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部分
拿破侖
著名的法國將軍和皇帝拿破侖一世1769年生於科西嘉島上的阿雅克肖城。他的原名叫拿破侖·波拿巴。在他出生前僅15個月時,法國占領了科西嘉島。拿破侖原本是一名科西嘉民族主義者,他將法國人看成壓迫者。然而,拿破侖被送入法國的軍事學校學習,1785年他16歲時從那裏畢業,成了一名法國軍隊中的少尉。4年後法國大革命爆發了,在其後幾年中,新的法國政府陷入數場對外戰爭中。拿破侖第一次展示自己的才能是在1793年的土倫包圍戰中(在這次戰爭中,法國重新從英國人手中奪回了該城),在那裏他負責炮兵(那時他已放棄了他的科西嘉民族主義思想而將自己看成是一個法國人)。他在土倫獲得的成功使他被提升為準將。1796年他受命指揮法國駐意大利的軍隊。在1796到1797年間,他在意大利贏得了一係列精彩的勝利。等到他返回巴黎時,他已是一位英雄。
1798年,他率領一支法國軍隊入侵埃及。整個戰役是一場災難。在陸地上,拿破侖的軍隊總的說來是成功的。但由納爾遜領導的英國海軍粉碎了法國艦隊。1799年,拿破侖放棄了他在埃及的軍隊回到法國。
回到法國後,拿破侖發現人們還記得他在意大利戰役中的勝利而不是埃及曆險的潰敗。以此為資本,在回來一個月後,拿破侖同西哀士教士和其他人一起參加了政變。政變產生了新政府,即執政府,拿破侖擔任了政府首腦。盡管精心製定的憲法被采納,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但這都不過是掩蓋拿破侖軍事獨裁的假麵具。他很快戰勝其他陰謀者贏得優勢。
拿破侖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掌握了權力。1793年8月土倫包圍戰之前,拿破侖還隻是個不是在法國出生的、默默無聞的24歲的小軍官。不到6年以後,年僅30歲的拿破侖已是法國無可爭議的統治者。這是他在未來14年多的時間裏要占據的交椅。
在他當政期間,拿破侖對法國的行政製度和法律製度進行了重大變革。例如,他改革了財政結構和司法體製;他創建了法蘭西銀行和法蘭西大學;對法國行政部門施行中央集權。盡管這些變革對法國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其中有些變革影響甚久,但它們對法國以外世界的影響卻微乎其微。
拿破侖的一貫政策是支持他就是法國大革命的維護者。盡管如此,他在1804年宣布自己為法國皇帝。另外,拿破侖將他的3個兄弟任命為其他歐洲國家的國王。這些行為無疑激起了某些法國共和黨人的不滿,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徹底背叛法國大革命的行為。但拿破侖惟一的嚴重困難來自於他的對外戰爭。
1802年拿破侖在亞眠同英國簽訂了和平協定。在經過了十多年幾乎連續不斷的戰爭之後,這給了法國一個喘息的機會。但是第二年和平協定便被撕毀,接踵而至的是同英國及其盟國間的一係列長期的戰爭。雖然拿破侖的軍隊在陸路上屢屢獲勝,但除非擊敗英國海軍,否則英國是不可能被征服的。但很不幸,1805年在具有決定意義的特拉法加爾海戰中,英國海軍贏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從此,英國無可爭議地控製了製海權。盡管在特拉法加爾海戰之後6個星期拿破侖取得了最偉大的勝利(在奧斯特裏茨對抗奧地利與俄國聯軍),但它卻無助於消彌海軍的災難。
拿破侖於1808年愚蠢地讓法國卷入了伊比利亞半島上一場長期和毫無意義的戰爭中。有好幾年法國軍隊在此陷入困境,進退兩難。但是拿破侖的致命錯誤是他對俄國發動的戰爭。拿破侖於1807年會見了沙皇,在《提爾西特和約》中雙方發誓保持友好。但這一聯盟漸漸被破壞,1812年6月,拿破侖率領他的大軍進入俄國。結果大敗而歸。
其他的歐洲國家,如奧地利和普魯士,認為這是他們擺脫法國統治的一次良機。他們聯合起來反抗法國。1813年10月在萊比錫戰役中,拿破侖嚐到了另一次慘敗的苦果。次年他放棄皇位,並被流放到靠近意大利海邊的厄爾巴島。
1815年他從厄爾巴島逃跑並重返法國。他受到歡迎並恢複了權力。但其他歐洲列強迅速對法宣戰。在他恢複權力100天後,拿破侖在滑鐵盧遭遇了他最後的失敗。滑鐵盧戰役後,拿破侖被英國囚禁在南大西洋的一個小島聖赫勒拿島上。1821年他在那裏死於癌症。
拿破侖在歐洲近代曆史上,是一位叱吒風雲的軍事統帥,憑借自己傑出的軍事才能打敗了英、奧、俄等軍事強國,在戰爭舞台上掀起了一場革命,為近代歐洲資產階級軍事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