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正清閆麗合影(1 / 2)

正清和閆麗兩個人來到街東的一家照相館前。從外麵看,這個照相館應該已經開了有些時間了,僅有的塑料招牌在歲月的侵蝕下都已經褪色。照相館本身正好被左邊的小吃鋪和右邊的理發店夾在中間,從小吃鋪裏出來的熱氣混著理發店高分貝的音響聲,如果不仔細看,很難發現這中間還有一家照相館。左邊的小吃鋪沒有招牌,隻在蒸籠後麵的磚牆上貼著簡單的供應品種和價格,但來吃早餐的人還真不少。高高的籠屜使勁的往外冒著熱氣,老板正忙碌著將一籠籠的包子、花卷等送到客人的麵前。右邊的理發店,從外麵嶄新的裝飾來看應該開張時間不長,門口高分貝的音響在怒吼著時下最流行的音樂歌曲,兩三個店員坐在裏麵的沙發上無聊的看著掛在半空中的電視,偶爾會有人轉過來朝門口瞄一眼,以確認是否有人進來。剛才正清和閆麗經過的時候,有個店員正好朝這邊看了一眼,而且眼神還等了幾秒鍾,但很快就轉過去了,估計是看他們的樣子就知道不是來剪頭發的。

正清和閆麗走到照相館門前,髒兮兮的深紅色門簾完全遮住了屋外陽光的所有入口,隻在門的左上角留了一個煙囪的位置,灰色的鐵皮煙囪從窗戶裏麵伸了出來,不斷的向外吐著濃濃的黑煙。煤炭在燃燒過程中,那些沒有完全燃燒的粉末化為氣態後,跟隨煙氣一起飄到煙囪口,遇到外麵的冷空氣後迅速製冷變成了液態,隨著後麵煙氣的不斷熏燒,正一滴滴的從煙囪口掉下來,煙囪的正下方留下了一團黑色的液體。

利用煤炭取暖是北方大部分地方的傳統。每年當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即將來臨的時候,這裏的人們就開始儲備煤炭,清理自家的煤爐,準備著冬天所需要的一切。而住在縣城的人,一年四季都要用到爐子,因為爐子做飯很方便。為防止煤氣中毒,也為了節省煤炭,一般人家晚上都會將火爐熄滅,第二天早晨再重新燃起來。爐子熄滅容易,給爐子生火確實是一件技術活,需要用易燃燒的紙張等做引子,還要用細小的幹柴將火引子燒旺,等細小的幹柴燒旺以後,再慢慢的將煤炭放在上麵,這個爐子就差不多生著了。幹柴和煤炭的放置時間和放置量都要把握好,放的太早太多,火引子可能會被壓的窒息,放的太晚太少,火引子燒的差不多了幹柴也很難點燃。住在縣城的人們,點煤爐用的火引子一般家家都有,但是易燃的幹柴卻未必好找到,眼前這一家可以肯定是沒有的。

點著的煤爐煤炭會達到較高的燃燒率,這樣經過煙囪飄到外麵的煙氣也比較小、顏色主要以灰色為主,而這家煙囪裏冒出的不僅是濃濃的黑煙,而且還持續了很長時間,從這裏可以大概推斷,屋裏的主人正在和煤爐進行著一場怎樣的戰鬥。

正清揭開門簾,自己先進去,然後才把閆麗拉進去。估計外麵的樣子已經有點讓他們後悔今天來照相了。這家人應該起來不久,厚厚的門簾將裏外隔成了兩個世界,裏麵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明亮,看起來陰森森的,讓人不寒而栗。正清環顧了一圈照相館,昏暗的燈光下,斑駁的牆上掛著幾張流行歌星的單身畫。進門處放著一張和百貨商店一樣的櫃台,櫃台的後麵是煤爐。如果不是視覺的暗適應能力,他都忽視了那個櫃台的存在。一切都是昏黑的,什麼都可以看清楚,什麼又都好像看不清楚。

“好像沒有人,要不我們走吧?”閆麗拉著正清的手,邊往正清身邊靠邊說。

“沒事,有我在呢”他能感覺到閆麗的手把他握的更緊了。

“要照相嗎?”一個聲音從櫃台後麵傳出來,緊接著一個男人從煤爐後麵站了起來,滿臉煤屑的臉證實了剛才正清的想法。

“恩”正清點了點頭,背後的閆麗卻使勁拽著他的手,看來剛才的聲音把她嚇著了。

“你們能在那邊稍微坐著等一下嗎?我抓緊時間把爐子燒著,要不做不了早飯了。”店主人用征詢的目光跟正清說。

“嗯,可以,我們先坐一下”。說著,正清拉著閆麗的手朝櫃台斜對麵的沙發走去。這套沙發已經不能叫做沙發了,曆經歲月的洗禮,外麵的沙發套已經難以掩蓋他的年齡,棱棱角角的地方都已被磨破,露出了嵌在裏麵的海綿。隻在沙發的中間還有一塊完整的地方,應該也是人們常坐的地方,否則那上麵也不可能有那麼明顯的屁股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