重要

工作中,老板看的是業績,要的是結果。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員工應當認清自己的工作使命,做能夠促進公司發展的事,把問題留給自己,把業績留給老板。然而工作中隻有極少數人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總是容易遇上一些“懷才不遇”的人,他們身上具備很多優秀的品質,他們也充滿激情和夢想,可是卻總也得不到老板的賞識。相反,一些看似平庸的人獲得成功。他們也常常因此而埋怨:為什麼上天不垂青於我

實際上,這些“懷才不遇”的人隻關注自己“我做了什麼”,而不關注自己“我做到了什麼”,他們隻懂得統計自己的工作量,而不知道老板和公司真正需要的結果是什麼。他們當然無法取得讓老板滿意的業績,無法得到老板的常識。

每一個工作崗位都是有要求的。老板安排你做一項工作,實際上是想要你提供這個工作的結果,達到這個工作的要求。但是很多人卻陷入了一個心理陷阱:隻要做事了,盡力了,就算是有業績,至於是不是達到了公司想要的結果,那就不是自己所能控製的了。

在工作中對任務量負責,而不是對結果負責,這是對自己工作價值認識上的一個誤區。要知道,雖然老板不是在每一件事上都很關注結果,但作為員工應當清楚地知道,自己既然領了薪水,就應當為老板提供相應的價值。隻有抱著這樣的心態去理解自己的工作,才能解決好工作上的問題,完成自己的工作使命。

工作中有很多人隻看到一份工作的權限和職責要求,而看不到這個崗位背後所承載的內容和成果,即工作使命。對工作使命認識不清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很多員工雖然做了很多事,但仍然是將一大堆的問題留給了公司和老板,這就是沒有處理好“做什麼”與“做到什麼”之間的關係。

正是這種認識上的差異導致了把問題留給老板還是把業績留給老板這兩種行為上的差異。那些清楚自己工作使命,把業績留給老板的人比較看重貢獻,他們會將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公司及個人的整體業績,而不是報酬的多少和升遷的機會。

那些把業績留給老板的員工會經常自我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麼”,這有利於他們提高工作責任感,充分發掘自己具備但還沒有被充分利用的潛力。相反,那些把問題留給老板的員工不懂得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麼”,他們不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隻知道將任務完成就可以交差了。這種心態致使他們不但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而且還很有可能把目標搞錯,非但不能做出業績,還很有可能給公司帶來損失。

沒結果的付出是在做無用功

龜兔賽跑的故事可謂是童叟皆知,人人耳熟能詳。自從和烏龜賽跑以後,兔子就整天陷於輿論的批評、自己內心的譴責中。不過這也使它終於明白了一個真理:結果才是硬道理。

在現代社會,以結果為導向和評價標準的思維已經成為一種共識。不論你在過程中做得多麼出色,如果拿不出令人滿意的結果,那麼一切都是白費。就像兔子一開始的時候是跑得不錯的,可是後來就想休息。這樣一來,跑得實在極慢的烏龜就第一個到了終點,獲得了桂冠。

許多人做事,通常會因為中途的插曲而忘記最原始的目的,就像那隻兔子一樣。要知道沒有結果的付出隻是在做無用功。競爭殘酷無情,不論你曾經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少努力,隻要你拿不出業績,那麼老板和上司就會覺得他付給你薪水是在浪費金錢。

老板要的是結果。老板雇用員工不是用來欣賞做事的過程,而是要他為自己創造利益的。你不管過程怎麼樣,沒結果是最糟的,你將被當作無用的人而遭淘汰。在工作過程中你隻有不顧一切,不找任何借口,有結果的信念,你才會取得優異的成就。不要半途而廢,不要草草了事,不要得過且過。做人、做事的時候要堅持到底,完成每一項你所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