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2 / 3)

十分神奇,經他這樣一灑,原來很髒的樓道,一下變的幹浄起來。

這一來,立即引起了主管辦公樓衛生的有關人士的興趣,一下午,他就賣掉了十多台灑水器。

李嘉誠這次推銷為什麼成功了呢?原因在於他把握了一個推銷的訣竅:要讓客戶動心,就必須掌握他們如何受到影響的規律:

“聽別人說好,不如看到怎樣好,看到怎樣好,不如使用起來如何好。”

老講自己的產品好,哪能比得上親自示範,讓大家看到使用後的效果呢?

在做推銷員的整個過程中,李嘉誠都注意分析和總結。在做了一段時間的推銷員之後,公司的老板發現:李嘉誠跑的地方比別的推銷員都多,成交的也最多。

他是如何做到這點的呢?

原來他將香港分成幾片,對各片的人員結構進行分析,了解哪一片的潛在客戶最多,有的放矢地去跑,重點出擊,這樣一來,他獲得的收益自然要比別人多。

李嘉誠就是這樣不斷用方法來改變命運,在後來的業務拓展中更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失敗者總是在自己固有的邏輯和方法中自我迷戀,不斷重複。他們或者以為是世界與自己過不去,或者以為是自己無法與世界合拍。他們忽略了人的一個基本特點,人類是在學習和自我改變、自我更正中不斷前進的。每個人固然有其性格特點、行為準則,但就人類的共性來說,人都有學習並自我改進、完善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單單是智力的進步,同時也是情商、行為能力的普遍進步。個體如此,整個人類也如此。

失敗者在忽略這一基本原則後,機械的、宿命的生活態度主宰了他的全部。無論是生不逢時或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等借口,究其原因,無非是不願意做自我調整:很多人往往把行為方法的自我調整和人格的原則畫等號。在這樣的一種錯誤認知下,故步自封或懶惰,往往變成了堅守偉大人格的體現。當然失敗者肯定是認知方麵有巨大的不足才會失敗,雖然這樣的認知很多時候駐留在我們的潛意識中。

失敗的人永遠在尋找借口,成功的人永遠在尋找方法。 因此,要學會找原因,而不是找借口;要學會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找解決不了問題的借口。

服從第一,不要越位

服從是一種行為,是一種意識,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責任。

“服從第一”的理念如果不能滲透在每個員工的思想當中,公司是沒有發展前途的,在市場競爭中一定會失敗。所有團隊運作的前提條件就是服從,有時可以說,沒有服從就沒有一切,所謂的創造性、主觀能動性等都在服從的基礎上才成立。否則,再好的創意也推廣不開,也沒有開發價值。

事實正是如此。一家企業的製度和戰略的形成,都是無數商戰和管理者的智慧、經驗的結晶,但因為員工的不服從而宣告失敗。這些教訓實在太多了。因此,一些長青企業嚴格規定,一旦製度和戰略形成,任何人都必須百分之百地支持和無條件地服從,甚至管理者也不得尋找任何借口。

現在的企業中也普遍存在著有令不行、拒不服從或者陽奉陰違的現象。一般來說,企業高層的主要責任是決策——做正確的事;企業中層的職責是執行——正確地做事;而基層人員的主要責任就是操作——迅速地完成任務。如果企業缺乏服從的習慣,就會造成執行力下降、效率低下,最終被競爭者淘汰出局。

小王是一個在校大學生,利用暑假時間在一家谘詢公司做兼職,從事市場調研員的工作。通過培訓,公司向他們傳達了為調研員製定好的詳細調研模式,規定了調研路線、方法、內容以及相關的細節問題,其中兩項就是:每張調查表的最少調查時間、每天的調研表完成數量。

小王熱情高漲地去進行市場調查了,但現實和他所預計的完全不一樣。人們並不願意接受他的調查,更不願意填寫調查表。不要說滿足最少的調研時間了,很多時候剛剛敲開門,人家一聽是搞市場調查的,就“砰”的一聲關上了門。一個上午,小王僅僅完成了幾張調查表,距離公司的要求還差很多,怎麼辦完不成任務的話,沒有錢拿事小,被人笑話自己這個大學生還不如別人事大。他想到了一個“高明”的辦法,找了個小冷飲店,自己開始“認真”地填寫調查表。到了最後交調查表的時候,小王的調查表是數量最多、數據最完整的,領導還表揚他明天繼續努力。

但第二天公司領導找他談話了。原來公司有很完善的數據真實性檢驗模式,通過檢驗,公司已經發現了小王的做假行為。公司的老總對小王進行了批評教育,並讓他懂得了一個道理:“如果一個人連起碼的責任感都沒有的話,又怎麼會獲得上司的信任呢”

小王的錯誤顯而易見,就是不服從。如果不服從,能否把工作落實到位答案是不能。美國著名的西點軍校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隻有具有服從品質的人,才會在接受命令之後,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想方設法完成任務;即使完成不了也能勇於承擔責任,而不是找各種借口來推脫責任。

由此可見,一個人如果連服從都做不到,怎麼能具有很強的責任感、紀律觀念和自律意識又怎麼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組織利益之間的衝突不服從,就代表他不接受領導交給他的任務,或是僅僅按照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去完成任務。

服從是一種行為,是一種意識,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責任,它不以你的喜好為轉移。

首先,服從沒有麵子可言。麵對你的上級,應該借口少一點,行動多一點。在企業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在一些主管接受一項業務時,不是一次就把事情做了,而是先讓交代任務的人走開。“我現在很忙,先放在這兒”,好像馬上去做就會顯得自己不權威、不繁忙,其實,這樣做的主要原因就是好麵子。有人戲言,承認自己“在家怕老婆”的人一定能當官,這一觀點有其正確的一麵。在優秀員工的身上,好麵子而延誤工作的事絕不會發生。上級一旦安排了工作,他們就會無條件地立刻行動,因為服從麵前沒有麵子可言,而是下屬的份內事,即職責。

其次,服從還應該直截了當。在企業中,需要這種直截了當、暢通無阻的傳遞過程。沒有“顧忌”、沒有“煩瑣”、無需“協調”、無需“磨合”,全力而迅速地執行任務。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是管理效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麵。

第三,接受當先。企業主管作出的任何一個決策都不是一拍腦門就決定的,他的工作是係列化的,你的某項任務隻是其中的一個環節,不要因為你這一環節影響到主管工作的進程,他之所以將任務分配給你,包含了他個人的判斷,而你認為“不可行”,那隻是你個人地判斷。你可以先接受他分配給你的任務,如果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再去和主管溝通。你不應該馬上推辭,並列出一堆理由來說明你的困難,這是最不受領導歡迎的,切記這一點。

第四,隨令而動。立即行動是一種服從的精神。企業也應該具有這種精神——隨命令而行,不能有一時一刻的拖延,因為每一個環節都即令即動,就能積極高效地在第一時間內出色地完成既定的任務,從而使企業成長為“堅不可摧”的組織。

即使領導有很多不足之處,但至少有一點你不如他的地方,就是他擁有一定的資金、人才、商品、技術和社會關係等資源,而作為員工的你,隻有服從並執行的責任,不能你高興了就絕對地服從,不高興就拒絕。

在軍隊,服從是軍人的第一天職,絕對服從隻適用於軍隊。但是,我們從這個“第一天職”裏麵知道,遵守服從第一的效率是最高的,否則就可能在戰場上流血犧牲。“服從第一”的理念,對企業同樣有參考價值。

服從是一種美德,職業人必須以服從為第一要義,學不會服從,沒有服從觀念,就不能在職場中立足。每一位員工都必須服從上司的安排,就如同每一個軍人都必須服從上司的指揮一樣。大到一個國家、軍隊,小到一個企業、部門,其成敗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是否完美地貫徹了服從的觀念。士兵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員工則應該以服從為責任。

有服從才會有結果

服從是士兵的天職,在戰場上,戰勝敵人是團隊的目標,長官命令衝鋒,每一個士兵都得衝鋒,誰不服從,誰就將受到軍法處置,這是士兵的服從。商場如戰場,公司如軍隊,服從也是員工的首要職責,拒絕服從者同樣會受到“司法處置”,這是員工的服從。因為惟有服從,上下級之間才能順利開展工作,公司才能保持正常運轉,整個企業也才能出效益,得結果,

無論任何人,隻要他處在服從者的位置上,就要遵照上級指示做事。服從的人必須暫時放棄個人的獨立自主,全心全意去遵循所屬機構的價值觀念。一個人在學習服從的過程中,對其機構的價值觀念、運作方式,會有更透徹的了解。

一個高效的企業必須有良好的運行機製,在這樣的企業裏服從觀念是深入人心的。一個優秀的員工也必須有服從意識,因為上司的地位、責任使他有權發號施令;同時上司的權威、整體的利益,不允許部屬抗令而行。一個團隊,如果下屬不能無條件地服從上司的命令,那麼在達成共同目標時,則可能產生障礙;反之,則能發揮出超強的執行能力,使團隊勝人一籌。

有一位叫卡特的年輕人,上司讓他去一個新的地方開辟市場,那是一塊十分偏僻的地方,公司生產的產品在很多人看來要取得銷路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在把這個任務分派給卡特之前,上司曾經三次把這個任務交給過公司裏其他人,但是都被他們推脫掉了。他們一致認為那個地方沒有市場,接受這個任務最終結果將是一場徒勞。卡特在得到上司的指示後什麼話也沒有多說,隻帶著一些公司產品的樣品出發了。

三個月後,卡特回到了公司,他帶回了令人振奮的消息,那裏有著巨大的市場。其實,卡特在出發之前,他也認定公司的產品在那裏沒有銷路。但是,由於他堅決的服從意識,他毅然前往,並用盡全力去開拓市場,最終取得了成功。

卡特的這種精神應該是所有員工都必須具備的。無論什麼時候,你都應該主動、積極地去完成上司交給你的任務。不要給自己任何的借口和推卸責任的理由,上司要的是結果,而不是你再三地解釋原因。也許你會說:“不是所有上司的指令都是正確的,上司也會犯錯誤。”當然了,任何人都可能犯錯誤,但是,一個高效的組織一定要有良好的服從觀念,一個優秀的職員也應該有服從意識。如果下屬不能無條件地服從上司的命令,這樣的團隊必將走向失敗;反之,則能產生強大的執行能力,取得巨大的成功。

服從,是優秀員工的重要體現。要成為一名優秀員工,必須充分認識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愛崗敬業,忠於職守,在本職崗位上努力創出一流的業績。

在當今的商品社會,人在某種意義上也變成了商品,商品就是通過交換來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樣,一個員工,就是通過交換他的勞動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一個人要想在這個社會生存下來,就必須把自己推銷出去;要想把自己推銷出去,就必須贏得別人的信任;要想贏得別人的信任;就要學會服從。

沒有服從就沒有團隊,一個企業、一個團隊,如果沒有嚴格的規章製度和嚴明的紀律,就如同一盤散沙;“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沒有服從,企業將會潰不成軍,何談競爭和生存。對於命令,首先要服從,服從是執行的前提,執行後方知效果;還未執行,就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大談見解和不可執行的理由,帶著成見去工作,那還怎麼能做好工作呢?對於有瑕疵的命令,首先還是服從,下級服從上級,是開展工作、保持正常工作關係的首要條件。在服從後與領導交流意見,共同改進和提高,“先集中後民主”。所以說一個成功企業的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服從”,隻有“服從”才能造就一支高效率、富有戰鬥力和競爭力的隊伍,才能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在歐美職場中,所有的管理者和所有的員工都熟知一條定理——老板定理:第一條,老板永遠是對的;第二條,當老板不對時,請參照第一條。

老板定理要求我們把服從當作員工最核心的素質來看待,老板就是老板,員工就是員工,服從是第一生產力。每個人都要有意識地服從老板、服從上司。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在老板沒作決定前提出自己的建議。一旦老板決定了,就要服從決定,即使這個決定違背了員工的意願,也要絕對服從。每個員工在工作中一定要有“工作第一,個人第二”的觀念。有令必行、有紀必守的企業才有高效率,才有競爭力。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裏的第一紀律就是:一切行動聽指揮。服從,是成就傑出職員的第一步;服從,就是不找借口,自動自發的工作;服從,是優秀職員的第一準則;服從,是優秀員工的一種美德!如果把自己的熱情和能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立誌做最優秀的員工,把這個定為自已的一個目標,朝著這個目標奮進!我們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借口害人更害己

西方有句諺語說:“無能的水手責怪風向。”找借口,還是迎難而上,是勇士與懦夫的區別,也是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區別所在。

借口或許能讓我們暫時逃避問題,卻銷蝕了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一個人能為自己的錯誤找出多少條借口,都無法幫助他在下一次麵對同樣的問題時,避免同樣的錯誤。

不知道那些喜歡尋找借口的人是從哪裏養成這種習慣的,這些借口又能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呢或許是他們認為這樣說會給他們的心理帶來些許安慰,或許出於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不管怎樣,但有一點肯定是很清楚的,任何借口都是不負責任的,它會給對方和自己帶來莫大的傷害。

專注於尋找借口為既成的錯誤開脫,把所有的精力都浪費在於事無補的狡辯上,將錯過處理問題的最佳時機,一旦錯誤蔓延開來,則有可能演變成無法收拾的局麵。

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公司的一艘巨型油輪在阿拉斯加海域觸礁,船體破裂,大量的原油泄漏入海,造成大量魚類死亡,躲在海礁上的海鳥、海豹無家可歸。事發後,埃克森公司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對付外界報道上,尋找了各種借口,以開脫公司的責任,卻遲遲不在公司內部尋找問題的根源,更不肯及時派出專業人員處理漏油事件。埃克森公司的拖延錯過了最佳的處理時機,使油輪漏油的危害日益加劇,汙染區持續擴大。埃克森公司拖延狡賴的態度,最後引發了眾怒,美國、加拿大地方政府,環保組織以及新聞界聯合起來,發動了一場“反埃克森運動”,指責埃克森公司不負責任,企圖用各種借口蒙混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