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部分

這是一座貌似古老其實仍很年輕的城市,它莊重樸實,但又帶有幾分神秘的色彩。這次會議將會取得什麼結果?北美殖民地的命運如何?大西洋兩岸的人們都在拭目以待。

1774年9月5日,大陸會議在費城木匠廳開幕。大陸會議的召開是北美殖民地向建立全國性政權的方向發展的第一步,它本身具有殖民地最高權力機關的性質。這是殖民地人民長期團結鬥爭的產物,也是北美社會經濟發展成熟的一個必然結果。

13個英屬北美殖民地中有12個派代表出席了大陸會議,共有代表55人。他們大都是殖民地上最具政治頭腦、組織才幹和遠見卓識的領袖人物,其中既有激進派分子如繆薩爾·亞當斯、約翰·亞當斯、理查德·亨利·李和帕特裏克·亨利等,也有溫和派的代表如喬治·華盛頓、佩頓·倫道夫、約翰·迪金森等,另外還有一些保守派分子如詹姆斯·杜安和約瑟夫·蓋洛米等。隻有那些極端的效忠派沒有代表出席。北美人民及其子孫後代的命運和前途完全寄托在了他們身上。這次大會是一個人才濟濟、代表性很強的大會。

雖然代表們來自不同的地區,在政治上代表了不同的派別,但有一點是一致的:他們都充滿了愛國的激情。對此,弗吉尼亞代表帕特裏克·亨利看得一清二楚。為了使全體代表在這一基礎上團結起來,拋棄狹隘的地域觀念,共商民族大計,他發表了膾炙人口的演說:“整個美洲現已融為一體,你們的地界——你們殖民地的邊界在哪裏?全都不複存在。弗吉尼亞、賓夕法尼亞、新澤西和紐約之間的區別已不複存在了。我不是弗吉尼亞人,而是美利堅人。”這段話雖未提及“獨立”一詞,但它消除了各殖民地人之間在心理和地域上的障礙和隔膜,使他們比較清醒地意識到他們在民族利益上的一致性。亨利的主張很快便被與會者所領會並欣然接受。在此基礎上,大會決定不論各殖民地的人口有多少,每個殖民地隻有1票表決權。弗吉尼亞的佩頓·倫道夫當選為大會主席。

第一屆大陸會議討論的中心問題是:北美人民的憲法權利以及北美與英國在憲法上的關係問題。這是一個觸動了要害的重大理論問題,由此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保守派堅持主張,英國議會對殖民地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並有權管理北美的商業。而激進派則全麵否定了英國議會的這種權力,主張北美殖民地應由自己的議會管理,英王僅僅是一種“象征性的元首”,應受到人民的監督。最後,大會本著求同存異的精神實行了妥協,在此基礎上通過了一係列決議案。

9月17日,會議通過了《塞福克決議案》。該決議宣稱:英國的高壓法令是違憲的,拒絕執行,號召殖民地人民團結起來,建立武裝,準備反抗駐波士頓的英軍,呼籲加強殖民地合作,各地成立自己的政府,自行征稅,中斷與英國的一切貿易。該文件字裏行間都充滿了強烈的反抗精神,很顯然,它反映了激進派的要求。

為了安撫保守派,後來議會又通過了《權利宣言和怨由陳情書》以及致英王的請願書。在請願書中仍稱英王為“最仁慈的主宰”,謀求雙方實現和解。

10月20日,大陸會議還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成立了“大陸協會”。該組織的職責是負責在各個地區成立“安全和視察委員會”,對英進行全麵的經濟抵製。這些委員會後來倒很快掌握了各地的地方政權。

大陸協會的成立使大陸會議的性質發生了質的轉變:它由原來的谘詢機構轉變成為事實上的革命政權,開始領導整個北美殖民地的反英運動。這標誌著北美人民的革命鬥爭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在做完上述工作之後,大陸會議在1774年10月22日宣布閉會,並宣布於下一年5月重新開會。

會議的召開是秘密的,在會上,華盛頓堅決地維護美利堅民族的利益,給會議的召開發揮了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